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中国人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别的不说,光是影视剧就拍了一箩筐。好几年前,著名作家二月河以他们为题材所写的“帝王三部曲”,在中国图书市场一度热卖。

不过,以上都是文学作品,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三本真正的历史著作。第一本是美国学者史景迁写的《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精神世界》;第二本是日本人宫崎市定的《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第三本是台湾地区学者赖惠敏的《乾隆皇帝的荷包》。

介绍康雍乾三帝的书汗牛充栋,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呢?因为它们分别是从美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视角看待这三位皇帝的。大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看问题的眼光自然不同。另外,三本书的切入点也很有意思,史景迁写康熙,侧重于人物的内心。宫崎市定写雍正,偏向于权力和政治。而赖惠敏写乾隆,则聚焦于财政。

通过这三位作者的笔触,相信你对“康乾盛世”会有更立体的了解。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1/3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精神世界》

咱们先说说史景迁的这本书。

史景迁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海外的汉学家中间,他的书也最受中国读者欢迎。史景迁是个中文名,据说有“景仰司马迁”的意思。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凡是崇拜中国人的西方人,我们对他总是有特别的好感,史景迁在中国就有大量的粉丝。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著名历史学者史景迁

我年轻时曾读过史景迁的作品,作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对语言有着出色的驾驭能力,字里行间洋溢着独特的诗意与节奏感。以至于你常常以为,史景迁写的是文学作品,而非历史著作。这本《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精神世界》也不例外。

这本书是在作者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后,替康熙皇帝写的自传。也就是说,全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作者把自己想象成康熙,回顾其工作与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带我们回到17—18世纪之交,那个传说中的太平盛世。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康熙帝肖像

史学家写人物,往往中规中矩,我们无法获得更为鲜活的细节。而史景迁则充分发挥其文学功底,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康熙。

比如,书中有一段写康熙打猎,他见到两头黄羊,于是弯弓搭箭,竟然把两只羊都射倒了。大臣们非常惊讶,康熙向他们解释到: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看准了时机,待两只羊同时跳跃时射出,故能一箭双“羊”。随后他话锋一转,对大伙说:很多人以为弩在战场上比弓更管用,其实是错的。弩的准星不如弓,而且力道也不够大。所以平时只能用作玩具罢了。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你看,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康熙打猎的诸多细节,还有他的弓马娴熟以及对军事的了解。这在后世的帝王身上已不多见。

书中对康熙和他儿子们的描写,也非常精彩。我们都知道康熙晚年,诸子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斗争,但康熙对儿子们的管教一直很严格。

康熙本人的汉学素养很高,但他深知,满人来自关外,汉文化固然能使人变得高雅精致,但也会消磨他的意志,久而久之,满人被汉人同化,便失去了游牧民族的血气。所以,康熙时时告诫儿子,得牢记先祖的生活习惯,不能忘本。汉人尽管聪明,但总是自以为是,坐井观天,诸子随习汉俗,但千万不能被他们带偏了。内心深处,康熙对自己的满族身份,始终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康熙画像

康熙把儿子们交给大臣抚养,唯独二皇子胤礽由他亲自养大,手把手教他治国方略。康熙虽然是伟大的君主,但算不上优秀的父亲。他对胤礽寄予厚望,但胤礽却让老爸操碎了心。有传言称,胤礽趁康熙不在偷偷搞同性恋。康熙得知后大怒,把和胤礽亲近的仆从全都砍了头。

康熙对胤礽宠爱有加,胤礽曾被废去太子之位,但他没有吸取教训。重做太子后反而变本加厉。当然,导致胤礽最终失宠的根本原因,是他结党隐私,和朝中权臣打成一片。在宫廷政治中,这是大忌。康熙对儿子尽管宠溺,但在关键时刻,他仍保持了政治家该有的清醒。

当然,史景迁这本书旨在还原康熙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因此你在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康熙。他知识渊博,通情达理,对身边的一切都很关心。在作者笔下,我感觉康熙这个皇帝做得很开心,他不像雍正帝那样克己自律,把自己活成一个清教徒。也不似晚年的乾隆骄傲无知,故步自封。康熙这个皇帝做的既自信,又自然,这也成就了他的伟大。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康熙影视形象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该书用第一人称记录了一位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翻译者为尊重史实,特意把它翻译成文言文。殊不知,这反倒削弱了史景迁的文字魅力。毕竟,这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中国历史书,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通过西方人的语境,去刻画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帝王。转换成文言文,反而丧失了该有的西方味道,这是本书的一个遗憾。但并不妨碍你茶余饭后,把它当做消遣读一读。

2/3 《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

接下来介绍的这本书,是日本人宫崎市定写的《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

日本人对中国史的研究,始于近代。尤其是上世纪初,涌现了不少大师。宫崎市定的老师内藤湖南,是日本国内研究中国史的大家。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论”,迄今仍然是我们研究中国史的重要坐标。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宫崎市定

读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你会感觉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他们比西方人更了解中国,却又和中国人保持着距离。日本人崇拜英雄,唐宋时期,日本视中国为学习榜样。明治维新后,日本决定脱亚入欧,对曾经顶礼膜拜的中国文化,未免产生了轻视。

与此同时,他们对中国又悉心地加以研究,一方面是出于对曾经的老师的景仰,另一方面则为了在将来取而代之。所以在写中国史的时候,他们的笔触非常克制,却又于冷静中透着一点点激情。

相比中国其他朝代,日本人对清朝的评价并不高。明朝灭亡的时候,日本人认为汉文化已经在中国灭亡,一度停止了对中国的朝贡。到了近代,随着日本的现代化,他们对落后的清帝国更加不屑一顾。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雍正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宫崎市定的《雍正帝》,重点在于强调他的独裁。雍正中年登基,年轻时代经历过严酷的夺嫡之争,形成了老谋深算,刻薄寡恩的性格。雍正当上皇帝后,为了报复他的几个兄弟,极尽侮辱之能事,甚至将他们改名为“猪”和“狗”,可见其内心之阴骘毒辣,古今罕有其匹。

雍正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母亲和自己的生日,他从不给自己放假,他的勤政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然而,宫崎市定却尖锐地指出:雍正的勤奋与他得到的回报并不对等。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雍正画像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到了清朝,中央集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雍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满族对汉人的统治,和父亲康熙不同,雍正对外来文化没有兴趣,对汉族知识分子更是严加防范。他虽然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但碍于满人的身份,他只能将此作为笼络汉人的工具,即便他内心真的很喜欢汉文化,也不能让自己亲近汉人。

在雍正看来,所有官员只是官僚机器里的一个零部件,他们最好不要有文人趣味与生活喜好,像自己一样清心寡欲。他痛恨奸臣与贪官,试图用高薪养廉的方式让官员廉洁自律,雍正对官员严加考核,整个官场因他而变得令人窒息。更重要的是,由于雍正帝大权独揽,他试图监视一切,掌控一切,连本属于地方官的事情,他都要插手。雍正试图用一人挑起整个帝国的重担。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然而,仅凭一己之力,又岂能总揽万机?雍正当政仅13年就去世,很多人说他是被工作累死的。但他的努力,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官僚政治的顽疾,在他死后,一切如故。而清帝国的腐败到了乾隆朝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不过,作者并未完全否定雍正的功绩。抛开历史的宏观层面,雍正的能力在中国皇帝中也算名列前茅。只是他用他的勤奋,给中华民族打造了一座坚固的囚笼,直到近代才逐渐冰消瓦解。

最后用宫崎市定的一句话做总结:“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这就是他留给子孙的遗产。

3/3 《乾隆皇帝的荷包》

最后要介绍的书,是赖惠敏的《乾隆皇帝的荷包》。

相比前两本书,《乾隆皇帝的荷包》要厚得多,学术性也更强,作为读者的你,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因为这本书是以财经为主线的,里面不少文献和数据,如果你是个喜欢读历史故事的人,这本书会让你失望。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觉得,它能帮助你了解清帝国为什么能统治那么久,以及乾隆朝何以成为康乾盛世的顶峰。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乾隆画像

如果你缺乏耐心,我建议你跳着读,先读导论,接下去直接读每章的结论,你对这本书,就有个大概的理解了。

乾隆肯定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但他可能是最幸运的皇帝。他25岁继位,正值人生最灿烂的年华,祖父和父亲已经替他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乾隆在位60年,号称“十全老人”,他写了几千首诗,是文学领域最高产的帝王,却几乎没有一首传世之作。和他的前辈们相比,乾隆更加好大喜功,搞了不少面子工程。但问题是,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从国库里拿啊,但事实没这么简单。国库里的钱,都是用于国家财政的。比方说打仗、救灾、或者建设重大工程等等,至少在名义上,皇帝是不会随便挪用的。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乾隆骑马像

中国从汉朝起就有规矩,皇室财政必须和国家财政相分离。所以汉朝设立了两个职位,大司农管国家财政,有点像今天的财政部长。少府则管皇室财政,犹如皇帝的大管家。

尽管如此,两者之间并非总是泾渭分明。毕竟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他若真要把手伸向国库,或干脆来一句:“朕的家事就是国事”。你能拿他怎么办呢?遇到有能力的君主,他们更会想尽法子替自己敛财,乾隆就是典型的代表。

乾隆比前朝皇帝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会直接向国库要钱,因为他有很多别的手段。比如,清朝皇宫里有一个“内务府”,除了照顾皇帝的饮食起居,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给皇帝理财。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乾隆有两个主要的赚钱渠道,一个是收皇庄的地租,一个是收当铺的商业税。所谓“皇庄”,就是皇家庄园,皇帝平时不住在里面,就把地出租,然后收取银两和土特产。这些皇庄大多是圈地得来的,有些则是当地农民投靠清朝时送给旗人的,还有的则是从罪臣那里直接没收的。

此外,内务府还负责替皇帝开店,他们有几十家当铺,经营者均由皇帝亲自指派。乾隆对他们甚至还有业绩考核,如果收益率达到8%以上,就能获得嘉奖。如果不合格,经营者就得自掏腰包,把损失给补上。

以上还算比较明的收入,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皇帝还派遣自己的包衣奴才,到利润丰厚的行业担任重要岗位,比如丝绸、盐政等等。尤其是盐政,在古代,食盐的产销由国家垄断,政府从中获取暴利。而包衣奴才作为皇帝的人,就会从中抽取一部分孝敬皇帝。毕竟,他这么做是没人敢指责的。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当然,清朝对食盐的垄断并非铁板一块,乾隆会允许一定程度的私人经营,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获得皇帝的授权。对各地的商人而言,做个“皇商”实在是一大诱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讨好皇帝,各种上供,各种孝敬,让皇帝赚个盆满钵满。

所以,乾隆皇帝的私人用度,表面看没有花国库的一分一厘。那么乾隆把这些钱都用来干嘛?除了游山玩水,主要是用来造寺庙。

这里的寺庙,主要指藏传佛教的寺庙。清朝征服了大量领土,西藏和蒙古都归入其版图,而蒙古人也信仰藏传佛教。

好书推荐:这三本书,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康雍乾三帝

承德避暑山庄

乾隆本人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修建佛寺,一方面是出于个人信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把佛寺都建在首都与热河地区,就是为了定期让西藏僧侣与蒙古王公来此朝拜,一来拉近与皇室的距离,二来方便笼络控制。为了削弱蒙古人的经济实力,乾隆让蒙古人来供养这些西藏喇嘛。如此一来,蒙古人的心不仅得到了安抚,而且失去了与朝廷抗争的本钱。

乾隆用私人收入资助佛寺建造,没有动用国家财政,这显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既避免了劳民伤财,又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归化。有清一代,中国的北部边疆之所以能获得长期的稳定与和平,与乾隆皇帝的贡献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