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沒什麼比吃更重要!

在中國人的社交中,沒有什麼比吃更自如!

在中國人的家庭中,沒有什麼比吃更融洽……


這次新冠疫情對餐飲大國——中國的衝擊是深入骨髓的。或許這期間湧現出了一批居家美食家、或許你多了幾個拿手菜,但對聚餐的衝動和餐飲市場的復甦,是不可阻擋的。


後新冠時代,何以共桌聚餐、何以舉杯相慶,何以給悽慘的餐飲市場重建信心——可能就要從桌上多出的一雙筷子、一把勺子說起。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分餐制、公筷制難在哪?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其實在百年前的東北鼠疫時,伍連德醫生就曾提出過分餐制——“最善之法,莫如分食”。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響,中國飯店協會制定了當時的《餐飲業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範》,明確將實行公筷公勺作為全國300多萬家餐飲經營企業分餐制的操作指南。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網頁上仍舊可以搜索到“非典”時期關於分餐制的新聞


但十幾年過去了,這種習慣並沒有特別大的改觀,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人們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時間能夠改變的。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哈爾濱吸收了世界各地的特色,西餐的流行看似讓分餐制不那麼難推廣,但東北菜系的“大盤大盆”的菜碼其實更符合東北人的氣質,大家圍攏在一起杯觥交錯是一種社交、一種氛圍。畢竟,一個人吃冒菜就算再衛生美味,我們也還是很喜歡一群人一起涮的火鍋嘛。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圖源:稿定設計


其次,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成本是店家要考慮的。作為普通人覺得這不過是“添一雙筷子”的事兒而已,但在大眾餐館的老闆眼中,公筷制無疑是增加了一份成本。洗刷、服務員的習慣培訓的成本是每一個“小老闆”要考慮的,而且在這樣的餐館中,朋友、情侶、親屬使用公筷的概率依次遞減,種種原因都讓這裡成為“分餐制”“公筷制”難以逾越的難題。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古代有分餐制的傳統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其實,分餐制也並非西方世界的專屬,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藝復興末期才開始於歐洲大行其道,其中一方面是為了強調個體獨立性,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飲食衛生的需要。


同時在中國歷史上,“分餐制”和“合餐制”這兩種飲食方式,也是在不同朝代交替更換過的。


▼▼▼


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在皇親國戚的宴會中,大家都是各自一桌,各吃各的,這也是“分餐制”的一種體現。其實在更早的朝代裡,物資匱乏和生產力低下,食品作為最重要的物資之一,必須要進行分配,同時王侯將相、長幼尊卑的等級制度讓那個時期的“飯局”必須分而食之。


但在唐宋時期這個情況發生改變,一個重要標誌就是餐飲商業化。物質豐富了,飲食開始接地氣了,各式菜系也開始分門別類,飲食不再是果腹,而是成為人間煙火氣的標誌。

從此那些武林俠士行走江湖在酒家“三斤牛肉一斤酒”的畫面成了常態。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電視劇《天龍八部》片段


同時,國人又是熱情好客的,但凡有好友上門必然好酒好菜的招待,婚喪嫁娶的“酒席文化”也應運而生。

飲食成為了一種社會交際的行為,成為連接情感的紐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邀請了三五好友,然後一人三兩道菜就顯得特別“不熱情”!


所以,我們的飲食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千百年來,我們對於食物和客人的熱愛和尊重都體現在合餐制裡,即便是現在,也是合餐製為主,分餐製為輔。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我們認清了“合餐制”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但我們還要認清另一個事實,針對不同情況而進行的改變。“傳統有時候就是需要打破的”,而且我們也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所以,“合餐制”是時候進行改變了。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圖源:稿定設計


當然,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以及成為生活一部分的習慣動作,要大家一時之間變化確實強人所難,尤其是分餐制、公筷制要在家庭中的普遍使用,可能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文明教化過程。


其實捫心自問,在與不熟悉的人共同就餐時,我們還是會有一絲擔憂,在此次疫情過後,我們可能更期盼一種全新的飲食習慣。相關部門除了發出分餐倡議外,還要制定相關餐桌文明行為規範,號召群眾養成文明就餐、健康飲食的習慣。同時,更需要每一個人“以身作則”。


我們要相信和懂得,無論是分餐還是公筷,都是一種新的文明風尚,當習慣成為自然時,這種形式可能不是“生分”、也不是分隔情誼,反而是一種尊重和理解。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黑龍江頭條》的粉絲就曾在後臺和頭條哥交流過“分餐制”的問題,過程算不上激烈也並不“親切”。在此,我們首先感謝粉絲對我們的支持,願意與我們共同探討問題,無形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選題;其次,我們還是要表明一下態度,說“合餐制”是“陋習”確實帽子扣得有點大,但是關於“分餐制”的提議,我們和您一樣,舉雙手錶示支持!


最後的最後,還要說回分餐制。其實,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地方早就推行分餐制,尤其是在東北,這個地方叫做—— 食堂 。


參考文獻:


《淺談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發變遷史》

《中國古代曾出現過“分餐制度”嗎?淺談下“分餐制度”的沒落之旅》 修悟搏

《中國古代是如何從分餐制走向合餐制的?》 文和 《看歷史》2017年第六期


文中部分圖片由哈爾濱市道里區委宣傳部提供

“多雙筷子”將成哈爾濱餐飲業標配  “合餐制”是時候改改了

圖文來源 | 黑龍江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