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为何欧洲战场不太用炮楼?

彼筱星758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喜欢我的可以给我点个关注!

炮楼是二战时期亚洲战场的独有设备,而且就在中国战场用的频繁和广泛,尤其是对待八路军的时候,日军最喜欢的就是修筑工事和炮楼,这也同时让八路军吃了不少的苦头,可是为什么纵观整个世界战场,为什么就亚洲喜欢使用炮楼而欧洲却没有呢?其实最直接的话就是人家欧洲比亚洲先进导致的。炮楼对于欧洲实在是落后而且在欧洲每一个国家都具备拥有炮楼和摧毁炮楼的能力,在欧洲国家眼里炮楼就是活靶子。所以欧洲国家自然就不会使用炮楼,顶多这种一战时期还会使用,但是到了二战时期炮楼在欧洲人眼里早就淘汰了。德国优秀的闪击战术、苏联的钢铁洪流、盟军的强大攻势,分分钟就能灭掉炮楼。而为什么炮楼会在亚洲大杀四方?说白了就是亚洲落后,而日本在当时是唯一一个亚洲工业国而当时的中国十分混乱,国力是十分衰弱的,知道中国方面没有强大的攻坚武器,没有坦克飞机大炮,这对于日本来说炮楼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成本也低,能够实行相对有效的统治稳固,再加上八路军根据地,日本人就借用炮楼战术对八路军根据地实施封锁。这些都是离不开炮楼的,而华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如果当时中国有欧洲当时的水平甚至有一半的水平,炮楼都不会在亚洲战场中随处可见,如果敢建造的话,一炮就轰没了!看日本人还玩什么“囚笼政策”为什么日本人不从太平洋战争中建造炮楼?不就是害怕美军的强大火力嘛!在美国人眼里这就是傻子,练枪的好机会。美国的重炮飞机军舰一波什么玩意不给带走,所以日本人在太平洋只会挖洞而不修炮楼。


鹏正


炮楼是抗战时期最常见的日军防御工事,当时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担心民兵和抗日军队反攻,在华北和东北建立了复杂的炮楼体系。日军在每个炮楼都安排一个军曹来负责指挥炮楼的工事,军曹一般是老兵,一个老兵领着一批新兵或者后方部队,维持周边的秩序。如何打击炮楼一度成了很多抗战部队最头疼的问题,它们居高临下,给抗日军民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无形中分割了抗日根据地。然而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没有炮楼,美日太平洋战场上也基本没有炮楼,为何炮楼在中国如此多。

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国军队缺乏重火力,现在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重火力缺乏到何种地步。早在1935年,当时国军曾经邀请德国顾问,打算组建一支德械师。从德国采购了不少装备,但这些装备大部分是迫击炮和战防炮,引进了12门37毫米克虏伯山炮,少量81毫米迫击炮,部分Pak35型37毫米口径炮,还有一些苏罗通高炮。这些火炮能在500米范围击穿30毫米厚装甲,可以打穿日本常用坦克的装甲,但射程太近,必须前沿部署。全国只有几百门,打到武汉会战时,已经消耗殆尽。

除此之外,抗日军民几乎就没有任何重火力了。尤其是华北地区,在黄崖洞兵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前。战士们每个人只能分到几发子弹,无法做到每人一条枪。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机关枪的炮楼就显得很难对付。

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一个普通的苏军团级单位或者德军团级单位,都有至少10-15门重炮。军和师级单位就更不用说了,还配备几百辆坦克。这些坦克打装甲都能轻易洞穿,打炮楼和碉堡直接一炮就炸烂。所以欧洲战场没有炮楼,钻到那里面和送死基本没任何区别。


兵说


在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土地上修筑了不少炮楼,到现在也有不少留存。而在抗日剧中,炮楼也是经常出现,所以国人肯定非常熟悉。但是炮楼其实是中国抗战时期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在欧洲并不实用,自然就少了。

炮楼一般设置在交通要道、铁路公路沿线或者是比较大的村镇周围。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通常结构简单,有两到三层,材料则是就地取材,以木头、砖块、三合土为多。炮楼的守军也不多,大多数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鬼子再配上一个班到一个排的伪军。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炮楼防御力不强,大口径机枪都可以轻松打穿。守备力量也有限,遇到大股部队只能死守炮楼。

日军大量修建炮楼,其主要目的还是承担警戒任务,预防小股八路军或者游击队的破坏。

抗战时中国的城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爆发以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在敌后出现了大量的抗日部队,其活动地区主要就是偏远的农村。随着日军占领区的扩大,其有限的兵力无法保证每一处占领地都有足够的兵力据守,只能以有限兵力分散驻守村镇,这就增加了被攻击的危险。

炮楼虽然防御力不高,但是敌后武装通常没有重武器,因此很难对炮楼在成太大的损伤。同时炮楼周围一般会挖上战壕,布上铁丝网,想靠上去爆破也不容易。而只要短时间内无法攻克炮楼,那么日军就可以抽调援军前来救援。

因此炮楼其针对性很强,主要就是对付火力贫弱的敌后武装。实际上在正面战场上,日军也极少修建炮楼。

而在欧洲情况则不同。首先欧洲城市化程度较高,控制了城镇就控制住了大部分人口,作战双方不需要在农村保留太多的兵力。其次欧洲部队的火力要比中国强的多,游击队也不难搞到一些重火力,炮楼无法发挥太多作用。因此即使在交通要道修建工事,也是比较坚固的碉堡或者大型钢筋混凝土工事,而不是防御力很差的炮楼。

因此双方对炮楼的不同态度,主要是各自战术需要所决定的。

欧洲的巨型“炮楼”——防空塔


不沉的经远


在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上没有出现炮楼,原因很简单:欧洲人不傻。

所谓炮楼的出现在二战时期的,主要在中国战场的华北等地,由日军修建用于对解放区的进行封锁行动的,其实是欺负中国军队的火力太差了,在这些地区主要与日军作战的只有八路军、新四军,他们的火力非常的弱,几乎就没有什么火炮可言,即便有几门炮弹药也非常急缺,对于日军的炮楼来说,不构成什么巨大的威胁,依然可以拥有良好的防护性反,而是修的高一点,可以增加视野,增加火力的控制范围。

这是在欺负对手,没有重火力,到了欧洲就不一样了,在欧洲来说火力最差的部队也要比中国战场上最强的部队还要强,谁修炮楼不就等于给对手提供一个明显的目标,那是找打吗?

欧洲战场上就各国者修工事时相当有讲究,不存在高大的目标,不显眼才是理想的,炮楼的理念不被接受。


麦田军事观察


为啥欧洲战场没什么炮楼?很简单:欧洲战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虽然欧洲各国也有游击队,但是他们的力量小、威胁弱,占领军没有修建防御的必要。

所以别人在抹黑或者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的功绩时,大家应该好好想一想:欧洲的游击队为什么小?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

因为太不容易了!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武装就是生存已经是绝大部分国家的游击队做不到的。

就像这次新冠疫情,外国就是抄作业都抄不好的道理是差不多。


我的团


在二战时期,欧洲和亚洲两个主要战场打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战争,欧洲那里是钢铁洪流,而在亚洲的战争中,则是人肉洪流。欧洲战场上到处都是大口径火炮,自动武器,交战的主力是坦克,是装甲车辆,而在亚洲战场上,几乎很难看到坦克的身影。

不过在亚洲战场上也有一样很有特色的东西那就是炮楼。一个修建得当的炮楼,能够遏制好几个路口,或者控制一处战略高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攻能守,一专多能,能够很好的解决日军后期兵源不足的劣势。

一般炮楼都修的比较坚固,能够防子弹,手榴弹也炸不坏,只有大口径的火炮才能将其击毁。然而日军的主要对手,中国军队恰恰就是最缺乏火炮的。

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总共就只有一门意大利炮,还炮弹不足,应该说日本人的炮楼这个防御能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属于顶级配置了。由于这些炮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军队在第一后的行动,割裂了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使得我国的抗日武装如鲠在喉。

日本人这么了不起的发明为什么没有推销给他的欧洲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呢?原因很简单,这货上了欧洲战场,那就是人家重炮的活靶子!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日本人所面对的敌人是缺枪少炮的中国军队,可是在欧洲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火炮!

在亚洲战场上,大家抱着手枪,步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打仗。在欧洲战场上,冲在前锋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这些大杀器,这些东西的杀伤力都不是一个小小的炮楼所能够抵挡的。在欧洲战场上,如果建起星罗棋布的炮楼来,这不就等于在给对方的炮手免费培训吗?纯粹是在送人头啊!

日本人吃的炮楼之所以能够起到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在敌后战场,日本人面对的是游击队员,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旧破。

游击队员手中的步枪就是四世同堂,有些队员使用的武器,还是满清军队的制式装备,手榴弹在游击队员的手中绝对属于顶级的大杀器。别说游击队了,就算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当时武器装备也落后的很,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宁愿用老婆来换重机枪。

面对这一样老旧的武器,日军的炮楼就变得坚不可摧,当然到了后期,我抗日军民的装备逐渐上来之后,炮楼就成了挨炮楼,有了炮的中国军队,打起炮楼来,那可叫一个爽!


我醉里挑灯看见你


什么叫“炮楼”?

中国老百姓将西洋来复枪称之为“洋炮”,就连驳克枪也称之为“盒子炮”。

所以日本人修建的高层工事,就被中国老百姓称之为炮楼了。

任何一处防御阵地都必须高低火力搭配,形成立体交叉火力网,才能称之为防御阵地,所以德国的大西洋壁垒,就修筑了无数的高雕,如果让中国老百姓看到,就会说:

“德国鬼子也修了那么多炮楼。”

和日本鬼子不同的是,德国鬼子的炮楼修在防御阵地中央,周围是无数的低堡掩护着中央的高雕。

最著名的是柏林城外修筑的高射炮塔,塔顶架设八十八毫米口径高射炮对付盟军飞机对柏林的轰炸。

苏军攻击柏林时,城外的高射炮塔一下挤进了三万柏林老百姓,你说这高射炮塔有多大?

那真是可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特大号炮楼了。

更有趣的是苏军围住高射炮塔攻了一天,所有火器都用上了,硬是没啃动德军的高射炮塔,只好绕过高射炮塔攻击柏林,希特勒自杀后,柏林城外据守高射炮塔的德军对苏军投降。

也只有日本鬼子欺负中国军队没炮,所以也不用低堡掩护,孤零零的修建一座炮楼就是一个据点。


jianchi


你炮楼能顶住大口径炮弹不?能搞定飞机吗?不能!日本当时的炮楼是不可能用在欧洲战场的,太脆了和它们的小豆丁坦克一样,37毫米小水管(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都能戳死日本坦克[捂脸],而且欧洲谁说的没有炮楼的!有,只有几个,其中一个德国的炮塔还曾经被苏联的军队用所有的武器攻击过但是都没效果,苏军后来不得不绕道直接进攻柏林,这个炮塔可以进入3万多德国平民[捂脸]防空反坦克都可以,哪像日本的甜桶啊!脆的很,也就能欺负一下当时中国没有重火力但凡中国有许多火炮类型的武器它们也没那么难打,这日本炮楼在欧洲开阔地带建起来试试,就连不胜传说的法国都能搞定


DMC107


我是雪松:每个国家战争局面差异也造成战术理念不同,德国在占领区利用当地傀儡管理地方治安,火车带着武装运输军用物资。日本人善于在铁路沿线修筑炮楼,间隔千米互相火力支援。但是日本鬼子火车很少有跟车武装,各有利弊吧。


雪松127947852


只建城堡不修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