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秦始皇陵中奇珍异宝无数,1974年出土的兵马俑,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如今秦始皇兵马俑,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兵马俑可都是按照秦国将士,身材比例1:1建造而成。通过详细的数据测量,如今已经出土的兵马俑身高没有低于1米8。然而封建时期,普通人营养不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何这些兵马俑的实际身高,却比如今现代平均身高,还要高上不少呢?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兵马俑,是秦始皇嬴政死后追随他去地下征战的秦朝士兵。据《史记》所记载,秦始皇陵中一应事务,是由宰相李斯,还有大将章邯监督修建。兵马俑按照当时秦国士兵,1:1的比例进行打造。相关历史文献中也有明确规定,担任大秦前军士兵,身高至少不低于1米8。军官以及带兵征战的将领,身高要在1米88以上,即使普通士兵也不能矮于1米75。这些兵马俑应该能代表,当时秦朝士兵的实际身高。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如今由于生活变好,每个人都能得到充足营养支持。可即使是这样,2012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米67。可是几千年秦朝,尤其是战国末期时局动荡的岁月,为何这些秦朝普通士兵平均身高要达到1米75以上?难道我们老祖宗即使没有太好的营养摄入,也能通过其他的方法增加身高吗?根据不少专家给出分析,古代空气中的含氧量比较高。因为氧气的浓度,可以决定物种进化过程中的身高变化。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说得更直白点,秦朝时期由于没有像如今大规模的污染,以及废水废气的排放,当时空气中的含氧量比较高。所以古人每天生活在较为绿色环境下,即使营养不够,他们也能长得比较高壮。同时秦朝之后,比如晋朝,唐朝时期,中国的南北文化种族融合。导致如今遗传基因,与战国时期相比也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换言之,秦朝时期古人遗传DNA,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所以取决于遗传DNA不同,那么身高的优劣性也将会不一样。这是专家给出的权威解答,笔者也有自己的独到看法。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首先秦朝士兵,可都是"人中精锐"。《云梦秦简》中便有所记载,秦朝战马头高不会低于1米75,骑兵的身高也不会低于1米80,普通士兵身高也需要1米75以上;这其实,就是当时秦朝征兵标准。战国末年,秦始皇于丞相李斯不断劝说,以及"奋六世之余烈"背景下,大秦实力以冠绝山东六国之首。秦国由于需年年征战,选拔士兵肯定不会身材矮小。最起码大秦会选择"力大身不亏"的士兵,这样大秦的虎狼之师,便能扫平各个诸侯国。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因此兵马俑代表的或许并不是当时百姓平均身高,应该是大秦子民当中的精锐。这就好比,虽然如今中国男性平均身高是1米67,但是我们身边不乏也有很多长到1米85甚至1米9以上的朋友。用一句俗语,这或许就是"矮子里拔将军"。大秦则是通过选拔,或者是强迫征求那些身材高大壮硕男性参军入伍。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修建兵马俑的时候,自然会按照军中精锐士兵为参照物;这就造成了古人身高比现代人还要高的假象。当然,专家所说的空气中含氧量的降低,以及遗传DNA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总之笔者个人觉得,古代人或许并没有比现代人要高出不少。虽说如今的空气含氧量,和战国时期相比已经降低很多,且遗传DNA也不同,但殊途同归。不存在大规模物种进化的情况下,古人身高与现代人的身高差不太多。即使古代可能底层平民,无法做到一日三餐按时供应。但是老年间,尤其是我们父辈祖辈,那时候由于物资匮乏,也吃不上太多的精细米粮和肉食,可人们的身高也不会太矮。

兵马俑平均高度不低1.8米,古人营养不良,为何还能比现代人高

所以,古人身高和现代人的身高差不太多。仅凭借兵马俑,或者其他考古出土始于,就能得出古代人平均身高接近1米8,这种结论是不正确。

参考文献:史记、云梦秦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