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3月27日上午10:30,隨著汽笛喧鳴,中歐班列(成渝)緩緩啟動,滿載著電子配件、機械製品等貨物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駛向數千公里外的歐洲大陸。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與過去6年所不同的是,這列中歐班列不再使用“成都”“重慶”標識,而是共同使用“成渝”標識。更明顯的變化是,本次列車的車頭裝飾著“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的標牌,火車機身上亦掛著“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助推雙城經濟圈建設”橫幅,以此強調: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作為向西開放重要陸路運輸的中歐班列,開啟了融合發展的進程。

強強聯手合作共贏

成都、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是國內運輸貨值最大、輻射範圍最廣、產業帶動最強的兩大中歐班列。據成都港投集團副總經理、班列公司總經理陳澤軍介紹,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區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佔全國的比重超過40%。

提及合作,陳澤軍頗有感慨:“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作為西部經濟活躍的兩個增長極,自中歐班列誕生之日起,雙方的良性競爭與合作關係一直持續,並推動著兩港不斷優化運行時效、通關效率,以獲得市場更大的認可。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時至今日,儘管國內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已經超過60個,但成都和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綜合競爭力依然排名榜首。”

合作共贏是新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為了能充分發揮雙方在中歐班列中的帶頭作用,共享市場及政策信息,共同提升中歐班列市場化運營水平,合作,將是必然選擇!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而機會的窗口在2020年初開啟——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舉行,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案,其中提出: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

這意味著,成渝地區在經年發展後,要想進一步凸顯競爭力,搭建起相互協作、共同實施的“雙城記”舞臺是關鍵。

這一背景為兩地的合作創造政策基礎和先決條件。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2月28日,成都國際鐵路港與重慶萬州港共建東西相向的水鐵多式聯運網絡,港投集團與萬州港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依託萬州港打造成都國際班列最便捷的東向出海口。

3月16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管委會與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青白江海關,在成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根據此次座談會達成的意向,雙方將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指引,圍繞各自特點優勢,在通道口岸、產業招商、開放創新、機制協同等四方面開展多項合作。

合作意味著,過去分開的兩股勁,這次終於要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動西部的對外開放發展,建設中國經濟版圖的“第四極”。

20個層面展開深入合作

當日,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發車儀式重慶會場,區港管委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理委員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通道口岸互聯、產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4個領域、20個層面展開深入的合作。

“實際上這一次的合作更多的是一個錯位的競爭和產業的互補,比如我們會利用西向上的合作優勢,以及重慶南向的合作優勢來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區港管委副主任戚玉靜告訴記者。

框架協議指出,雙方在“通道口岸互聯”方面,共同推動班列、口岸高質量運行。將共同提升中歐班列市場化運營水平,共同維護合理市場價格。共同拓展亞蓉歐輻射範圍,共享既有通道資源優勢,錯位佈局境外主樞紐,在運力共享、目的地協同等方面強化合作。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重慶運營中心和成都商貿中心功能,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格、統一運作”的原則協力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在“產業招商互補”方面,促進沿線地區經貿聯動。將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歐洲、中亞、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經貿往來,共同推進整車進口、肉類進口等特色貿易品類招引,推進優勢資源互補,打造特色商品貿易集散和專業市場聚集,攜手向中西部縱深拓展。依託兩地綜保區共同探索“產業鏈+物流鏈”的內陸加工貿易發展新模式,在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家電製造等領域開展錯位互補的供應鏈配套佈局,推動雙城經濟圈中形成產業承載力、要素吸附力協調均衡的雙核格局。

在“開放創新互享”方面,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將共同推動鐵路運單、信用交易、數字經濟等陸上貿易規則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倡導互利共贏,有序承接創新成果。建立口岸場站、保稅區服務合作機制,聯合實現口岸作業服務標準化。全面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簡化企業辦事流程和手續,降低制度性成本,共創便利化營商環境。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 成渝兩港攜手共建西部樞紐 開啟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進鍵”

在“機制協同互促”方面,加強體制、人員、文化互融互鑑。將共同探討體制機制創新、治理體系改革,推動構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治理模式。充分利用各自人才資源,構建集人才引進、培訓、交流、供給於一體的人才培育交流平臺。雙方加大在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溝通,互通有無,共同進步。

加強協作是共同願景。成都和重慶共建通邊達海、內暢外聯的國際陸海聯運通道體系,已然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必將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對外開放平臺發展歷史機遇,攜手共建西部樞紐,為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啟“快進鍵”。

兩地嘉賓談中歐班列:

成渝中歐班列融合發展起到了火車頭和排頭兵的作用

成渝中歐班列融合發展的意義是什麼?陳澤軍認為,作為成都和重慶兩個中歐班列的火車頭,從過去的“單機開行”到現在的“雙機重聯”,融合發展可以讓雙方實現信息共享、模式共建、規則共定、倉位共享、線路互補以及場站共用,可以使雙方的資源要素進一步聚集,同時也使雙港以及渝新歐和成都中歐班列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時,當前受疫情影響,鐵路的互聯互通優勢更為明顯,成渝中歐班列融合發展,可促進整個西部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也可以使成都跟中歐、中亞,以及陸海貿易新通道到東盟實現互聯互通,使中歐班列的網絡進一步更寬更密,我們的服務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可以更好的促進產業和貿易的發展,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雙方融合共同發展的方向。

如何看待成渝中歐班列存在競爭一說?陳澤軍表示,成渝中歐班列的融合發展,為成渝兩地產業貿易以及經濟圈的融合發展,起到了火車頭和排頭兵的作用。從表象來說,過去大家看到的都是成都和重慶中歐班列的競爭,但是我們和重慶中歐班列的同行都認為,這種競爭準確地應該稱為“競合”。“競”就是我們為了各自城市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進行良性的競爭,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你追我趕”,雙方友好的互動;“和”應該是我們共同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使西部通道更加地暢通,不管是過去的中歐班列,現在到中亞以及到東盟的陸海貿易新通道都是我們雙方可以共同合作的基礎,合作的基礎越來越多,面也越來越寬。從自身來說,雙方也會進一步提高班列的服務質量、通達能力,使我們更好做全程物流服務商,為國際貿易做更好的支撐服務。

——成都港投集團副總經理、班列公司總經理陳澤軍


成渝中歐班列合作有利於中歐班列的健康良性發展

白仁毅表示,目前全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到20000列左右,成渝地區開行數量要佔到近一半。現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兩大鐵路港強強聯合,將助推中歐班列再上新臺階。第一個方面,可以實現雙方在價格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市場,避免目前出現的無序競爭的態勢,努力樹立中歐班列尤其是成都和重慶區域的一個共同形象;第二方面,雙方加強合作也是落實中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要求具體在中歐班列上的一個體現,同時加強合作也有利於我們在組織貨源能共同發力,以及提升與境外供應商談判的能力;第三,加強合作以後可以實現海外資源,包括節點資源、網絡資源以及集裝箱管理等實現資源共享。重慶在中歐班列的開行過程中,有很多創舉,比如物流冷鏈集裝箱運輸,以及獲得專利的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等技術,都將對兩地開放,實現資源共享。總之,加強合作對成渝地區中歐班列的線路、網絡、資源等雙方可以調配使用,有利於兩地中歐班列的健康良性發展,以此帶動兩個地區的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

——渝新歐公司副總經理白仁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