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修煉金丹大道的狀態:能超越原質生命而自由縱橫於寰宇

撰文|張三丰真人,孔德

關注武當三豐太極文化和道家文化。瞭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道,悟道,行道,讓民族文化自信成為一種共識和真正可能。

張三丰修煉金丹大道的狀態:能超越原質生命而自由縱橫於寰宇

▲ 三豐祖師-通微顯化真人像

《金丹詩》解正文

孔德按:三豐祖師此金丹詩內容,主指煉己之後入室下手法工。丹家將煉己作首步築基功夫,煉己即煉性,性定則心靜,心靜則神歸,神歸則真種得,得真種方可談培養、採煉、搬運、沐浴、溫養、攢簇、封固諸般金丹返還之事。故煉己是以性還命,側重於性功;金丹是性命雙煉,徵驗在命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後天可作兩面觀,故修功分性分命,分先後次第;在先天實為一物,故修到後來便無分別。


三豐真人《金丹詩》系列解讀(十九)


十月功完造化堅,若加火候必傷丹。

仙房氣血渾忘卻,寶鼎金爐不用看。

面壁九年形脫殼,身超三界體生翰。

祗緣黍米吞歸腹,行滿功成跨鳳鸞。

 【註解】
本首詩講大周天火候,是聽任自然造化。十月功完造化堅,若加火候必傷丹。“十月功完”即“十月懷胎”的功夫完成。常人由孃胎而生,“十月懷胎”的陰陽氣數圓滿是由母體完成的。丹家修煉是從自身再造“胞胎”,故而此“十月懷胎”是由自己效法自然所採取的火候調節來實現的。故稱它一半取之天然一半施之人為。然而這一半的人為,其目的卻在於合於天然。當人為之功完全合於天然時,造化之功就全部交給了永恆的天道自然。此稱為“造化堅”。人為之功這時就完成了使命而不必存在了。若繼續施用人為,那就是刻意於人為,落在有形之後天,非但不能合於先天,反而對先天是一種損傷,使先天始終不能達到圓滿,故稱“必傷丹”。

“火候”使用的作用,在於使不中和達於中和,使不合規律達於合規律,使絲毫的後天表現一概消除而合於先天,故而有文武剛柔之分,有煉採運養之分。而當這種“火候”的使用,使神與氣達到了最高度的凝合,神即氣,氣即神,身心融通,氣的升降已被圓融替代,不中和已完全中和,不合規律已完全合規律,後天全部歸於先天時,“火候” 的使命也就完成。以後的火候就純粹是自然造化的火候,小周天告以完成。

張三丰修煉金丹大道的狀態:能超越原質生命而自由縱橫於寰宇

仙房氣血渾忘卻,寶鼎金爐不用看。小周天的完成,即大周天呈現,人與自然完全處於融通境界,人為的火候功夫自然消除,修煉處於大定大靜之中,一任天地自然造化主宰。在這時,身外之身的陽神即“嬰兒”已經形成,如果要顯其陽神的神妙功能,接下來可做“三年哺乳”的功夫。若要直達形神俱妙的最上乘天仙境界,可直接進入“九年面壁”的階段。本詩所言即為直入上乘境界。這個階段即是死心入定,由陽神之真火繼續烹煉肉體,使之肉體蛻去最後的濁質。所以說這時的修煉是“仙房氣血渾忘卻”,身心的“寶鼎金爐”也“不用看”了。

面壁九年形脫殼,身超三界體生翰。祗緣黍米吞歸腹,行滿功成跨鳳鸞。此言道成之象。“九年面壁”之說,大約同“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一樣,只是個形容,並不肯定只用九年即可成功。觀古人的說法,須視修道者的綜合條件而論,有些人需要數十年,上百年,還有的要經過幾百年才能成功。“形脫殼”,即仙體蟬脫於肉體,肉體僅成為一個羽翼般的輕薄外殼。“身超三界”,以現代科學語言即超越了三維時空,而進入了自由時空,無限時空。“體生翰”,“翰”即鳥羽,此謂人成仙體,可以飛翔。此句也可理解為仙體生奇異之香。古時名貴之墨配料有麝香等珍貴藥材,聞之異香撲鼻,稱翰墨。

後二句講,道成的原因在於得到了金丹,故而最後能成超原質生命,縱橫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