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三日行記

一直想去山西,好好領略一下三晉文化,於是,就在去年的十月,利用三天的假期,作了一趟山西行。

到太原時已近黃昏,在酒店辦了入住手續之後,就打車去了柳巷和食品街。走在燈紅酒綠的食品街上,忽然感覺全天下所謂的“老街”“古街”,幾乎全都長一個模樣,就如毫無內涵的花瓶,初見時可能會讓你驚豔,再看時就會覺得無味,三看時就只有噁心的份了。

太原三日行記


第二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先去看東湖醋園,探探山西人愛吃醋的故事;然後,再去山西博物院,領略下三晉文化的深厚;最後是逛逛山西大學,欣賞下著名的民國建築。

太原三日行記


每到一個地方旅遊,都會有介紹當地特色的順口溜。而山西所謂的“八大怪”,那第一怪就是“老陳醋是一道菜”。由此可見,這老陳醋在山西人生活中的份量之重。

這就是我們選擇去東湖醋園的原因。因為,在東湖醋園,我們不但可以瞭解山西老陳醋的前世今生,而且還能實地探訪山西老陳醋的製作工藝。這東湖醋園,可以說是探詢山西陳醋文化的最佳選擇。

東湖醋園現有被譽為“中國釀醋第一坊”的美和居作坊,不但免費參觀,而且還有講解員的免費講解。

太原三日行記


據介紹,老陳醋的釀造流程,一般可以分為“蒸”、“酵”、“燻”、“淋”、“陳”這樣五個步驟。所以,製作工藝還是很複雜的。

食醋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醋不叫“醋”,而被稱之為“醯”。

所以,山西人之所以被稱為“老西兒”,除了地理上是在太行山之西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這個“醯”字而來的。“醯”“西”同音,“老西兒”也就是“老醯兒”,說的就是吃醋成習的山西人。

山西博物院坐落在汾河邊上,建築看上去很新,也很雄偉。主館方正規矩,逐層向外斜挑,很好地體現了古人“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審美取向。

太原三日行記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分為《文明搖籃》、《晉國霸業》、《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專題。

三晉文化是西周時期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晉青銅器那古樸厚重的外表之下,總是顯露著一種無所不在的霸氣。那昂首而立的晉侯鳥尊,造型之大氣,紋飾之精美,實是我國青銅器中的瑰寶。至於西漢時期的雁魚銅燈,那構思之奇巧,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每每在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之前流連,總會產生一種既感慨古人工藝之精妙,又感嘆歷史長河之虛妄的複雜感覺。真不知這些珍品的製作者和擁有者,彼此都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些珍品奪目的光彩背後,又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滄桑?

太原三日行記


在《明清晉商》展覽中,我們還意外瞭解到,原來晉商的發跡,最初竟是得益於邊防之所需。

為了鞏固邊防,明初在北方設了九邊重鎮。隨著駐兵的大量增加,這九邊重鎮也就成了軍餉的巨大消費區。於是,輸送邊餉就為精明的晉商提供了絕好的崛起機緣。《唐荊川先生文集》雲:“商賈,邊儲所本,商賈病則粟不來,粟不來則邊人坐困。”

太原三日行記


從山西博物院出來,已近黃昏。於是,我們又匆匆往山西大學趕。

山西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在聯合國註冊的高校之一。

太原三日行記


儘管事先問了好幾個太原人,都說山西大學的老校區在塢城。可是,到了以後,卻怎麼也找不到聞名已久的“山西大學堂”的標誌性建築,難道是我們走錯了地方?

第三天上午是去看晉祠。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太原三日行記


晉祠之美,美在她的精美建築,美在她的周柏唐槐,但是,更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卻是聖母殿裡的彩塑。

太原三日行記


聖母殿裡一共有43尊彩塑。這些彩塑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均為北宋原物,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太原三日行記


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教授非常欣賞這群彩塑,曾這樣評價她們的藝術價值:“我們站在這些雕塑中間,不但能看見她們輕巧的動作,還能聽見她們清脆的笑聲和不樂意的小小諷言諷語,清楚地瞭解她們彼此間的思想感情,這是令人難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太原三日行記


上午看完晉祠,就去趕飛機了。那平遙古城,那王家大院,只能留待下次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