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市夜景


一、城市概況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鮮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大同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二、歷史沿革

戰國屬趙,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唐開元二十年(732年)置雲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雲州。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於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縣附郭。自此,大同縣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總管大同府。元因之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屬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復屬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併入大同縣。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大同府治。抗日戰爭時期分設東、西大同縣。

解放後,大同城區建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1952年,大同市、雁北專區由察哈爾省劃歸山西省;大同市為山西省轄市;原由察哈爾省直轄的天鎮縣劃入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3縣。1954年,大同、懷仁2縣合併,改名為大仁縣(駐大同市),雁北專區轄12縣。

1958年撤銷雁北專區,改設晉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原由省直轄的大同市及原雁北專區所屬大仁、天鎮、靈丘、應縣、朔縣、左雲、陽高、廣靈、渾源、山陰、平魯、右玉等12縣及原忻縣專區所屬忻縣、代縣、五臺、陽曲、嵐縣、岢嵐、河曲、五寨、寧武、崞縣、繁峙、定襄、靜樂、興縣、保德、偏關、神池等17縣劃入晉北專區。撤銷陽曲縣,併入太原市;撤銷大仁縣,併入大同市和山陰縣;撤銷應縣,併入山陰縣;撤銷忻縣、定襄2縣,合併設立忻定縣(駐原忻縣城)。撤銷崞、代2縣,將崞縣部分地區併入寧武縣;代縣部分地區併入繁峙縣;崞、代2縣其餘地區合併設立原平縣(駐原崞縣城)。撤銷岢嵐縣,併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併入五寨、寧武2縣;撤銷嵐縣,併入靜樂縣;撤銷保德縣,併入河曲、興縣2縣;撤銷偏關縣,併入河曲縣;撤銷天鎮縣,併入陽高縣;撤銷廣靈縣,併入渾源縣;撤銷平魯縣,併入朔縣;撤銷右玉縣,併入左雲縣。晉北專區轄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寧武、陽高、靈丘、渾源、山陰、朔縣、左雲等15縣。

1960年,恢復廣靈、保德、偏關、應縣4縣;原平縣由原崞縣城遷駐原平鎮;晉北專區轄1市、19縣。1961年撤銷晉北專區,復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轄;將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天鎮(駐天鎮縣城)、平魯(駐井坪鎮)、右玉(駐右玉縣城)3縣;雁北專區轄11縣。1964年,復設大同(駐大同市)、懷仁(駐懷仁鎮)2縣,由大同市領導。1965年,大同市所屬大同(駐大同市)、懷仁2縣劃入雁北專區(轄13縣)。1970年,雁北專區改稱雁北地區,地區駐大同市;轄大同市及大同(駐大同市)、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懷仁、應縣、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駐井坪鎮)、左雲、右玉等13縣。1971年,大同縣駐地由大同市遷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轄,雁北地區轄13縣。1973年右玉縣駐地遷梁家油坊。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轄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山陰縣。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關於山西省撤銷雁北地區調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區劃的批覆》批覆:撤銷雁北地區;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玉、右玉、應縣3縣劃歸朔州市領導。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實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實施。

三、歷史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屬於晉語。就全部晉語來說,按當前普遍認同的說法,大同方言屬於大同包頭片(主要分佈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內的晉語來說,大同方言屬於以大同為中心的雲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區、大同縣、天鎮、陽高、左雲、右玉、山陰、懷仁等區域。渾源、靈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臺片,廣靈方言屬河北語系,列入北方官話區。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繫。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通常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38]

遊八仙:遊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項民俗活動,始於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當地百姓家都會扶老攜幼,聚集在寺廟和道觀裡,祈求來年的健康和平安。有著“遊八仙,去百病“的說法。在大同市街頭,滾滾人流遍佈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節期間的歡樂。市區內的華嚴寺和圓通寺內,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絡繹不絕地出出進進,將寺院擠得水洩不通。

節慶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龍壁


大同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每年正月

介紹:廟會彙集秧歌、二人臺、鑼鼓、川劇等多種藝術表演,展出剪紙、泥塑、刺繡、涼粉等多類民間或地方工藝品及特色小吃。

大同雲岡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8月

介紹:以展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以及優美的塞外風光為主。旅遊節包括晉北景點展示、文體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遊觀光攬勝推介、大同旅遊項目招商等活動。

工藝

  • 大同銅器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內買銅”之說。大同銅器已有25大系列,235個品種,458個花色,主要有銅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等。大同銅器不僅在國內各地受歡迎,而且還暢銷於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時,曾以大同銅火鍋相贈。

  • 廣靈剪紙

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風景名勝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雲岡石窟


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美譽,特別是以雲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雲岡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300餘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築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大同市共有館藏文物9.7萬餘件。

201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入圍榜“2017最美中國榜”目的地城市榜。

主要景點簡介圖片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佛在雲岡石窟,古代佛教寺院石窟附近的大同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山西,中國,亞洲

雲岡石窟露天大佛恆山恆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恆山又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是中國地理標誌,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大同市市區62千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雲岡石窟

北嶽恆山懸空寺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國家4A級景區。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懸空寺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懸空寺


懸空寺大同三皇墓大同三皇墓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莊。據《一統志輿地記山西通志》記載:三皇本紀以太皋、女媧、炎帝為三皇,葬於此。清朝詩人李養本遊覽三皇墓,賦詩名曰“三皇墓”: 浩劫還餘尺土封,雲車羽駕問荒蹤。 鴻蒙頓闢三才位,渾噩從開萬古胸。 白草黃沙埋斷瓦,孤村寒樹背高塘。 圖經指點傳疑處,落日煙霏咽暮鍾。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三皇墓華嚴寺

大同三皇墓華嚴寺,華嚴寺位於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嚴寺歷史上曾分為上、下寺兩處獨立的寺院,現已併為一處。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華嚴寺

華嚴寺(14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