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被称为日本创意鬼才的小山薰堂,身兼电台主持人、编剧、大学教授、创意顾问等数职,横跨多个领域,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

他将自己如何源源不断获得创意火花的经验与感悟都融汇在这本书中,《回到初衷》,凝结着一个创意高手洞悉人性的智慧与温情。

何为初衷?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最初的愿意或心意。

初衷也可以理解为初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最本质的东西。

小山薰堂的初衷更像是他的人生信条:把无聊的日常生活变成特别的纪念日

这本书的初衷就像封面上写的那样: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捡拾创意的种子,怎样运用共鸣,创造社会脉动。

那么,我们的初衷又是什么呢?应该怎样做才能回到初衷呢?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01

“像写情书那样写策划方案”——相信情感的力量

“工作的原点是让人幸福”,小山薰堂说出了所有创意的出发点,也预示了成功的终点。以终为始,人生的闭环中,倾注多少情感,就有多少回报。

“像写情书那样写策划方案”,这种高于平均水准的极致要求,远比常说的用户思维要用心、要新颖、要厚重。

普通的用户思维经营出来的是普通的人际关系,泛泛的共情可能让更多人认为是一种关系的维系,而不是惊喜。

“其实你就是在求爱,希望对方能动心。”

小山说的多么直白,如果把对方当成是爱人,那种梦寐以求又求而不得的感觉,那种心驰神往,怎么能不激发起全新的工作热情?

如此高浓度的情感体验,必然会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肯定更容易打动对方。

只是,爱是天性却不并能时时都自然而为之,因为我们会本能地挑选爱的对象。

真正的爱,来自人性深处的悲悯与宽容,这种力量,需要岁月的积淀与内在自我的不断升华。

而对一项工作的热爱,则更离不开自身技能与外在环境的双重作用,这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心流”概念。

如下图所示,米哈里模型恰到好处地阐释了人们在全神贯注投入一件事情时的状态。当挑战足以唤起我们的斗志,当技能足以支撑我们的激情,“心流”就产生了。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米哈里模型

不在意外在的报酬,也时常忘记时间和周围的环境,工作的快乐来源于全情投入所产生的“心流”,才是一种最佳的极致体验。

讲师和班主任经常会对新员工培训进行复盘和总结,每次都会发现一个现象:

如果某个班级,大家真心地投入很多感情,和新员工吃住都在一起,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弟弟妹妹甚至像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爱护,那么这个班级的评分一定至少高于均分5个百分点,新员工后续的联系紧密度也会高出60%以上。

把对方当成一种非常重要并亲密的关系来精心维护,与普通的流程性对待真的是本质的差别。

对方幸福了,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工作不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而是在为他人服务中得到快乐的回馈。同样,情感也会在不断付出的过程中日益增值,带给自己更大的幸福感。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02

“善于拜托他人,开展更多可能性”——相信他人的力量

心理学博士、领导力专家亨利·克劳德在《他人的力量》书中说:

“生活和事业中你的能力表现有多好,不仅仅取决于你做了什么和怎么做,以及你的技能和本领如何,还取决于谁同你一起做或者谁对你做了什么。”

他人确实有能力影响我们,如果要将这些影响都尽可能控制在积极的方面,当然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敢相信、善识别、会运用

孙权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小山的做法与以上两者均不谋而合,他认为,一个策划,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每次和大家开会时,针对大家提出的点子,他都会采取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去接纳。

作为决策者,他会决定并清楚地传递策划的方向,因为大家的主意虽然多,但总会遇到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进行下去的时候。

“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工作人员的信赖,并让他们自己做主。”他是这样来定义“善于拜托他人”的。当然,如果方向发生偏差,决策人是有责任迅速纠偏的。

小山善结人缘当然不局限于工作上的伙伴,他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与寿司店偶遇的蓝迪成为至交并以“蓝迪”为名开了第二家餐厅,总之,“不要浪费任何一次相遇”。

吕不韦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合力永远大于单个的强力。任何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是毋庸置疑的成功基石之一。

他人让我们幸福了,是不是大家都会变得更快乐?

如果想要活得更快乐、事业上更有发展,让我们相信并依靠他人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与丰盈。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03

“以身边浪费的机遇作为点子的出发点”——相信创新的力量

画家徐悲鸿说:“新者生机也。”

很多工作看似平常,不甘平庸的人却依然可以做出不凡的举措。

生活中很多事情司空见惯,主动积极的人总会想着去努力改变。

小山说他自己是一个“优质的抱怨者”,经常给一家缺乏活力的老牌酒店提建设性意见,从酒店的客人变成了酒店的顾问。

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酒店的仓库里有以前的菜单,上面的一道咖喱引起了他的注意。

咖喱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菜式,但他习惯换个角度思考。进行重新设计后,推出这家酒店特有的限量菜式“百年咖喱”,不仅列入菜单,还设计成礼品包装外卖,非常畅销。

冷饭新炒,只要炒得好,就会有人吃。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就是创新。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很多机遇就在身边,可是我们为什么都视而不见?

一是放不下成见。

小山在书中说:

“创意的种子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捡拾灵感,首先必须抛弃对眼前事物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对其重新设定”。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了让员工更热爱自己工作的酒店,让名片成为沟通的纽带,小山要求员工挑选自己最喜欢场所的照片,印在名片上。

从此,员工从此变得爱与客户沟通了,员工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多了,名片成了一个好话题。

二是不敢去想象。

爱因斯坦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只有摒弃以上两种思维定式,练习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司空见惯的事物,学会用创意的思维将平淡的日子推陈出新,生活才会每天都有变化,令人向往。

幸福的日子或许都是相似的,而追逐幸福的过程才是最值得咀嚼与回味的。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04

书的最后说:

“策划自己的人生并改变周围的人,他们的幸福亦将回馈到你身上。只要能够产生幸福的连锁,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你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更体验。你看到的每一寸风景,都将成为幸福的源泉与创新的灵感。

让我们回到初衷,从幸福的原点再次出发,收获更多的快乐。

——END——

(图片源于网络)


《回到初衷》:以终为始,从幸福的原点出发寻找快乐

如果是雨,被职场磨平棱角的浪漫灵魂,正在寻找被理性淹没的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