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掌控欲促使長輩說出“你丟了我們的臉”時

我不止一次——實際上是許多次——聽到類似訴苦了,劇情也大同小異:

某年輕人長大著長大著,一向對之寵愛有加的父母態度慢慢變化。

終於有一天,年輕人的意願與父母的意願產生衝突,然後吵了一架。

然後,父母們用不同的方式,傳達了這個信號:

“你丟了我們的臉面!”

遇到這種事,年輕人們自然容易大受刺激。

畢竟總覺得“父母是最不會傷害我們的人”,畢竟總以為“父母一直給我足夠多的自由啊”,畢竟總認定“他們也沒有非要我怎麼樣啊,怎麼忽然就說我丟臉了呢?”

人第一次開始真正成長,總是伴隨著一次傷害。

但如果傷害來自於父母,就有種背後挨刀之感。

“怎麼他們的臉就那麼容易丟呢?”

我安慰過太多類似案例,所以,大概,也有了些心得套路。

我們這裡的習慣是,許多話不會明說:為了維持親情的溫度,也為了讓自己不至於真成了個冷血機器人。

於是長輩養育小輩,小輩順敬長輩。大家,尤其是長輩,各自抱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希望彼此能夠理解:

“我對你好,你該知道怎麼回報的,對吧?”

許多父母輩初當父母時,也的確純粹之極。我許多朋友愛念叨,“不管孩子成就高不高,他將來快樂就好。”放養,給孩子以自由快樂,自己默默供應,完美。

而孩子也在這樣的環境裡,無憂無慮地,與現實隔著一層地——即,看得見現實,但不知道現實多苦;許多孩子幸福到,成年之前,都不太知道家境狀況——長大了。

但在這個過程中,世事往往不如所願。

許多長輩們隨著時間流逝,嘴裡不說,但心中自有個模糊的期望。而許多孩子,並不真知道這個期望的造型。

時間的流逝,會讓模糊的期望變得越來越清晰而現實。表現在生活中,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會從最初的寬泛,變得越來越細化。

孩子會慢慢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變得細緻起來,自己所獲得的一切恩澤,最後都得以某種形式回報上去才行。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來便是環境使然,逼迫孩子早早地從被哺育的一方,變成“要懂得幫襯家裡”,參與到經濟算計之中去。

這裡還有個環節。

孩子在成長,在被慢慢改變與塑形。

與此相對應,父母也在被世界改變著。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許多父母也在經歷中年危機。許多人為父母后,社會地位提升的速度會相對停滯。知足常樂的人會覺得是穩定的天倫之樂,但自然也會有另一部分人覺得:

是孩子在讓自己犧牲。

有些父母會改變做派,甚至把生活重心倒向另一端。比如,我認識一位阿姨,工作極其努力,幾無個人樂趣,私下裡喜歡給我看,“你看我女兒學騎馬,你看我女兒學芭蕾……”她說女兒並不喜歡,但自己諄諄教誨下,也肯學了。

我問:“既然您喜歡,為什麼您自己不去學騎馬呢?”

這位阿姨說,她年紀不小了,加上工作忙,加上孩子又小。自己想做的事,就讓孩子做了吧。

這是許多父母會慢慢改變的隱藏原因。

他們並不是生來就希望孩子成為自己延伸的。生活將他們改變至此。對生活的掌控能力慢慢下降,會使他們將這份掌控欲轉移到孩子身上去。當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巨幅變化的可能,更將重心全副寄託在孩子身上。

所以,已經為孩子鋪好的規劃好的路,其實許多是家長們自己想的路。許多孩子並不知道這一點。

所以當家長髮覺孩子沒有按自己規劃的路走,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又一次虛擲了。一旦孩子逾越了他們認可的範圍,那就:

“你丟了我們的臉!”

——好像很少意識到,孩子也是個獨立的人。

我自己熟悉的案例可以歸結的心得,大概如下:

一個是及早經濟獨立,寧可苦一點累一點,寧可過不上“周遭的人認定的同年齡段應有的生活”,也要儘量保持自在。

乍聽來這會斷了情分,但說實在的:講點道理的父母,一旦發現子女並沒有在經濟上消耗自己太多,也會相應地、不好意思去要求過多。

一個是任父母說去,做好自己。畢竟父母規劃的路徑,未必全是正確的。時間流逝,自己的路走穩了,走出一個獨立的生活狀態來了,父母的姿態也就會多少軟化一點。老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說來無非因為,父母也會有自己心態調整的一天,也會到老來心軟,意識到自己的掌控欲許多時候是多餘的。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話最好早點說開。

許多父母子女之間的悲劇,問題都在於這個“自家人抹不開臉”。當然,彼此心知肚明進退有度,那是最完美的,然而那屬於理想狀況。

現實是大多數人都是人心隔肚皮,又不會讀心術。一家人彼此顧忌著小心翼翼,最後很可能反而不愉快。

以及,意識到這件事,可能會好些:

人總希望失去的時間與精力能換回一些什麼來。財產、地位、子女的成就、假想中他人的讚美,諸如此類。得則欣喜,失則憂懼,掌控欲,許多時候,也就是怕人生虛擲。

但其實真屬於自己的,也就只有自己這具身體,以及自己的經歷留下的記憶。

連養的貓貓都有自己的意志,何況是個大活人?

能夠呼吸的,就不能放在身旁。

接受這點是挺痛苦的,但之後,會稍微好一點——世上大多數事都是,早點意識到會疼一下,之後慢慢地就會,自在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