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大家好,我是邦幫。一位高三語文教師兼班主任。今天是高考倒計時70天。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孫競)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的考試本源性問題,從而給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在高考領域的答案。

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麼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麼”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麼考”的問題。

高考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是發揮高考正向指揮棒作用、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

今天高考肯定是圍繞立德樹人大下功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立德樹人100句,分為5期,分享給大家。


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穫。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儘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52.學不可以已--《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複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後悔、嘆息。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覆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58.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59.好學而不貳--《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秦伯》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教育部發話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感謝關注。邦幫老師的宗旨:你的未來,是我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