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敲定一週 辣條行業“翻新”

在“辣條國標”出臺一週後,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永和食為先等多加辣條生產商已經開始執行新的國家標準。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針對調味面製品(包括俗稱的“辣條”類食品)發佈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並首次統一了辣條類食品分類及添加劑使用標準。這意味著,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落下帷幕。業內人士認為,辣條國標的出臺使行業重新洗牌。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會被逐漸淘汰,頭部企業實現產品規範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同時,辣條行業的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其中,“南派”辣條以湖南省等為代表,執行《擠壓糕點地方標準》;而“北派”則以河南省等為主,執行《調味面制食品地方標準》。在不同標準中,產品表述、添加劑使用限制等多有不同,也導致了同樣的辣條在不同地區可能面臨不同的抽檢結果。

辣條的添加劑使用,到底應當按照河南省的要求,“參考糕點類、膨化食品類相關國家標準”,還是應當按照湖北省的要求,“納入‘方便食品’進行管理”?當時一度引發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此次市場監管總局公告再次明確辣條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

根據公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生產企業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凡與此不一致的,應當於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公告,統一辣條生產標準,既解決了標準不同所導致的紛爭和糾葛,又能督促企業儘量提高生產水平。根據相關規定,生產企業要改進生產工藝,改善產品配方,制定食品企業標準,降低調味面製品中鹽、脂肪、糖含量,提升產品營養健康水平。從此,相關企業可以生產安全健康水平更高的辣條,改進辣條生產工藝,提高辣條營養健康水平,也讓消費者既吃得過癮又吃得放心。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放心,響應國家食品安全號召,永和食為先弘光生產基地應運而生,採用先進的現代化生產線和國際標準生產管理。公司全力打造的GMP十萬級潔淨智能車間,並進行食品安全自查,不斷將食品安全做到更規範、更細緻。

永和食為先將在平江電商發展道路上繼續明確方向,腳踏實地的探索和創新,為平江電商發展上行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