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这是李商隐对他的描述,没错,这位长相颇为奇特的鬼才就是李长吉——李贺。

什么“嗷嗷鬼母秋郊哭”“秋坟鬼唱鲍家诗”,什么“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读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寒毛四竖。哈哈哈。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由于诗歌想象丰富,多见神话寓言,又喜用“鬼”“泣”“坟”“血”等意象,他创作的诗歌往往被称为“鬼仙之辞”,他本人也因此被称“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名。

如果说长得几乎连在一起的眉毛昭示了他的与众不同,那么真正使他名动京城的则是他过人的才情。据《新唐书》记载,李贺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但是李贺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将诗文信手写就,相反,他是一位兢兢业业、惨淡经营的“努力型天才”。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李贺自认出身贵族,但其实早到他父亲李晋肃那代,李家就已家道中落。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李贺的日常就是,背着锦囊,骑着他瘦弱的小毛驴,带着一个小仆人,出门寻找诗歌灵感,如果在路上想出了不错的诗句,就写下来放到锦囊里。等到晚上吃过饭后,他就让婢女取出白日的草稿,铺纸研墨,将零散的诗句补写成完整的诗篇。他每日积累的诗句多到什么地步呢?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有天份就算了,人家还特努力特上进,骑驴李贺不成功谁成功?公元807年,李贺18岁左右,他带着自己写的诗前往洛阳,拜谒当时早已名扬天下的文坛巨匠韩愈,韩愈只读了他的第一篇诗歌《雁门太守行》就已惊为天人,立刻邀他相见,李贺成功地引起了韩愈的注意。

810年,适逢李贺三年服丧期满,韩愈写信给李贺劝他参加进士科考试,正当李贺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妒才者们却当起了拦路虎,他们用李贺已逝的父亲的名字大做文章,试图阻挠李贺的科举之路。他们辩称,李贺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晋肃”更是音近“进士”,如果李贺执意参加进士科考试就是对父亲的不孝,李贺应避父讳不举进士。

作为李贺的伯乐,韩愈见此也为他感到不平,并作《讳辩》为其发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如果李贺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考试,那么如果有父亲唤作“仁”,那他的儿子岂不是不能做人?这脸打得恰到好处,有理有据,啪啪作响。“恰柠檬”恰到这么荒唐的地步确实少见,但李贺因此被剥夺了参加考试的资格,仕途受阻。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直到811年,李贺回到长安,因父荫而得官职,担任奉礼郎,从九品。失意时李贺“不遇抒愤诗”写得妙,当官时他“切弊抨击诗”也写得好。在长安为官三年,李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抨击社会黑暗的诗篇,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

公元812年,李贺因病辞官,此后要么投靠朋友、寄人篱下,要么担任幕僚、不受重用,南下时又恰逢兵乱,淹留江浙。

公元816年,李贺27岁,漂泊几年后拖着病体归家,不久病逝。天才短命,是天妒抑或人妒?

据李商隐所作《李贺小传》记载,李贺躺在病床上,快要过世的时候,忽然在白日看见一名骑着赤龙的绯衣人,拿着写满了太古篆文的木板,来召唤李贺,李贺以母亲老弱多病为由推辞。绯衣人却说,天上建成了白玉楼,天帝召李贺前去为楼写记,是个好差事,让李贺不要推脱。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李贺默默哭泣,不一会儿,李贺气绝,屋子窗户逸出袅袅的烟气,向上空飞腾而去,还能够隐约听见行车奏乐的声音随之飘荡。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有着李贺长年受时人贬毁的前因,却显出了几分迟来的温情与辛辣的讽刺。有才之士在人间不受重视,却受到了地位崇高的天帝的赏识,是世人的愚笨,也是李贺的不幸。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造语独出奇特,想象力丰富,多托神话寓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写诗惯用常人不敢用之语,以鬼怪之象、坟血之景营造出怪奇幽瑰的意境。

黎简曾评价李贺:“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所谓鬼才,就是要想他人之未曾想,做他人之未曾做,出奇求新,而这与李贺过人的想象力与苦心锤炼的作诗精神是分不开的,也因此李贺之诗以之。

天才命运多舛,仍和“诗仙”“诗圣”齐名,讲“鬼故事”的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