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博士头衔代表着做学问的最高成就,许多人在学术的道路上抱着理想刻苦钻研。1983年,

新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博士诞生,这18位有志青年,成为我国第一批最高学历的拥有者。距离首批博士的诞生之日已经过去了36年,这些年里,18位意气奋发的青年已经成长为院士、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成就斐然。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至今为止,我国培养的博士数量已达到80多万名,博士学位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专业,在首批博士的示范作用下,80多万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18位博士都来自哪里?他们都在研究哪些领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学术之路有没有停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他们的基本资料,大家一起来看。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新中国首批博士诞生

把时间拉回1983年5月27日,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也是我国学位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牌。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紫红色封面、印有金色国徽的博士学位证书,单墫、李尚志、苏淳、谢惠民、洪家兴、李绍宽、王建磐、于秀源、童裕孙、张荫南、冯玉琳、白志东、赵林城、马中骐、黄朝商、范洪义、徐功巧、徐文耀这18位由我国培养的首批博士正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学位授予。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首批18名博士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博士证书)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颁布,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首批试点,开始培养博士。

历经十年浩劫,重启科研之路,终圆学术梦想。18名博士中,有6名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是冯玉琳、黄朝商、马中骐、谢惠民、徐文耀和徐功巧;6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是赵林城、苏淳、单墫、李尚志、范洪义和白志东;还有4名来自复旦大学,分别是洪家兴、李绍宽、张荫南、童裕孙;另外两名分别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建磐和来自山东大学的于秀源。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一万名研究生中仅挑选出18人,可见当时博士生的选拔竞争尤其激烈。作为先行者,他们在毕业后丝毫不敢懈怠,生怕有愧于国家的培养。他们成功了,说明中国自主培养的博士十分优秀,并不比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差。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问当时的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我们国家培养的博士,和国际上的水平比起来怎么样?谷超豪笃定地回答: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18位博士现状如何?

历史把他们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们也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几十年间,18位博士不辱使命,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上。现在,年纪最大的博士已经77岁,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7岁,有的已经退休安享晚年。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部分新中国首批博士在杭州相聚)

马中骐博士,任职中国科学院,现已退休。现和杨振宁教授合作,从事

冷原子方面的研究

,已获得若干可喜的成果。

谢惠民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工作。2009年成为苏大数学科学院国家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白志东博士,任教中科大,同时从事科学研究。

李尚志博士,任教中科大,从事代数学领域、特别是群论方向的科学研究,还担任湘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教学教材执行主编。

范洪义博士,任教中科大,在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领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赵林城博士,任教中科大,一直从事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洪家兴博士,任教复旦大学数学学会长,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研究

李绍宽博士,任职东华大学。从事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方向的学习与研究。

张荫南博士,任职复旦大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e-1earning课件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

童裕孙博士,任职复旦大学,从事算子代数,算子普论的研究。

冯玉伦博士,任职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对象模型、网络分布计算和软件工程方面。

黄朝商博士,任职中国科学院。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领域的研究。

王建磐博士,任职华东师范大学。

徐功巧博士,首届博士中唯一的女博士,任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徐文耀博士,任职中国科学院,从事地磁、地震预报,震源物理研究

于秀源博士,任职杭州师范大学。从事解析数论、超越数论和密码学的研究。

苏淳博士,任职中科大。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研究

单墫博士,任职南京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在初等数论,解析数论和组合数学等领域。

身体力行为国家培养人才

从这18名博士之中走出了中科院院士1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位,曾经担任过高校校(院)长或中国科学院所长的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领队两位。他们作为教育者和“领头羊”,身体力行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快来膜拜新中国第一批博士!

(部分新中国首批博士在上海相聚)

毕业后的国家首批博士,除了在多伦多大学的病童医院的生物化学系任职的徐功巧博士之外(现已退休),其他17位均在国内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教育工作。我国的高校中,首批博士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均为3位。范洪义、赵林城、苏淳三位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洪家兴、张萌南、童裕孙则在复旦大学任职。

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都有且仅有1位首批博士从事教育工作。

30多年来,中国的第一批博士中的不少人接受过多次采访。如今,他们已经步入古稀、花甲之年,很多媒体都报道说,获得博士学位,对这18个人来说是命运的改变。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才是他们转变命运的契机。不只这18人,恢复高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拐点!40余年来,高考历经了几代人,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