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羅曼·羅蘭曾經在《米開朗琪羅傳》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愛它。

現在的人,知道周瘦鵑的不多,即便是在幾十年前,瞭解他的人也不多。周瘦鵑,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民代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名譽副館長。

周瘦鵑(1895 - 1968年),原名叫周祖福,後改名為周國賢,瘦鵑本是他的筆名,後來變為正名。家貧少孤,六歲喪父。靠母親的辛苦操勞,得以讀完中學。中學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活動,第一篇作品《愛之花》(劇本)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畢業後不久,即以寫作和翻譯為職業。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1916年至1949年間,歷任上海中華書局、《申報》、《新聞報》的編輯和撰稿人,其間主編《申報》副刊達十餘年之久。還主編過《禮拜六》週刊、《紫羅蘭》、《半月》、《樂觀月刊》等。

抗戰前夕,他和魯迅、郭沫若等數十人發表聯合宣言,積極呼號抗日救亡。解放後一邊寫作,一邊以相當大的精力從事園藝工作。他在自己的庭園裡栽花培草,種植盆景,開闢了蘇州有名的“周家花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葉劍英、陳毅等都曾多次前往“周家花園”參觀,許多外國朋友也不斷登門觀賞。1968年8月11日,周瘦鵑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

周瘦鵑的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和散文為主。著有多部散文集,包括《花花草草》、《花前瑣記》、《花前續記》、《行雲集》等。

一、周瘦鵑小說與散文的藝術特色

周瘦鵑的文學創作,最早是從翻譯做起的,他翻譯過很多優秀的歐美作品,為當時的人們打開了世界之門,同時,也在日積月累的翻譯過程中提升了他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十世紀初期,鴛鴦蝴蝶派風靡一時,其名字來源於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出自清代狹邪小說《花月痕》。鴛鴦蝴蝶派作品的內容,多為才子佳人,以言情為主,風格略顯媚俗。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著作《花花草草》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鴛鴦蝴蝶派受到了新文學運動的批判,他們以新文學的思想為標準,在文學態度、思想和藝術觀念等方面,展開了對周瘦鵑小說和寫作態度的批判。

周瘦鵑從他的第一部小說《落花怨》開始,就走上了哀情的道路。他筆下的言情小說“瑟瑟哀音,流於言外,滔滔淚海,瀉入行間”,但他在小說中描寫的封建家庭卻很能引起當時人們的共鳴,雖然當時新文學對周瘦鵑的小說進行了批判,但還是有無數的青年將他視為知己。

周瘦鵑的小說,不僅僅侷限於對封建家庭的反對,他賦予了文章更為深刻的含義。他的的散文清新而又自然,雖然抒情卻不矯揉造作,帶著鮮活而又有趣的韻味,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新幽香。不管是描摹花草,還是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悟,總是透露著一種清新婉約、一種枯木逢春之感。

而這種風貌的形成主要受其心情的影響,舒暢的心情使他在行文之時,總是透露出無限的情趣和韻味。他在寫花木的枯榮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感受,無論是以前遭遇過的悲鬱憤懣,還是現在的愉快歡暢,都會在他的散文當中流露出來。

周瘦鵑經常描寫特定的對象,來抒發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或者是對生活的感悟。在《咖啡談屑》一文中,他就通過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在不經意中透露出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雜誌

毋庸置疑,周瘦鵑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筆下的事物,往往能體現一些美學原理。比如在夏天製作瓶子供時,他“以花的顏色來配瓶的顏色,務求其調和悅目”,十分注意花與花瓶之間顏色的搭配和相互襯托;插花時十分講究,“高低疏密,都須插得適當,看上去自有畫意”。在談到梅花之時,他認為梅花“尤以淺紅梅含苞為美,一開足反而減色了”。雖然只是談及花木,但是其中表達出來的趣味,卻令人獲益匪淺。

讀周瘦鵑的文章,你可以通過他的視角,來發現世界的美和充滿了詩意的生活,以及那些花草樹木中隱藏著的人生哲理與豐厚知識。

二、周瘦鵑的花木情緣

周瘦鵑是一代文學大家,亦是一位摯誠於生活的種花人。無論時代的風雲如何變幻,他淳樸的文字中始終包含著一顆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靈。

周瘦鵑與花木的情緣,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他就在西方人在上海舉辦的“中西蒔花會”上三奪錦標。40年代時,與著名盆景匠人朱子安結識。兩人亦師亦友,周向朱學習盆景技法,而朱向周學習花木文化。他們是當代蘇派盆景藝術的奠基人,使傳承千年的蘇派盆景藝術得以煥發新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朱德、陳毅、董必武、李先念、劉伯承、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都曾到他的居所愛蓮堂欣賞花木盆景。可以這麼說,周瘦鵑不僅以文章擅名於世,其在盆景藝術上的造詣,亦可以被尊稱為當代大家。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著作《新秋海棠》

在他的一生中,無論他寓居何處,總是在自己的小庭院中,為花木留下一方天地。他的女兒周全在《懷念父親——種花人》中說道:“但說實在的,在我印象中,父親與其說是個作家,不如說是個種花人,我是種花人的女兒。……種花人,是父親這麼稱呼他自己的。”

他在《花木的神話》一文中也寫道:“我性愛花木,終年為花木顛倒,為花木服務;服務之暇,還要向故紙堆中找尋有關花木的文獻,偶有所得,便晨鈔暝寫,積累起來,作為枕中秘笈。”

周瘦鵑由衷地讚賞和喜愛花卉之美。為了一個花瓶花盆輾轉搜求,他甚至和日本人競買;為了使花朵盛放得更加美觀,他自行鑽研園藝技術,併成為蘇州市園林管理處的顧問,為拙政園等著名景觀的整飭和佈置做出了貢獻;他為意外開花的玉簪喜出望外,也為遲遲未放的梅花焦急不耐。

周瘦鵑對盆景喜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說他對盆景“真有‘不可一日無君’之感”。他所創作的盆景作品,就如同“吳門畫派”那些畫家筆下的江南山水,既顯得清秀俊逸,又看起來灑脫不羈。

他的盆景藝術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盆梅,二是蘇州小擺設,三是樁景。他曾經這樣說過:“蘇州的盆景多種多樣,可以說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而老幹枯乾的梅樁卻處於主要地位,如果其他多種多樣的盆景而沒有梅樁,認為是一個莫大的缺點。”

周瘦鵑的盆梅數量,最多時有十數盆,這些盆梅盤根錯節,但又老而彌堅,樹齡都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間。而梅樁多為一百年到二百年,品種也皆不相同,其中有綠萼、黃香、玉蝶、灑金和宮粉等。每當花期到來,暗香疏影,冰心玉骨,人在其中,必是心曠神怡。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著作《花木叢中》

周瘦鵑的蘇州小擺設,往往放置在紅木十景櫥或者十景架之中。他依照盆景的大小、高矮、品種等,將他們擺放在合適的位置,再以小擺件加以點綴,使之變為極富詩情畫意的“組景”,令人拍案叫絕。

樁景是他的盆景藝術作品之中最為出色的。樁景的樹材大多從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挖來,樹齡也不等,通常幾十年到幾百年之間的都有。“老樹樁頭”在經過風吹雨打及歲月的侵蝕後,看起來蒼古雄奇、豪宕雄勁。

在周瘦鵑的精心栽培之下,它們由自身單純的自然美,變為了一種藝術美,令人愛不釋手。它們有的八面威風,有的亭亭玉立,樹枝相互交錯,有長有短,有粗有細,古樸大方的外表下,透露出勃勃的生機,就如同畫家筆下的潑墨長卷一般,極富詩情畫意。

盆景也給周瘦鵑帶來了很多美名,他所培植的盆景就像他的文章一樣名聲在外。早在1939年上海舉辦的中西蒔花會上,周瘦鵑所培植的盆景就奪得了總錦標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門拍攝他盆景的電影紀錄片;他的盆景也被製作成畫片在各地展出;有一些盆景更是被送到北京迎賓館。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在修剪盆景

可惜周瘦鵑的結局令人扼腕不已,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家中的花園成了一片荒蕪的廢墟,他的那些詩文書畫也被破壞殆盡。1968年8月,絕望的他在家中的一口井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周瘦鵑的文章,洋溢著古典之美

周瘦鵑的古典文學功底深厚,他的文章常常文言文和白話文兼用,讀起來既顯典雅又不失清新。將詩詞穿插在文章中,是周瘦鵑散文的一大特點,他在描寫某種特定事物之時,會引用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來介紹這一事物的歷史背景,還會以自己創作的詩詞來表達情感。

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古今文學都是相通的,古典文學的文字之美可以和花卉之美相得益彰。比如李白吟詠牡丹和美人的《清平調》中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白話文就很難如此雋永蘊藉地表現出牡丹的曼妙之姿。

“不慧生平無他嗜,愛花果最篤。”除了花草本身,周瘦鵑喜愛一切與花相關的詩詞與文章。他會在花木中找尋靈感,“偶有所得,便晨鈔暝寫,積累起來,作枕中秘笈”。

周瘦鵑還寫過懷念鄧尉山梅花的詩句:“鄧尉梅花錦作堆,千枝萬朵滿山隈,幾時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來。”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幅清代書畫家吳大徽所畫的“香雪海”。周瘦鵑將這幅畫“掛在寒香閣中”,並且“梅花時節,朝夕觀賞,也就聊當臥遊了。”

四、周瘦鵑的文章,極富知識性與趣味性

周瘦鵑先生還時常在文中,穿插一些關於花的中外逸事,給讀者展現一種別樣的花卉文化之美。譬如,他在《關於花的戀愛故事》一文中,既講到了中國清末彭玉麟與鄰女梅仙的戀愛故事,又講到了英國小說家斯科特與一名女郎的戀愛故事。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雜誌

周瘦鵑的一生充滿了戲劇色彩,他博學多才並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在寫作之時,他廣徵博引,那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詩詞典故、中外逸聞信手拈來,讓人在享受美的同時,也能獲得一定的人文科學知識。

在介紹山茶花時,他說此花“喜陰惡陽”;在談到牡丹時,他指出“牡丹時節最怕下雨,牡丹一著了雨,就會低下頭來,分外的楚楚可憐”。他還撰寫了一些介紹文史知識的小品,比如《〈梁祝〉本事考》、《關於〈漢明妃〉》、《明末遣恨〈碧海花〉》等等。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始講述,既能夠讓人感到親切,又能讓人從中學到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

周瘦鵑除了傳播知識之外,還會傳授一些自己多年以來的生活經驗。比如他在《探梅香雪海》中提道:“香雪海探梅必須算準時期,不要忘了日曆……大概每年驚蟄前後一星期內前去,才恰到好處。”

再比如說到“柿初紅時,也可作瓶供”之時,告訴人們因為柿子太沉了,所以想要穩定,就需要“插在古銅瓶中”,而且因為柿子的葉片很容易乾枯,所以“索性全都剪去,另行摘了帶葉的大枝插在中間,隨時更換,紅柿綠葉,可以經久觀賞”。

五、周瘦鵑的文章,簡潔而又富有情趣

周瘦鵑的文章,篇幅不長多在一兩千字左右,但其所蘊含的內容卻異常豐富。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井然有序,格局緊湊而又錯落有致。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清新而不落俗套,有的質樸平實、直截了當。如“迎春花又名金腰帶,是一種小型灌木,往往數株叢生”;有的富有情趣,使用古人詩句引出正文,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是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篇。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翻譯作品《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

周瘦鵑的文章,在結尾的處理上千變萬化,有時如傲然聳立的山峰;有時“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豁然開朗;有時如奔騰的瀑布急流之下,卻又忽然戛然而止。如他在《蔗漿玉碗冰冷冷》一文中,詳細介紹了有關於甘蔗的知識,但是在結尾卻寫道:“晉代大畫家顧愷之,每嚼甘蔗,總從梢尾嚼到老頭,人以為怪。他說:‘漸入佳境!’因此俗有‘甘蔗老頭甜’之說;而老年人處境好的,亦稱‘蔗境’。我們老一輩人,眼見得祖國欣欣向榮,老懷歡暢,也可說是‘甘蔗老頭甜’了。”周瘦鵑筆鋒一轉,以這樣的方式來結尾,既能夠承接之前的文章內容,又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昇華了文章的主題,使其邁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周瘦鵑的文章,往往透露著一種自然之美,語言平實而又親切,感情真摯。他的文章中很少有華麗的比喻和形容,看似平淡,卻能夠看出其返璞歸真的語言文字水平,以及文章中的淡泊寧靜之意。偶爾他還會使用擬人等手法來描寫,使文章既文雅又有趣,在莊重的同時而又不失詼諧。這些都能夠體現出周瘦鵑散文的藝術特色,以及其獨特的藝術與美學品位。

一個愛美成嗜的人——周瘦鵑,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要放棄美的追求

周瘦鵑著作《紫蘭憶語》

周瘦鵑的文章,能為讀者考慮,他從來都不會在文章中長篇大論,而是娓娓道來,讓人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接受他想要表達的事理。他通過古人的詩詞歌賦或是自身經歷,來講述自己對於人生的認識,講述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講述那些在自己的思想中偶爾閃現出來的火花。他的散文或許不像哲理散文那般深刻,但是他的這種真實的感悟和思考、生動而又有趣的敘述,往往更能夠吸引和打動廣大的讀者。

結語

在物質生活相對豐富的今天,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普遍比較貧乏。有些人乾脆就放棄了對美的追求,以“粗鄙”和“現實”自矜;而有些人只是擺擺生活美學的架子,裝裝揮麈清談的樣子,並沒有一顆真正的向美之心。

再平凡的生活,也不應該放棄對美的真正追求。追求美,並不是為了裝飾門面,也不是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企圖;追求美,只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陶冶,對自己修養的一種錘鍊;而對美的追求,你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追求美的心靈。

生活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承受了眾多的苦難,揹負了沉重的負擔,但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卻還是依然每天微笑著面對生活、熱愛生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生活中總還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珍視、去追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