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馬山縣這樣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實

 3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反饋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脫貧摘帽實地校驗結果的通知》,核定列入2019年脫貧摘帽計劃的125.4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核定列入2019年脫貧摘帽計劃的1268個貧困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其中,馬山縣核定脫貧摘帽貧困人口數23213人,核定脫貧摘帽貧困村數35個,在全市各縣區中排第一名,是全區脫貧人數較多的幾個縣區之一。

廣西馬山縣這樣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實

產業扶貧基地沃柑大豐收,農戶喜笑顏開

馬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治理重點片區縣,總面積234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52個行政村(社區),2015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75個,建檔立卡人口14.96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0.21%。

近年來,馬山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當作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精準發力,一場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在大石山區紮實推進。2019年,馬山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84%。


立下“軍令狀” 逐級夯實脫貧責任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貧困人口多、程度深,是馬山縣不得不面對的實情。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一場沒有後路退路、必須打贏的硬仗。”馬山縣委、縣政府作出莊嚴承諾。

  正視困難,是為了克服困難。面對艱鉅的脫貧任務,馬山縣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層層立下脫貧攻堅“軍令狀”,做到縣領導掛鄉包村、鄉鎮和部門領導掛村包戶。建立掛圖作戰體系,實行清單管理。研究制定了《馬山縣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並細化出臺了20多個配套實施方案。

  脫貧攻堅,需要各方合力參與。馬山縣成立縣級脫貧攻堅作戰指揮部,下設19個專責小組,抽調150名精兵強將駐組辦公。實行縣鄉扶貧分管領導專人專管制,成立鄉鎮扶貧工作站,增加縣、鄉扶貧人員編制29個,招聘脫貧攻堅信息員230名,切實增強扶貧專職隊伍力量。

  馬山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黨建工作主戰場,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當先鋒,千山萬弄黨旗紅”黨建促脫貧行動。400多名各級扶貧工作隊員、第一書記下沉一線,8400多名幹部結對幫扶所有貧困戶。協調落實129家企業幫扶75個貧困村,14個深度貧困村實現了廳級領導掛點聯繫和市屬國企幫扶全覆蓋。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針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自治區出臺了扶持政策,南寧市對馬山實行了資金、人才、土地、行業扶持等13條傾斜幫扶措施。馬山縣積極用好用足上級政策,統籌各級財政專項扶貧,整合涉農資金21.9722億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縣本級財政扶貧專項投入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南寧市青秀區、經開區等央企和經濟強區落實幫扶資金1.5億多元,依託節賽平臺籌集社會幫扶捐助資金1億多元,確保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聚焦重點難點 為百姓幸福感“加碼”

  從不愁吃、不愁穿,到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馬山縣委、縣政府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採取脫貧攻堅大排查、百日攻堅、幫扶工作“十個一”“衝刺月”等一系列措施強基礎、補短板,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強力推進,編織一張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廣西馬山縣這樣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實

粵桂扶貧協作重點項目——馬山電白小學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孩子入學問題。(黃羽 攝)

  “如今的好政策真的很多,小孩讀書有保障,看病也很方便,醫生還上門服務,真正做到大病有補助、小病不出戶。”馬山縣白山鎮尚新村貧困戶黃建廷掰著手指頭,仔細算著醫療扶貧給自己帶來的“紅利”。目前,馬山縣共有11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679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

  在馬山享受醫療扶貧紅利的群眾越來越多,馬山縣通過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差異化財政補助政策實現保障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精準落實貧困患病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二次報銷、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保障的“一站式”即時結算政策。2019年,全縣貧困人口(未脫貧戶及2年扶持期內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符合醫保支付範圍報銷比例達90%以上、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費用符合醫保支付範圍報銷比例80%以上。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病集中救治、“先診療,後付費”等特惠政策,縣級醫院與廣西醫科大等醫院建立醫聯體、開設遠程會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馬山縣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提前四年於2017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打造了完善的城鄉教育環境。持續抓好控輟保學、落實學生資助、補齊辦學短板、加強師資配備等工作,爭取陶行知健康水計劃項目落戶惠及全縣師生。全縣無因貧輟學學生,縣外就讀生源紛紛返鄉就讀,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8%。

  搬出舊瓦房,住進新樓房,是許多貧困戶的心願。馬山縣抓住住有安居,落實住房保障。目前共有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5217戶21800人,完成任務100%,其中97.5%的搬遷人口已實現脫貧。對四類重點危房存量對象戶和非四類對象戶,採取不同方式解決,全縣所有農戶實現住房安全保障。通過建立創富田園和扶貧車間,開發鄉村保潔員、護林員等農村公益性崗位等方式,98.62%的搬遷戶至少有一個穩定就業人口,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問題。

精準巧發力 產業扶貧走出致富路

  擺脫貧困,產業為先。馬山縣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大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為群眾穩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馬山縣金釵鎮龍印村屬於深度貧困村,是縣裡最偏遠的大石山區村之一,全村45個屯或散在山坳或掛在“雲端”,生存條件惡劣。

  窮則思變,擇業而興。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駐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制訂了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方案,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等產業,興建了龍印村生態種養綜合示範園,建成了養雞場、養牛場、養豬場、果蔬基地等,133戶貧困戶出資入股參與產業發展,養殖了山雞、香豬、肉牛等優質特色農產品。

  為擴大農產品銷路,龍印村第一書記溫金華還與南寧市多家飯店、機關或企業飯堂等建立了穩定的產銷對接關係,通過消費扶貧為脫貧攻堅打開了一扇窗。

  如今,馬山縣建成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143個,創建貧困村特色產業扶貧示範園79個,黑山羊、裡當土雞、旱藕粉、金銀花等特色產業覆蓋率96.23%,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體育+文旅+扶貧+縣域發展”的馬山模式持續帶熱鄉村旅遊,2019年接待遊客約603.82萬人次,增長20.13%:旅遊總消費44.42億元,增長30.46%。

  “既照顧了家庭,又能領取工資,特別高興。”馬山縣百龍灘鎮龍昌村貧困戶黃美容說。扶貧車間既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又緩解當地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穩工難的問題。目前馬山縣創建認定就業扶貧車間51家,累計帶動就業4000多人,其中帶動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近千人。通過“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粵桂協作”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宣傳就業扶貧車間及職業技能等就業創業政策,全縣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5.23萬人,就業率86.5%。

  馬山縣通過“先建後補”、50萬元以下基礎設施項目下放鄉鎮、扶貧資金到村到戶,提高扶貧項目評審、採購標準等措施,使一大批農村道路、公共服務、通信網絡等民生項目順利實施,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累計投入3億多元實施找水打井和建設人飲項目,解決了近30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縣飲水安全達標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