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售資產!業績變臉!違規減持!勝利精密難逃“ST”

3月19日,勝利精密(002426.SZ)宣佈擬終止3D蓋板玻璃研發生產項目,並準備出售相關生產線。

出售資產本是上市公司的常見舉措,但這次“甩賣”卻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深交所也在3月23日下發問詢函,要求勝利精密進一步說明出售資產以及約定支付期長達21個月的原因及合理性。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媒體對勝利精密的報道量明顯增加,此次擬出售生產線並被問詢後,包括《證券時報·e公司》、《中國網財經》、《證券市場紅週刊》以及《投資時報》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並挖掘出勝利精密在資產併購上的頻頻失利、業績變臉以及屢次收到監管函等事項,企業的輿情風險極高。如無意外,勝利精密將因連續兩年虧損被“ST”,但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或遠不止這些。

拋售資產!業績變臉!違規減持!勝利精密難逃“ST”

併購重組屢屢受挫

3月19日,勝利精密披露公告稱,擬終止募投項目3D蓋板玻璃研發生產項目,該項目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9.44億元。同時,擬出售該項目在建工程、設備及配套設備等部分資產。

2017年7月17日,建設3D蓋板玻璃研發生產項目的相關議獲勝利精密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項目主要面向手機面板、筆記本電腦等。截至2020年3月10日,勝利精密累計投入資金9.44億元,餘額為0元。公告顯示,此次出售的資產為安徽勝利擁有的玻璃蓋板生產設備、租賃的廠房及配套設施,申報價值為5.68億元,以成本法評估的價值為4.71億元,增值率為-17.21%。

對於這筆交易,媒體和投資者的質疑鋪天蓋地,還遭到監管的問詢。

為什麼評估打了接近20%的折扣?評估折扣是否合理?此次出售的部分資產對整個項目有什麼影響?項目未出售資產是否還能使用?未出售資產下一步又將會如何處置?交易的現金對價部分分期支付安排時間長達21個月,交易方精卓技術是否具有良好履約能力?對勝利精密而言,是否有相關履約保障措施?

過去幾年,勝利精密在併購重組上非常豪邁,但其成效飽受質疑。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勝利精密一路“開疆拓土”,先後併購富強科技、德樂科技、智誠光學、蘇州捷力和福清福捷等多家公司。值得關注的是,當時富強科技淨資產僅1685.17萬元,勝利精密出資7.64億元、以溢價44倍的大手筆將其拿下。德樂科技作價5.95億元,增值率約1.85倍;智誠光學100%股權整體作價為3.04億元,增值率約80.56%。

商譽減值是衡量併購質量的重要指標。2019年度,勝利精密擬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25.7億元,其中商譽減值達12.1億元,佔2018 年度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絕對值的比例為168%。

蘇州捷力是勝利精密在併購重組上被議論最多的例子。據《證券市場紅週刊》描述,勝利精密2015年和2016年分兩次,共計10.98億元收購了蘇州捷力84.77%的股權。完成收購,為了支持該公司的建設,勝利精密僅2017年借給該公司的款項就超過了10億元。然而在收購該公司時,併購雙方雖然簽署了業績承諾協議,但蘇州捷力卻太“不爭氣”,經營業績連續數年不達標,未能完成業績承諾,而其原股東最終也沒能按照承諾協議足額予以補償,以致交易雙方對簿公堂。勝利精密不但需要大量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使得業績受到牽累連年虧損,更要命的是就在上市公司自身流動性陷入極其緊張局面之時,此前借給蘇州捷力的10億多元款項也長期掛賬收不回來。

業績大幅變臉

據Wind統計,從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已經收到過6份監管函,包括股份被動減持未披露、業績連續大幅變臉以及違規減持等等,其子公司負責人還因偷排汙水被行政拘留過。

令資本市場印象最深的是勝利精密在2018年年報上的操作。勝利精密2018年10月27日披露的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3.10億元至4.03億元之間。然而到了2019年1月26日,其又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表示,預計2018年度淨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金額在3.60億元至4.40億元之間。

事情還沒完,2019年2月27日,勝利精密披露了業績快報,預計2018年度淨利潤虧損金額進一步增加到4.79億元。然而2個月後,到了2019年4月23日,勝利精密披露的業績快報修正公告顯示,預計2018年度淨利潤虧損金額增加至7.34億元。從盈利3.10至4.03億元,連續多次更改後,最終虧損超7億元,勝利精密的操作令人歎為觀止。

由於勝利精密在2018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中披露的淨利潤與實際淨利潤差異較大,涉嫌違反信息披露相關規定,因此公司在2019年5月28日收到監管函。然而,監管函似乎並未對勝利精密產生太大的威懾,隨後勝利精密連續發生違規減持以及非公開發行違規轉讓等問題,一封又一封監管函彷彿已成家常便飯。

在《證券市場紅週刊》看來,上市公司頻頻收到監管函,不但事涉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東,而且與上市公司自身也是脫不了干係的,不但違反了信息披露原則,損害了諸多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也同樣傷害了上市公司自己的信譽。對於一家喪失信譽的公司而言,未來可能面臨諸多訴訟與難解的困境,明顯不利於公司未來發展,而這諸多問題的出現,也說明上市公司在管理方面是存在諸多漏洞的,有待提高。

頻頻減持下信披質量受質疑

數據統計,近一年來,勝利精密的4名高管合計減持161次,控股股東更是因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多次遭遇證券公司被動減持。

在這期間,控股股東高玉根更是遭遇多次被動減持。根據公告顯示,自發布了控股股東被動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以來,高玉根的被動減持便一發不可收拾。控股股東對於被動減持束手無策是一方面,但減持過程中,依法依規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確是一個上市公司理應完成且能夠完成的事項。然而,勝利精密在減持一事上卻屢屢出現信披違規。

2019年6月20日,勝利精密實際控制人高玉根再次收到監管函,原因是在5月7日至5月28日期間,其因質押股票已達平倉價格,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賣出上市公司股票3397.16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9871%。其作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及總經理,未按照相關規定,在首次賣出的十五個交易日前披露減持計劃,違反了相關規定。

不到2個月時間,勝利精密的董事長高玉根所持公司股票於2019年7月31日至8月7日被質權人東吳證券強制平倉916.54萬股,成交金額為2331.45萬元。而上市公司於2019年8月30日披露2019年半年度報告,高玉根的上述減持行為發生在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前30日內,構成敏感期交易,又一次收到監管函。


在連續兩年出現鉅額虧損下,勝利精密“ST”的結局已基本確定。然而,勝利精密的問題並非僅僅停留在經營層面,從一封又一封的監管函以及媒體報道來看,輿論更多是質疑公司的治理能力。

對於勝利精密而言,也許會通過連續變賣資產的方式保殼。但是,如果公司不能從根本上出發,重視企業的公司治理問題,加強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機制,即便勝利精密得以保殼,也難以修復受損的企業聲譽和投資者信心。(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拋售資產!業績變臉!違規減持!勝利精密難逃“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