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前教育需要學習一門樂器嗎?為什麼?

末雪20202


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學習一門特長。

學前教育主要以遊戲為主,包含語言,手工,音樂,美術,體育,禮儀習慣等,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兒童身心發展。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兒童文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等。

假如你以後從事幼兒教育,學習特長就可以用得上。即使用不上,也作為自己的一種愛好,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趁著上學期間,時間比較充足,是鼓勵你學習一種樂器,發展一種甚至多種的愛好。



郝老師微視頻


學前教育不一定非要學一門樂器,但聽舒緩的音樂對大腦有好處,常聽貝多芬的鋼琴小品《獻給愛麗絲》可提高學習成績。

2020年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827年)誕辰250週年。

  貝多芬的a小調鋼琴小品《獻給愛麗絲》(WoO 59)是法國“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在中國彈紅的,這首曲子旋律優美,節奏舒緩,百聽不厭。英國臨床心理學博士艾瑪·格雷研究發現,古典音樂的旋律、音調有助於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效率和加深記憶,聽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可讓數學考試分數提高12%。

  《獻給愛麗絲》是A-B-A-C-A五段體迴旋曲式。極具歌唱性的迭部A在整首樂曲中出現3次,右手旋律像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落入銀盤,既清脆悅耳,又溫柔恬靜,好似溪水流淌,畫面感極強,恰似和煦的陽光照進屋內,貝多芬站在愛麗絲身旁,痴迷地看著她一遍一遍地練琴。

  B插部轉到F大調上來,色彩明亮,表達了貝多芬對愛麗絲的熾熱愛情,32分音符的快速跑動更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C插部回到主調a小調上來,左手的同音重複像遠處傳來的悶雷,既象徵著腐朽的傳統意識對自由愛情的無情摧殘,也表現出貝多芬內心的不安。由三和絃構成的“曼海姆火箭”音型衝向高峰後是下行半音階,貝多芬無力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憤怒情緒得到宣洩後便平息下來,迴歸A部,愛麗絲仍在平靜地練琴,貝多芬仍在默默地欣賞她。

2.貝多芬僅憑一首《獻給愛麗絲》就足以名垂青史

  《獻給愛麗絲》的世界知名度幾乎和《生日快樂》相當,有音樂評論家說,貝多芬即使不寫別的曲子,僅憑一首《獻給愛麗絲》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獻給愛麗絲》是德國音樂學者路德維希·諾爾(1831年-1885年)在貝多芬去世40年後發現的,他為寫貝多芬傳記蒐集素材,在整理貝多芬的學生泰雷茲·馬爾法蒂(1792年-1851年)的書信時發現了這首曲子的手稿。貝多芬在首頁上寫著:“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路德維希·凡·貝多芬,4月27日上午。”這首曲子於1867年作為貝多芬書信集由德國出版商約翰·弗里德里希·凡·弗賴赫爾·科塔(1764年-1832年)首次出版,曲譜是諾爾交給出版商的抄件。

  德國音樂學家馬克斯·恩斯特·昂格爾(1883年-1959年)認為,貝多芬字跡潦草,可能是諾爾在抄譜時筆誤,把“Therese”(泰雷茲)抄成了“Elise”(愛麗絲)。

  泰雷茲在1806年成為貝多芬的學生,兩人互相傾慕,但畢竟社會身份相差懸殊,兩人難成眷屬。1810年4月或5月,貝多芬給泰雷茲的信中寫道:“告別了,尊敬的泰雷茲,祝願美好的事物伴隨你一生。請不要忘記我,再也沒有什麼人像我一樣希望你有一個美好、快樂的人生了,儘管你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落款是“忠誠於你的僕人和朋友貝多芬”。《獻給愛麗絲》大概就是泰雷茲與貝多芬分手前後創作的。

  泰雷茲1816年嫁給了奧地利的一個貴族。

  德國音樂學家兼貝多芬研究權威克勞斯·馬丁·科匹茲2010年發表的研究文章稱,“愛麗絲”其實是德國女高音伊麗莎白·洛克爾(1793年-1883年),她是1806年由貝多芬親自指揮《菲德里奧》首演中的男高音約瑟夫·奧古斯特·洛克爾(1783年-1870年)的妹妹,她在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飾演安娜。根據維也納斯蒂芬大教堂的文獻記載,伊麗莎白·洛克爾也叫瑪麗亞·艾娃·愛麗絲,而且朋友寫給她的信也用“愛麗絲”稱呼她。

  伊麗莎白在1808年成為貝多芬的女友,她在日記中記載了與貝多芬的親密關係:“貝多芬會愛意融融地捏我胳膊”。伊麗莎白1813年嫁給了作曲家約翰·內波姆克·胡梅爾(1778年-1837年)後,仍與貝多芬保持著戀人關係,貝多芬1827年3月26日病逝後,她還得到了貝多芬的一縷頭髮。

  2014年,加拿大音樂學者麗塔·斯捷布林(1951年-2019年)則認為,“愛麗絲”很有可能是愛麗絲·巴倫斯菲爾德(1796年-1820年)。手稿在泰雷茲·馬爾法蒂的住處被發現,是因為她與愛麗絲·馬爾法蒂的住所就隔著一條街,而前者教後者彈鋼琴,可能是後者去學鋼琴時帶著手稿,後來遺忘在那裡。

  愛麗絲·巴倫斯菲爾德出生在德國的雷根斯堡,是著名女高音,與貝多芬的助手約翰·內波穆克·梅爾策(1772年-1838年)一起巡演到維也納。梅爾策多才多藝,常與貝多芬同臺演出,並協助貝多芬構思音樂作品。他還為貝多芬發明了助聽器,也是百音琴和現代節拍器的發明人。

  1809年開始,愛麗絲在維也納跟神聖羅馬帝國御用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裡(1750年-1825年)學習聲樂,貝多芬也經常向薩列裡請教,再加上愛麗絲與貝多芬助手的關係,貝多芬與她相識併產生愛情也是很自然的。

  《獻給愛麗絲》這首曲子知名度太高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一直有人研究這首曲子究竟是寫給誰的。其實,這首曲子具體寫給誰並不重要,只要知道它是貝多芬寫給自己的戀人就足夠了。


鐵塔-劉植榮


最好學會一門樂器!

音樂藝術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種感性享受,音樂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存在著關鍵期和敏感期,在這個關鍵期和敏感期,人對音樂美薰陶的獲得最強烈和最容易,而幼兒學前時期正是音樂素質教育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幼兒在學前時期缺乏優質的音樂薰陶,其以後從音樂中感受到的快樂和美就沒有那麼強烈!

在歐美國家,學前音樂教育的主流教學是奧爾夫教學法,奧爾夫教育強調要充分運用身體器官、一些簡單樂器如沙錘、二響筒、棒棒鼓等來組織教學。其遵循三大原則:

1、 一切從兒童出發,

2、 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3、C 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在我國學前音樂教育實踐中,仍大量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教學模式,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情感激發和體驗,忽視幼兒在音樂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個性化和創造力培養。其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尚未更好的創新,另一方面也和我國學前教育的音樂師資教學水平相對薄弱有關,為此,我們還需要根據我國的國情進行幼兒音樂教育的創新和改革,探索出適合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其中將適合幼兒的旋律樂器、節奏樂器融入奧爾夫教學法中,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和發展方向!幼兒通過學習一門簡單的樂器,既薰陶了音樂情操,又可以在演奏音樂旋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更大的成就感,也可以更容易讓幼兒嘗試旋律音樂的創作表達!

目前,適合我國學前教育的樂器並不多,比如,葫蘆絲對幼兒的肺活量有一定要求,也對幼兒的手指靈活性要求很高,不適合大眾普及教學,鋼琴由於幼兒的手指發育尚未成熟,在學前階段學習更需要注意保護幼兒手指的正常發育,這樣對老師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科技和創新的的發展,初步也湧現出一些適合幼兒學習的旋律樂器,比如改進的口風琴、小鐘琴、魔法按鍾等,這些創新樂器由於學習簡單,更適應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可以比較好的讓幼兒學習和演奏完整的曲子,也容易進行音樂情操的薰陶,更方便讓幼兒體驗旋律音樂藝術,對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成就感也有極大的提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e7000abdccad778273\

鷗翔思維


上學前教育,可以學習一門樂器,因為可以鍛鍊孩子的聽力、手腦並用的綜合平衡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棄而不捨的學習精神,我女兒就是五歲開始學鋼琴的,堅持學習了七年,12歲考上了鋼琴十級,她學習就很輕鬆,順利考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為她整個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芸龍導師


學不學應該完全看孩子的喜好。要讓孩子多接觸多嘗試,然後選擇他喜歡的。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些項目上有靈性,要多往這個方向引導。如果孩子沒有特別喜歡的,家長可以幫助選擇一兩項嘗試,半年之內就可知道孩子是否有此方面特長。孩子實在不喜歡,可以放棄。我說的這些不限於樂器,包括運動,繪畫等。孩子喜歡之後,還要有環境去培養,練習。這部分更需要家長鼓勵,陪伴,家重點也在於此,而不是根據自己喜好或別人學了某些項目,也強迫自己孩子學。


鯢一樣的男子


上學之前,如果發現孩子有某方面的特殊喜愛,可以去學習和開發這種特長,這樣孩子就會得到一些展示的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等孩子上學之後,可以鼓勵孩子繼續堅持,這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優勢,也能為孩子贏得朋友和榮譽,我感覺挺好的。

當然,孩子要全面發展,特別是學齡前孩子,還是順其自然更好,主要是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發展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為主。






一一在長大


學前教育孩子還挺小的,這個時候學習一門樂器不是必要的,如果他自己感興趣,接受得了的話可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