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膠州灣大橋是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境內黃島區、城陽區、李滄區以及膠州市的跨海通道,位於膠州灣之上,是青蘭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2)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青島市區西北部城市主幹道的構成部分之一。

“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膠州灣大橋於2006年12月26日動工興建,時稱“青島海灣大橋”; 於2010年12月22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橋貫通; 於2011年6月23日命名為“膠州灣大橋”; 於2011年6月30日通車運營。

2020年3月30日開通膠州連接段。

膠州灣大橋東起海灣大橋立交,上跨膠州灣,中接紅島互通立交,西至黃島東樞紐立交和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線路全長42.23千米、橋樑全長31.630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膠州灣大橋具有所在地氣候環境惡劣、環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等難點,因此採取了四種技術解決:

1、大節段鋼箱梁安裝施工技術

2、大跨徑小半徑曲線箱梁施工技術

3、海上大型鋼套安裝施工技術

4、承臺套箱圍堰施工技術

“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一輛輛汽車從海平面上“飛躍”而過;道路交匯又分開,向各個島嶼延伸而去...青島膠州灣大橋是一座擁有多項專利、核心技術的跨海大橋,一橋連起了“紅黃青”三島。在促進城市發展的同時,其實踐成果也為港珠澳大橋等重要橋樑的設計提供了關鍵技術。

“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憂愁是一灣淺淺的海灣,青島在這頭,黃島在那頭……”膠州灣大橋的建成,對於青島人來說,是讓隔著一灣海水相望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於2007年5月24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首座特大型橋樑集群工程,也曾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該橋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規劃全長41.58公里,設計基準期100年,現通車裡程36.48公里。大橋建設規模浩大,自然條件複雜,是世界建橋史上建設標準和科技含量最高的現代化橋樑之一。

“世界三大跨海大橋之一”膠州跨海大橋:打通青島交通命脈

膠州灣大橋建設運作模式新,科技創新點多,海上鑽孔灌注樁數量為5127根,主跨260米和120米的稀索鋼斜拉橋及主跨為260米的自錨式懸索橋為國內首創。目前,有3項課題獲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項,榮獲22項“中國企業新紀錄”。其中“水下無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海上獨柱塔自錨式懸索橋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青島海灣大橋橋面瀝青鋪裝層的研究”兩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本項研究的核心技術在世界規模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中得到應用。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青島市三城聯動戰略中的重要交通樞紐,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進一步完善了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網絡,擴大了青島市城市框架。通車7年多以來,膠州灣大橋通行總量近8000萬輛,運行平穩、有序,車輛通行安全、順暢,設備、設施運轉正常,工程質量和運營管理都經受住了考驗,事故發生率遠低於國內外同類項目的水平,成為青島市東西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地方社會經濟的運行與發展。

從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到全長36.48公里的膠州灣跨海大橋,再到全長55公里港珠澳大橋,是國際屈指可數的現代化橋樑集群工程,該橋建成後將成為青島市的又一標誌性建築,它們先後都榮膺過“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名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