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Linux歷史

歷史上,Linux操作系統內核以其不斷的發展為特點。它的源代碼已經從1991年初次發佈的幾個C語言文件擴展到2007年的290MB源文件;發佈許可也從禁止商業化發佈,變為在通用公共許可證GPL下發布。

鴻蒙初劈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 《紅樓夢》仙曲十二支之引子

緣起

Unix操作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構思完成並實現,並在1970年首次發佈。它因容易獲取與可移植性高而廣泛被學術機構和工商企業採用、複製和修改。它的設計對其他系統的作者影響很大。

在20世紀80年代還有另外一個關於自由操作系統的項目,伯克利軟件套件。這是由UC Berkeley從AT&T的第六版Unix開發而來的。因為它包含了AT&T所擁有的的Unix代碼,所以AT&T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加利福尼亞大學提起了法律訴訟。這嚴重限制了BSD的發展與應用。

MINIX是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在1987年發佈一個用於教學的微內核架構的類Unix系統。雖然系統的源代碼容易得到,但是對源代碼的修改與再發布卻受到了限制。另外,MINIX的16位的設計與當時日漸便宜及受歡迎的、個人電腦的Intel80386架構兼容得不好。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老教授

這些因素使得Torvalds開始了他的項目。他曾說過,如果那時候有可用的GNU或者386BSD內核的話,他很可能就不會去寫他自己的內核了。

Linux 有個牛逼的爸爸

要說Linux得先介紹下它爸爸,林納斯·本納第克特·託瓦茲(Linus Benedict Torvalds)

My name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am your god.

我的名字是林納斯·託瓦茲,我是你們的上帝。

(在1998 Linux大會上的自我介紹)

一般人,要是這麼介紹,馬上會炸開鍋。但是作為Linux 和 Git 的締造者,確實是咱程序員的上帝。當然老哥口放狂言的時候,Linux的弟弟Git還沒出生。整了一個Linux就很厲害了,後來隨手又整了個git(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網站也都是基於git打造的)。這個上帝確實很牛逼,感覺就像大兒子是牛頓,二兒子是愛因斯坦。現在全球幾千萬程序猿都靠他吃飯。性格也當然是桀驁不馴。

青澀如我:)

啤酒和炸雞!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年輕時代的我們,也跟linus一樣,但是後來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豪放如我:)

赤身裸體,頭髮如雞窩,小酒喝起。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信仰如我:)

Linus,一生只為尋找歡笑。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優秀的程序員,編程只為樂趣。

斯文如我:)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給程序猿們一個小提醒:鬍鬚刮乾淨,仍是少年。

暴躁如我:(

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Torvalds討論了Nvidia公司,對著攝像機說了一句“So NVIDIA, Fxxk you.”同時給了一箇中指。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如果不如Linus大爺牛逼,就還是低調點好,免得捱揍。

自信如我:)

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被讚譽為“手握因特網未來的人”。人說,臥龍和鳳雛得一可以安天下,Linux和Git得一可以名垂青史。Linus說:我左牽Linux,右擎Git,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2002年攝,中年大叔Linus,志得意滿

不小心造了個OS內核

當我們還在大學宿舍打遊戲聊天撩妹的時候,赫爾辛基的那個少年開始自己造操作系統內核了。

1991年,在赫爾辛基,Linus Torvalds開始那個後面成為了Linux內核的項目。最初它只是一個Torvalds用來訪問大學裡的大型的Unix服務器的虛擬終端。他專門寫了一個用於他當時正在用的硬件的,與操作系統無關的程序,因為他要用他那用80386處理器的新PC機的功能。開發是在Minix上,用至今仍為首選的編譯器——GCC——來完成的。

Torvalds在他的書《只為歡樂]》中說過,他最後才意識到自己寫了一個操作系統內核。一不小心造了個內核。

1991年8月25日,他在發佈到新聞組“comp.os.minix.”的Usenet上發佈了這個系統:

“使用minix操作系統的各位,大家好!我正在為386(486)AT clones寫一個(自由的)操作系統(只是愛好而已,不會和GNU一樣成為廣泛且專業的操作系統)。這個計劃從4月份開始醞釀,現在已做好準備。我希望得到人們關於minix優缺點的任何反饋意見,因為我的操作系統和它有類似的方面(因為可行性方面的原因,兩者的文件系統物理佈局相同)。 我剛剛把bash(1.08)和gcc(1.40)移植到了系統上,而且看來運行得很好。這意味著我可以在幾個月內我就可以把它變得有實用性了。我想知道大家想要些什麼特色。歡迎提任何的建議,但是我不保證我會實現你的建議:-)Linus ([email protected])另:是的,它沒有包含任何minix的代碼;它的文件系統還是一個多線程的。它沒有可移植性(它利用了386的任務調度算法等),而且它很可能永遠只會支持AT的硬盤(我只有這種硬盤:-( )”

取名也是藝術

我以前有個歷史老師,他的名字也很有歷史味道,叫文革。生於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像50年代生人,很多叫“建國”、“解放”、“援朝”。80後的,都是讀著瓊瑤的小說長大的,給娃取名很瓊瑤。90後生娃,就更有意思了。

瓊瑤風: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另類風:王者榮耀:)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史詩王爵:)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王子拼拼:)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哦,爸爸Linus,兒子Linux

嗯,Linux是Linus一手打造的,兒子跟爸爸姓也是可以的啊。

少年Linus Torvalds不愧是個鋼鐵直男,給剛出生的內核取了個“土得掉渣”的名字:_Freax_。_Freax_——“fread”,“free”和“x”(暗指Unix)的合成詞。在開發系統的前半年裡,他把文件以文件名“Freax”存儲。Torvalds考慮過Linux這個名字,但是因為覺得它過於自我本位而放棄了使用它。嗯,少年還是比較謙虛,成名之後另說,一些比較拽的言論,譬如“我就是永遠正確。這次我比平時還要更正確一些。”

為便於開發,在1991年9月,他把那些文件上傳到了赫爾辛基工業大學(HUT)的FTP服務器(ftp.funet.fi)。Torvalds在HUT負責管理那個服務器的同事Ari Lemmke,覺得“Freax”這個名字不是很好,就在不諮詢Torvalds的情況下,把項目的名字改成了“Linux”。但是之後,Torvalds也同意“Linux”這個名字了:“經過多次討論,他承認Linux這個名字更好。在0.01版本Linux的源代碼的makefile裡仍然使用‘Freax'這個名字,在之後‘Linux'這個名字才被使用。所以,Linux這個名字並不是預先想好的,只是它被廣泛接受了而已”。

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總讓我想起了宋太祖“黃袍加身”的故事,宋太祖:我做皇帝也是迫不得已啊!!!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大佬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

開源運動領袖:查德·斯托曼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邋里邋遢的糟老頭子,有木有:)

其實年輕時候也還是很帥的!這放電的眼神這披肩長髮像不像電影明星?!所以說一胖毀所有!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照片來自《Free as in Freedom理查德·斯托曼的自由軟件志業》一書的封面

在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創建了一個自由軟件,類Unix,與POSIX兼容的操作系統為目標的GNU計劃。作為這個計劃其中的一部分,他又寫了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有足夠的軟件去創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但因為在1987年時,理查德·斯托曼決定以Mach微內核進行開發,認為可以藉此加速操作系統的開發,但因為一直不確定卡內基梅隆大學何時要將核心源代碼發佈,造成項目三年進展緩慢。GNU的內核,GNU Mach和GNU Hurd沒能夠充分吸引開發者,這導致了GNU的未能完成。GNU的差一塊補天頑石。Linux才堪大任。

站在巨人GNU 肩膀上的Linux

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嗯,你以為牛頓是在謙虛?NO!他只是在嘲笑競爭對手胡克。

但這一次,Torvalds是真的要藉助巨人的力量才行。

Torvalds先是在它自己的許可下發布Linux內核的,即限制它用於商業活動。和這個內核一起使用的軟件是發佈在GPL這個自由軟件許可下,屬於GNU計劃一部分的軟件。第一次發佈的Linux內核,版本0.01,包含了GNU的Bash的二進制版本。 在版本0.01的備註中,Torvalds列出了運行Linux所需的GNU軟件:

很不幸,單單一個內核是什麼都做不了的。要讓一個系統能夠工作,還需要一個shell,編譯器,函數庫等等。這些各是獨立的部分,它們有著或松或緊的著作權限制。與linux一起使用的大多是GNU的軟件,而這些軟件是非盈利著作權限制的。在Linux的發佈版本里沒有包含這些工作——你可以向我(或者GNU)索取更多的信息。

1992年,他建議在GPL下發布內核。他先在版本0.12中宣佈了這個決定。1992年12月中,他在GNU GPL下發布了0.99版。Linux和GNU的開發者一起把GNU的部件和Linux集成起來,使它成為一個可運行的自由操作系統。Torvalds說,“把Linux發佈在GPL下是我所做過的最好的事。”

確實如此,沒有GNU,就沒有Linux的今天,沒有Linux就沒有云計算,沒有云計算,XX生活就不能自理。

GNU集齊了七龍珠,特別是中間最大一顆Linux,於是召喚了神龍成就了一統信息時代的霸業。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

關於GNU/Linux命名方式的爭議。

“Linux”這個名稱一開始只被Torvalds用於Linux內核。但是這個內核卻常和其他軟件一起使用,尤其是GNU計劃的軟件。這很快就成為最受歡迎的GNU軟件。1994年六月,在GNU的期刊中,Linux被稱作“自由Unix克隆版”,Debian計劃也開始把它的產品叫做“Debian GNU/Linux”。1996年5月,Richard Stallman發佈了編輯器Emacs的19.31版本,其中系統的名稱從Linux變成了Lignux。這種拼法為的是明確指出GNU和Linux的結合。但是這不久就被“GNU/Linux”所代替了。

對這個名稱,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應。GNU和Debian項目使用那個名字,但是,多數開發者仍然簡單地用“Linux”來指代它們的結合。其實叫什麼名字不重要,大家都”懂“就好了。

騰訊致敬Linux

官方吉祥物

1996年,Torvalds為Linux選定了企鵝作為它的吉祥物。Larry Ewing提供了吉祥物的初稿。現在正在使用的著名的吉祥物就是基於這份初稿的。James Hughes根據“Torvalds's Unix”為它取了名字Tux。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另外一隻著名企鵝是小馬哥的,嗯,你們都知道的“鵝廠“。

QQ初稿: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騰訊初創員工,徐鋼武: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其實這也是鵝廠對Linux的致敬:

據徐鋼武表示:“騰訊早期在服務器不夠的情況下能支持大量用戶同時在線,一個系統功不可沒——Linux。當時的OICQ後臺,都是架在這個不是程序員可能甚少人知道的系統上,因為Linux的開源及開放性,使得我們能夠深入內核進行底層優化,當別的企業同樣擁有了服務器儲存好友功能,卻被大量的數據硬生生拖垮時,OICQ的一臺服務器卻能支持對手數十倍的用戶同時在線,並給用戶更穩定的通訊效果。”

是的,沒有Linux就沒有鵝廠。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臨江仙·柳絮

​ --------《紅樓夢》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內核

什麼是內核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內核處於應用程序和硬件之間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內核代碼量指數曲線增長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枝繁葉茂子孫滿堂

發行版本

鴻蒙初劈——Linux的傳奇歷史

眾人拾柴火焰高

社區

關於Linux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社區完成的:世界各地使用Linux的程序員都把建議的改進發給維護員。很多公司還不但參與內核的開發,還參與了一些隨Linux一起發佈的輔助軟件的編寫。

Linux的版本當中,既有像Debian那樣由自發組織發佈的,又有像openSUSE和Fedora那樣直接和一些公司相關的。為了交換意見,各個項目的成員常在各種會議交流會上會面。其中最大的交流會是在德國(當前是柏林)舉行的LinuxTag。每年有大約10,000人聚集在一起討論Linux以及與Linux相關的項目。

開源發展實驗室和Linux基金會

開源碼發展實驗室(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創立於2000年。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它的目標是優化Linux以應用於數據中心和運營商的領域。它是Linus Torvalds和Andrew Morton工作的贊助來源。2006年年中,Morton去了Google(Google也是使用Linux內核的);Torvalds全職為OSDL開發Linux內核。非商業性運營機制的資金主要來源於Red Hat,Novell,三菱,英特爾,IBM,戴爾和惠普等幾家大公司。

2007年1月22日,OSDL和自由標準組織合併為Linux基金會,把它們的工作焦點集中在改進GNU/Linux以與Windows競爭[14]。

相關公司

雖然是開源項目,但是還是有一些公司從中獲取了利益。這些公司大多也是開源發展實驗室的成員。它們在Linux的改進與開發中投入了許多資源以使其能夠適應不同領域的應用。其中包括驅動程序捐贈的硬件,對開發Linux軟件的人員現金的捐贈,以及對Linux程序員的僱用。例如IBM和HP,它們首先在它們的服務器上使用了Linux;又如Red Hat,它維護著它自己的版本。同樣,Trolltech通過對Qt的開發和把它GPL許可化,以及啟用一些X和KDE開發人員來支持Linux。前者更使得開發KDE成為了可能。

名稱的商標

Linux是Linus Torvalds的註冊商標。

商標權

在1994和1995年,有多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想把Linux註冊為商標,從而一些Linux公司可以從中收取特許使用金。很多Linux的開發人員和用戶都不同意此舉。Torvalds在Linux國際的幫助下得到了Linux這個商標,然後他把這個商標轉讓給了Linux國際。對這個商標的保護後來就由一個專門的基金會——非營利性的Linux標識協會——來管理。2000年,Linus Torvalds指定了分配許可權的基本規則。這意味著任何要想以Linux的名義發佈產品和服務的人,都要擁有許可證。而許可證要通過購買獲得。

大事年表

1983:Richard Stallman發起以創建一個自由的操作系統為目標的GNU計劃。

1989:Richard Stallman撰寫第一版的GNUGPL。

1991:Linux內核在8月25日由21歲的芬蘭學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公開發布。

1992:在GNU GPL下Linux內核被重新授權使用,產生第一個“Linux發行版本”。

1993:超過100個開發者致力於Linux內核開發。在他們的努力下,內核逐漸適應GNU的環境,這個為Linux創造巨大的應用空間的廣闊環境。Slackware首次發佈。後來在同一年,Debian項目設立,現已成為最大的社區發佈項目。

1994: 3月, Torvalds認為內核的所有組件已經完全成熟,他放出了Linux的1.0版本。XFree86項目組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用戶界面(GUI).同年Red Hat公司和SUSE發行他們各自的Linux 1.0分發版本。

1995: Linux被移植到DEC Alpha和Sun公司的SPARC平臺上,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它又被廣泛地移植到更多的平臺上。

1996: Linux內核2.0版本發佈。此時內核已經支持多處理器,因而成為各大公司的絕佳選擇。

1998:很多大公司,諸如IBM、Compaq ,Oracle表示支持Linux系統。另外,一部分程序員開始圖形化用戶界面KDE的開發。

1999:一些程序員開始致力於開發圖形化環境GNOME,它可以替代依靠Qt工具包)才能工作的KDE。在這一年裡IBM宣佈一項支持Linux的浩大的工程。

2004:XFree86小組分裂,同現有的X Windows標準組織 共同成立X.Org基金會,促使了X Window ServerLinux版本極其快速而迅猛的發展。

大神 Linus Torvalds 語錄

My name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am your god.

我的名字是Linus Torvalds,我是你們的上帝。

(在1998 Linux大會上的自我介紹)

If you still don’t like it, that’s OK: that’s why I’m boss. I simply know better than you do.

如果你還是不喜歡Linux,沒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當家的原因:因為我對技術的理解比你更深。

“Regression testing”? What’s that? If it compiles, it is good; if it boots up, it is perfect.

“迴歸測試”?這是什麼東西?如果代碼能編譯就是好的,如果它啟動了,那就是完美的。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空談是不值錢的。給我看你的代碼就好。

Those that can, do. Those that can’t, complain.

有能力的人一直在幹活,沒能力的人一直在抱怨。

Really, I’m not out to destroy Microsoft. That will just be a completely unintentional side effect.

真的,我沒打算要摧毀微軟。這種結果將會是完全無意中產生的副作用。

I’m always right. This time I’m just even more right than usual.

我就是永遠正確。這次我比平時還要更正確一些。

Nobody actually creates perfect code the first time around, except me. But there’s only one of me.

實際上沒人能一次就寫出完美的代碼,除了我。但是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If you need more than 3 levels of indentation, you’re screwed anyway, and should fix your program.

如果你的代碼裡需要有超過三層的縮進,那麼你已經搞砸了,應該修改你的代碼。

Real quality means making sure that people are proud of the code they write, that they’re involved and taking it personally.

真正的質量意味著讓程序員為他們寫的代碼自豪,參與到編寫代碼之中並把它當做自己個人的事情。

Standards are paper. I use paper to wipe my butt every day. That’s how much that paper is worth.

標準就是紙張。我每天都用紙張擦屁股。這就是這些紙張的價值所在。

I like offending people, because I think people who get offended should be offended.

我喜歡埋汰人,因為我覺得那些被埋汰的人活該被埋汰。

Portability is for people who cannot write new programs.

“可移植性”的概念是為那些不會寫新程序的人準備的。

理查德·馬修·斯托曼

(英語: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簡稱rms**,有時也用大寫的RMS[1],1953年3月16日-),美國程序員,自由軟件活動家。他發起自由軟件運動,倡導軟件用戶能夠對軟件自由進行使用、學習、共享和修改,確保了這些軟件被稱作自由軟件。斯托曼發起了GNU項目,併成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他開發了**GCC、GDB、GNU Emacs,**同時編寫了GNU通用公共許可協議。

為了創建一個完全由免費軟件組成的類Unix計算機操作系統,斯托曼在1983年9月推出了GNU項目。藉此又發起了自由軟件運動。他迄今為止一直是GNU項目的組織者,作為主要開發者的他開發了一些被廣泛使用的GNU軟件,其中包括GCCGDBGNU Emacs

。在1985年10月他創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

斯托曼開創了Copyleft的概念,它使用著作權法的原則來保護使用、修改和分發自由軟件的權利,並且是描述這些術語的自由軟件許可證的主要作者。最為人所稱道的是GPL(最廣泛使用的自由軟件協議)。

1989年,他和別人一起創立了自由程序設計聯盟。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斯托曼花他大部分時間組織參與宣傳自由軟件,反對軟件專利和數字版權管理的以及他認為剝奪用戶自由的其他法律和技術系統運動。這包括最終用戶許可協議、保密協議、產品激活、加密狗、軟件複製保護、專有格式、二進制軟件包(沒有源代碼的可執行文件)。

截至2016年,他獲得了十五個榮譽博士及教授稱號。

2019年,由於在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郵件列表中,指出在對傑弗裡·愛潑斯坦案和馬文·閔斯基的關聯的表述中的用詞隱含對在馬文·閔斯基面前受害少女受迫表現為自願且未受馬文·閔斯基虐待,在網絡上引起某些人不滿,斯托曼遂宣佈辭去麻省理工CSAIL的職位[2][3]以及自由軟件基金會主席一職[4]。他的主要觀點是,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對於未成年的定義有所不同,在這個地區的法律認為17歲成年,另一個地區則是19歲成年,以這種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的數字來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道德是難以理解的。

安德魯·斯圖爾特·特南鮑姆

Andrew Stuart "Andy" Tanenbaum,1944年3月16日-),暱稱**“安迪”**,網絡上的代號為“ast”[1],生於美國紐約市,計算機科學家,專長於操作系統,為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他最早以Minix(一個免費用於教學目的的類Unix操作系統)作者的身份以及所編寫的計算機科學教科書而為人熟知。他把教學視作自己最重要的一項工作。[2]

著作

特南鮑姆著有多本受到讚譽的計算機課本,其中主要涉及計算機系統原理和計算機網絡原理等偏底層的技術主題。其代表著作包括:

Computer Networks[計算機網絡] 4.ISBN 0-13-066102-3(英語)

第四版 簡體中譯ISBN 7-302-07815-7

第四版 繁體中譯ISBN 957-483-227-9

第四版 複印版ISBN 7-302-08977-9

第三版 簡體中譯ISBN 7-302-03035-9

第三版 繁體中譯ISBN 957-636-888-X

第三版 複印版ISBN 7-302-02410-3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操作系統:設計及實現] 3.ISBN 0-13-142938-8(英語). (第二版ISBN 0-13-638677-6)

第二版 複印版ISBN 7-302-02714-5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現代操作系統] 2.ISBN 0-13-031358-0(英語).

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計算機組成:結構化方法] 5.ISBN 0-13-148521-0(英語)

第五版 簡體中譯ISBN 7-115-14891-0

第五版 複印版ISBN 7-111-18368-1

第四版 簡體中譯ISBN 7-111-08902-2

第四版 複印版 (名稱為《結構化計算機組成》)ISBN 7-111-09287-2

第三版 繁體中譯 957-220-588-9

Distributed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aradigms[分佈式系統:原理與範型] 1.ISBN 0-13-088893-1(英語)

簡體中譯ISBN 7-302-08961-2

複印版 (名稱為《分佈式系統:原理與範例》)ISBN 7-302-05827-X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分佈式操作系統].ISBN 0-13-219908-4(英語).

複印版ISBN 7-111-19347-4

《操作系統:設計及實現》一書和書中示例的Minix操作系統給予了林納斯·託瓦茲創造知名操作系統內核Linux的靈感。在他的自傳《只是為了好玩》(_Just For Fun_)中,託瓦茲把這本書描述為“引領我到達新高度的一本書籍”。特南鮑姆還繼而完全使用微內核理念來編寫阿米巴分佈式操作系統(Amoeba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榮譽

ACM會士(Fellow)

IEEE會士(Fellow)

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荷蘭自由大學的計算機系統系的學術首席教授(Academy Professor)

2006年IEEE普及計算大會最佳高影響力論文的合著者之一

2003年美國教科書與高等院校作者協會(TAA)的麥格菲獎(McGuffey Award)(授予經典教材)獲得者

2002年美國教科書與高等院校作者協會的教材獎(Texty Award)(授予新教材)獲得者

1997年ACM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計算機科學教育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1994年ACM Karl V. Karlstrom傑出教育家獎獲得者。

1984年ACM操作系統規範研討會議(SOSP)傑出論文獎的合著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