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萬千《東方大峽谷》

依唱片而言,頭版聲音好於再版,這應是普遍的共識了。但世事無絕對,筆者手上有兩張上海中唱黃薈的《東方大峽谷》,一張於2001年出品,另一張是去年和“天藝”合作再版的。

音樂 | 氣象萬千《東方大峽谷》

黃薈

眼下這兩者比較,上下立判,“後來居上”。作為筆者早年擁有的頭版,是以日本JVC指標收錄和後期採用XRCD2技術在日本壓碟,音質已卓爾不凡。而同一母盤之新版,是由“音響教父”Leo馮重新做後期,採用HQCDII技術壓碟。由於Leo馮之前曾到雲南怒江峽谷(東方大峽谷)體驗大峽谷之雄奇險峻,秀麗迷離。正由於這等經歷其對我國著名作曲家、新音樂風格代表人物之一的黃薈,他曾三度深入雲南怒江大峽谷考察,採擷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素材,歷時三年制作並製作完成之力作有深刻之體驗。所以Leo馮的後期製作中無不用心靈之感覺去處理樂曲中每一個環節和樂段,特別是中低和超低都作了精心處理,在聽感上聲音透明度更好,衝擊力更強,動態更凌厲。較之舊版,新版於激盪處更有浪花撲面而至之親身歷險的感受,極具刺激性,同時更具立體畫面,更多信息量,更富變化和深潛的低頻,讓我們更能感受東方大峽谷更宏偉、更峭峻、更迷人了。


音樂 | 氣象萬千《東方大峽谷》

天藝再版

音樂 | 氣象萬千《東方大峽谷》

2001版

所謂“東方大峽谷”是指發源於西藏高原之怒江經碧羅雪山至高黎貢山一段處於大山的擠壓,而形成一條313公里長的峽谷。

作曲家以寫意性之構思和畫面式之筆觸,以東方10多種吹管樂器,並由我國集吹管樂藝術大成之演奏大師杜聰領銜的有打擊樂、彈撥樂、竹樂、拉絃樂、鍵盤、鋼琴和男女聲領唱、男女和音,當中有陳崴、張強、金鑰、陳敏和李玎、馮瑞麗、春雷等器樂和聲樂共逾五十位樂壇翹楚共同“穿越”這氣象萬千之《東方大峽谷》。

先是由“晨霧”中的大峽谷開始,夢幻般自然音樂展示滔滔江水於濃霧之下奔流,寬鬆低徊的排簫在訴說著浩渺音樂之旅;待至57秒時那正營造虛無縹緲之陣陣煙霧般超低的鍵盤,突然爆發出勁若奔雷之鼓聲,駭人聽聞;而平靜之排簫隨之一下子激昂起來,穿破迷霧透空而出。尤其重播至4分鐘時更強烈之低頻,更激盪之排簫在昭示著晨霧中醒來之大峽谷,正在打開神迷之面紗顯露了峻峭雄奇,無限風光。


《走進山寨》,這是吹管大家杜聰分別用豎笛和鷹骨笛領銜一眾打擊樂,絲竹管絃和男女合唱,“引領”我們“上山入寨”,其間豎笛之悠美愉悅,鷹骨笛高亢之“入骨三分”,在熱情奔放的大鑼大鼓、載歌載舞夾道相迎之下,我們可體會依山而造的梯田之風貌,也體會到鋼索橫江飛渡之驚險,還有傍山而建之“扦腳屋”。

音樂 | 氣象萬千《東方大峽谷》

怒江石門關,自河谷至山巔有高達三千米之千仞峭壁,令人望而生畏,這就是《峽谷天塹》了。在這裡豪邁雄狂之尺八,正是對“天塹”之力度和氣魄之描畫,在3分08秒時之群鼓浩蕩,管絃爭鳴,人聲澎湃,其空間廣袤壯闊,峽谷天險盡收眼底。待後驚雷咋響,不由人膽戰心寒,重播時音響當然是聲壓越大,刺激性越強,那種怒江沖天,浪花飛濺,驚心動魄之“遊歷”,如親臨其境。不過還是要告誡一聲,萬不要為拼命追求刺激導致燒機,因這“天險”之動態,在馮老師曾有此歷險的感受下做這後期而大致無倫,他講:非此則不可能表現天險之氣勢之奇妙。

這個集東方吹管樂之大全的專輯裡,採用聞所未聞之吹管樂可謂目不暇接,在《古歌》裡是用弓笛吹奏的,同時這專輯好些音樂有來自大量民間音樂素材採樣的。在“古歌”有六百多人大合唱,加上雄勁非凡的大鼓推波助瀾,其宏偉震撼實在是一時無兩,是最具音響性,是最考系統之規模、分析力和能量感的樂段,又是要小心音量了,可謂言之不預。


本專輯是我國著名錄音師張小安用瑞士STUDER A800MKIII收錄,其密度、聲音飽滿自然和動態之好毋庸置疑,及在馮老師之“心靈”後期,這“18週年紀念版”可謂達致爆燈之發燒級數,今“天藝”以限量編碼發行,珍貴無匹不容有失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