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現在是天氣越來越熱,再過幾天清明節就快到了。

這幾天記者在成都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等周邊看到,當地農民正在積極備戰春耕。

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但是如果問道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90後,很多人都不懂得什麼是大春,什麼是小春,大春作物又有哪些?現在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大春指的是種植水稻、玉米的時期,即4、5月份到9月份左右,稱為大春。

小春是指把第一年播種第二年初夏收穫的作物叫小春。小春作物主要指種油菜、小麥的時期,即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左右。

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大春作物指的是春夏季種植的作物,大春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

小春作物主要以小麥和大豆為主,當然還有種亞麻的(就是用來做衣服的), 另外比如油菜、豌豆、胡豆、小麥等都是小春作物。

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區分小春大春就是因為種水稻、玉米是滿足大多數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大事情,而小春作物只是輔助性的種植。

在農村,有許多關於大春小春的諺語: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據說,"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時令、氣候等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至今仍是我國農民安排生產生活的重要依據和晴雨表。

成都周邊春耕忙,“大春小春”幾人知曉?


雨水時節如果下雨了,對莊稼會非常有好處。在清明節之後一般就會打雷下雨,這叫春播一生雷,萬物潤無聲。

春雨貴如油,人們習慣上把春季播種,秋季收穫的作物稱之"大春"作物,而把秋季播種.次年春季收穫的作物稱之"小春"作物,在南方地區又分別稱為秋熟作物和夏熟作物。

雨水節氣有雨,不論對夏熟作物,還是對秋熟作物都是比較有利的。

在成都周邊種植糧食作物的以相對較少,曾經的天府之國,西南大糧倉,更多的被休閒農業所取代。

成都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其集聚發展的科技優勢和綜合實力,仍然位居西南各省市前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