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大爆发和高校新工科专业的兴起,信息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


在新的一轮 NOI 系列竞赛准备开始之际,本着更好地进行“信息学”科普的想法,我们在这里对信息学相关的信息进行一些汇总,让大家能更有方向感地学习信息学。


我们所说的信息学,一般指计算机科学中“计算机理论与算法(Theory and Algorithms)”的子领域,而信息学竞赛一般特指以信息学,尤其是编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中学学科竞赛。


其标准名称为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 NOI。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会派出代表队参赛。期间,举办同步夏令营和网上同步赛,给更多信息学爱好者和高手提供锻炼机会。


与其相关的官方竞赛还包括: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 NOIP。通常每年在秋季学期举办,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进行全国统一命题,以省为单位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由各省特派员组织考试。


NOIP分为普及组、提高组两个组别,提高组的选手将有机会参与省队选拔获得进入之后全国性比赛的机会。NOIP在2019年因故取消,在2020年宣布恢复举办。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

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Winter Camp,简称 WC,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每年在寒假期间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冬令营共 8 天,包括授课、讲座、讨论、测试等。其中 50 名前一年 NOI 诞生的国家集训队成员中将产生 15 名作为中国国家队候选队员。非国家集训队成员也可以自愿参加,获取比赛经验。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选拔赛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赛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China Team Selection Contest,简称 CSTC。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每年春季举办,从 15 名中国国家队候选队员中选出 4 名国家队成员。非国家队候选队员也可以自愿参加,获取比赛经验。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

Asia Pacific Informatics Olympiad,简称(APIO),该竞赛为区域性的网上准同步赛,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每年一次的国际性赛事。中国赛区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承办,中国赛区前六名会计入亚太地区总榜和其他参赛国家一起进行排名,其他选手可在中国赛区内获得排名与奖项。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 IOI,每年由不同主办国轮流举办。中国代表队 4 名队员由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计算机学会带队出赛。


竞赛之路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于1984年创办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即如今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于1995年开始举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经过多年发展,对于初中和高中的“专业”信竞选手来说,已形成一套非常完整而高效的“竞赛晋级之路”。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而在NOI中取得一定名次和奖项,对于升学,尤其是升入名校的作用是巨大的。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上图中这位同学名叫朱震霆,初一开始接触信息学,初三参加NOIP分别获得普及组和提高组一等奖,高一在省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进入省队。2017年7月,高二的朱震霆在全国决赛中以第29名成绩考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和他情形类似的还有下面这位毛嘉怡同学。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初一开始学编程,初二参加NOIP普及组,拿到了全国最高的390分,高二时在NOI竞赛中拿到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往年,在 NOI 系列赛事中获得较为优异成绩的学生将有机会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织的体验营(冬季、春夏之交各有一次),获取签约降线录取的机会。


在 NOI 中获得前 50 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可以获得大学保送资格,自主选择通过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代表中国队出战 IOI 的选手除可以获得保送外,在申请海外名校的时候也可谓是顺风顺水,曾有多名放弃清华、北大保送的选手获得 MIT 的 Offer 和全额奖学金,就比如人大附中数学、信竞双料学神邓明扬。


MIT在3月14日公布了今年录取结果,中国大陆高中年级仅收获一份offer,得主就是曾带领中国队拿下IOI第一名的高二学神邓明扬。


而对于低年级选手来说,在部分信息学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初中升入高中的“科技特长生”、“信息学特长生”认定也会参考 NOIP 提高组的奖项和成绩。


信竞低龄化


在前些年,信竞的主力选手还是以初中以上,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还是以培养兴趣和信心为重心,通过学习和一些非专业性竞赛来激发成就感。


不过,随着近年信息学竞赛逐渐受到重视,信息学课程学习有逐渐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许多初中生也开始在NOIP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当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学生在信息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往很多人对于低龄学生学习信竞的误区也逐步得以纠正。


比如曾有家长询问:学科竞赛不都需要很强的天赋和基础吗,那学信息学竞赛需不需要奥数基础?


其实由于信息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虽然与数、理、化、生并列五大学科竞赛,但实质上与其它四科不同,信竞学习并不完全依赖于所谓的天赋和数理基础。


因为信竞更多依靠学生逻辑思维和离散思维模式去解析、重构问题,所以学过奥数的孩子在刚开始学的阶段可能会有一些优势,不过即使完全没有奥数基础的学生,也是可以直接学习信息学的,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在后期学习算法时,有无奥数基础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差别不大。


而有的家长则认为“信息学竞赛”不就是玩电脑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严肃的声明:信竞绝不是玩电脑。以往,确实有些机构会以“快乐学习”或“在玩中学”这种方式引导家长形成错误的认知,然后把披着“教育外壳”的游戏卖给高年级的孩子。


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加上信竞训练通常需要学生长时间对着电脑进行构思和程序编写,使得大量不了解信竞的老师和家长错误的认为“信竞=玩电脑”。


实际上,信息学之所以有趣,并不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是游戏,更不是因为它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训练,就简单的认为学生是在玩。信息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孩子通过编程解决大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生极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并不是简单的游戏所能带来的。


低龄选手成功关键


由于信息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使得目前整个培养体系逐渐向低龄学生迁移,从而在信息学竞赛培训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课题:影响低龄选手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相信大家从前文中可以发现,因为学习信息学课程并不需要学生本身具有十分过人的天赋或很强的数理基础,所以信息学培养体系前移才有了现实基础,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和高中学生相比,多数低年级学生通常不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和规划能力,比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影响低年级选手成绩的关键因素,往往不在于学生本身,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付出。无论是先期课程体系设计,还是学习中的教师实时指导,甚至是训练中家长的监督和陪伴,都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效率。


以爱培优信息学竞赛学员王同学为例:


一位四川小学六年级的王同学,在接触信竞相关课程后,非常感兴趣,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开始在爱培优学习信息学竞赛课程。


该课程由前NOI国家集训队主教练陈许旻博士带领的爱培优信竞教研团队自主研发,针对目前信息学竞赛培训体系中缺失环节和主要问题,结合各阶段学习目标,重新构建了从入门到省选直到国决金牌的完整教学、训练课程体系。


教练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王同学本身对信竞课程及算法、编程的兴趣非常浓厚,主动学习的意愿很强烈。同时,家长虽然没有信竞背景,也不是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但对于孩子学习信竞十分理解和支持,不仅没有担心会因为学习信竞而耽误课内成绩,反而经常主动与教练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能力提升情况,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陪伴孩子一同学习,探讨、分享逻辑和思路。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正因如此,王同学在仅接触信息学竞赛六个月后,就获得2019年CSP入门级(即原NOIP普及组)一等奖,四川省内排名前20、全国排名前1.73%。


要知道,通常NOIP普及组参赛者为初中生,而且普通初中学生达到普及组(入门级)一等奖(即排名全国前20%左右)被认为平均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实际培养低年级信竞选手的过程中,课程体系、授课师资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习动力、家长的陪伴和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


信竞培养的现状和痛点


国内信息学竞赛的三大组成部分:联赛(原NOIP,2019年改为CSP非专业级别认证)、省选赛和决赛(NOI),从难度上来看,联赛阶段的学习门槛较低,选拔难度也不高,多数开展信竞培养的中学都能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


不过从省选赛到全国决赛这一阶段,竞赛题目难度较大,而且选拔方式以上机编程为主,需要学生们系统学习各种高层次的数据结构算法其他数学知识,并配合大量的

上机编程实践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但目前普遍现状是:虽然部分信息学竞赛强校有高阶课程的培养,但体系很不完善;包括部分名校在内的中学教练,不具备系统教授此难度课程的实力,只能请一些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碎片化讲解,而且配套训练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大量“嘴巴选手”;另一类短期刷题集训,在学生知识面不全面的情况下,短期跟训效果也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到顶尖的信息学竞赛强校跟班学习,或是参加一些集训营,都难以获得完整、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而更多的普通中学更是无资源、无实力、无教师人才来冲击决赛金银牌。


具体来说,现在很多中学和教育机构都面临以下问题:


1.什么时间学习什么知识点


2.如何从庞大的题库中选择适合的题目练习?


3.知识模块怎样结构化学习以及融合


4.如何解决模拟考试题以及新题型严重不足


5.对热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讲解不透彻?


原国集“教头”重构教学体系


由于信息学竞赛具有实践要求高、抽象程度高、思维难度大、数学要求高与课内重叠度低、受环境影响大、大众误解程度深等特点,而现在市面上已有的教学体系均存在一定弊端,为此,由原信息学国家集训队主教练陈许旻博士领衔、多位集训队队员构成的爱培优信息学竞赛教研团队,针对目前信息学竞赛培训体系中缺失环节和主要问题,结合各阶段学习目标,重新构建了从入门到省选直到国决金牌的完整教学、训练课程体系


该体系囊括信息学培养中最重要的“学练考”三个部分,其中“学”部分在不同阶段和内容中侧重点不同,按照“实现讲解”“理论模型讲解”“题目讲解”进行了划分;“练”分为“上机练习”和“纸面练习”,纸面练习专为思维难度较高的部分设计,旨在巩固数学基础和快速强化模型建立能力。


因为实践(上机练习)是信息学竞赛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缺少经验的老师最容易忽视的,目前很多学生都会依托于OJ平台(Online Judge)进行测评, 现阶段OJ平台遍布网络,学生不缺题,甚至不缺好题,缺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题,缺的是与同水平学生的对比和讨论。


高二保送上清华,高三拿世界冠军!他们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

陈许旻博士现场授课

针对这一问题,在“考”的部分中,陈许旻博士带领爱培优信竞教研团队专门搭建了OJ平台,每一个专题对应的练习和小测均在此OJ平台上完成,学员们做题目遇到的问题,可以在OJ上搜索此问题的历史答疑;或者在OJ上的问题讨论区中提出,信竞教练会第一时间在OJ上给予解答。


不仅如此,因为爱培优独有的信竞教学体系吸收了多个强省、强校、官方教学模式中的优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来说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线下教练职业成长有很大帮助。


由于对信息学竞赛的教学认识不够深入,线下教练往往会根据以往经验来进行教学,殊不知由于信息学竞赛的特殊性,导致信竞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例如通常竞赛教练会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但根据爱培优信竞教研团队多年从事信竞教学总结出的经验来看,“不懂就问”和“由易到难”这两种方式其实并不适合信息学竞赛,而线下教练们类似的认知误差,也势必会在与爱培优信竞教研团队的合作中得到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