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家雲高爾夫:疫情過後國內可以推行無球童自助打球嗎?

悅家雲高爾夫為大家帶來最新新聞:

悅家雲高爾夫:疫情過後國內可以推行無球童自助打球嗎?

春暖花開,打球的人越來越多,特殊時期,球場會所沒開,沒有球童服務,預約登記車牌身份證……

  接包處和停車場合二為一,卸了包直接裝球車,直奔1號洞。到球場時是中午,停車場有一百輛車,疫情擋不住球友們的打球熱情啊。

  目前球場的情況,有一部分開業了,一部分還在停業。營業的球場中,有些球場有球童,有些沒有。

  一名球場管理者透露“為何有些球場沒有球童?”是因為疫情導致目前大多數球童都在外地,回球會比較麻煩,還需要隔離14天等,造成了暫時的“球童荒”。

  好了,習慣了有球童服務的日子,沒有球童在身邊的體驗怎麼樣?

首先第一條:“別忘了球杆。”

沒有了球童,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很多球友之前都在國外打過球,都有過後面一組追上來送挖起杆的尷尬經歷。

  另外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全問題。由於前後組都在塞車,可能後面一組球友有點著急,前面一組的一名球員還在球道上,後面球就開過來了,好在沒傷到人。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從發球臺看不到球道上的某些位置,視覺盲區讓後組球員誤以為球道上沒有人了,所以就開球了。如果有球童在,憑藉他們對球場和熟悉程度和安全意識,這種情況一定可以避免。

  報碼數倒不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測距儀的普及程度還挺高的。有些球場打的多了,大概哪個洞怎麼打,打個多少碼安全,球友們心理都有數。

悅家雲高爾夫:疫情過後國內可以推行無球童自助打球嗎?

國外某球場的出發臺:沒有一名工作人員,自己付費。配備了消毒液、紙巾和記分卡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估計是為了避免傳播病毒,現在有的球場下沒有沙耙,所以球友們沒有機會耙沙,沙坑裡有不少腳印,不過這個是特殊時期的情況,相信大家也能理解。此外,果嶺上也有一些沒有修復的打痕。

  球場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球場一天就8個工作人員,負責接待100多名打球客人。其中一名工作人員還是在球場門口負責測體溫、核對預訂信息的。

  球友感覺沒有球童服務也可以接受,起碼沒丟杆,就是自己拿杆累了點,球友覺得如果球會之後恢復正常運營,可能還會嘗試自助打球。

  那麼,中國球場能否像歐美大多數球場那樣推行自助打球?

  設想一下:假設一座球場原有100名球童,將來推行自助打球后,還剩20名球童,首先球會降低了用工成本;“物以稀為貴”的球童也可以像日韓那樣一對四服務,收到的小費也會多一些。球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需要預約球童服務。何樂而不為呢?

  可是球場管理者看這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

  “目前自助打球其實對球場傷害挺大的。”北京某球場總經理說,“球友打球不補沙、不修果嶺、不耙沙……我們每天還需要人力去進行維護。”

  “客人都習慣了有球童服務,只有特殊情況下他們才能接受球童一對四服務。”上海球會的工作人員說,“從場地維護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不允許球友自己下場打球,國內球友還沒有習慣自己維護場地。”他透露,該球會目前有一百多名球童。

  深圳球會的管理人員說:“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球會定位,二是客戶的消費習慣和需求。相對於球會的人力成本,我們更看重的是投入產出比。”

  從球會的反饋來說,他們主要擔心的還是國內球友的打球“自理能力”:不能為了節約球童的人力成本,給球場整體運營維護增加更多的麻煩。

  一名在北京某知名球會從事球童培訓多年的業內人士說:“自助打球讓球友有了更多選擇。不過這適合那些球技和禮儀都很好的球友;對於初學者來說,離開了球童問題就很多,主要是安全問題,由於缺乏經驗很容易被別人打到或打到別人。”

  疫情可以改變一些東西。2003年非典讓中國打球人口增加,這次新冠病毒會改變大家的一些打球習慣嗎?

悅家雲高爾夫智慧管理系統自面市以來,現以進駐數十家全國知名高爾夫俱樂部,戰略合作伙伴遍佈全國,並且受到使用客戶的一致好評以及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悅家雲高爾夫智慧管理系統定將秉承初心,砥礪前行,為高爾夫行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