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南面》第二十一章,失治,講了什麼?

紅林主人


《韓非子-南面》是韓非子的一篇散文,沒有什麼二十一章,您這樣問,很容易讓不明就裡的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所以麻煩問問題的時候,最好把問題闡述得全面一些,問的精準一些。

那麼,提煉一下您的問題,我們在本文,重點探討一下,“失治”講了什麼吧?

在講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其作者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韓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這篇《韓非子-南面》裡蘊藏的也是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精髓就是——富國強兵、以法治國,那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變革”,變革則國家得治,不變革則國家失治。

所以說,“失治”的意思,就是國家得不到有效治理。

“失治”這個詞,在文章原文中,是以“治之失也”的形式存在的,它存在於文章的最後一段。

我們這裡引用一下:

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變與不變,聖人不聽,正治而已。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伊尹毋變殷,太公毋變周,則湯、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凡人難變古者,憚易民之安也。夫不變古者,襲亂之跡;適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

這個譯文大家可以搜索到,我在這裡總結一下,意思其實就是論述的“變法”的重要性,舉的例子也很多,姜太公、商鞅,管仲、齊桓公等,都是因為變法而使得國力昌盛的,所以君王不要一味地尊崇傳統,要勇敢去改變。如果一直保守,那麼不改革,那就是治理國家得過失。

說的對嗎,絕對正確啊,沒看見韓非子把各類成功人士都擺出來了嗎?推陳出新本來就是歷史迭代發展的規律。另外,咱們從法家之學跳到儒家之學上,儒學其實並不是一味崇古的,在《大學》中也有這樣的論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實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常新”,才不會“失治”。

以上就是我關於韓非子“失治”的理解,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朗讀者老湯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二十一章 失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變法的兩個極端及其產生的後果。首先,韓非子講了不變法者的原因,“憚易民之安也”害怕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打破現有的平安,在筆者看來,怕變法的權貴是怕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與既得利益。韓非子所講變法之道只講兩端,一端是不變法則延襲亂跡等死,一端是適民心,則放縱奸邪後患無窮。韓非子的這一論述,其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現階段國家治理的核心問題。這完全是超越了意識形態的思想,不管國家施行何種社會制度,這一問題都存在,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講,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不變法可以視為是獨裁,而適民心可視為民主,對於獨裁與民主,韓非子的聰明在於只講兩端,到底要如何做讓世人自己選。看到沒,不管是古代的聖賢,還是當代的政治家,對於獨裁與民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也許壓根就沒有準確的答案。唯一的答案就是“為人民服務”,但隨著階級與階層的出現與固化,服務的對象也開始多元化,政策的制定就要考慮不同階級與階層的利益,矛盾隨之而來,這很考統治者的智慧。

感覺韓非子是一個穿越者,他既看到了封建時代的獨裁之難,也看到了現代社會的民主之困。其實,那有純粹的獨裁與民主,既是是美國式的民主,也只是二選一的民主。也許,解決獨裁之難與民主之困的唯一出路就是依法治國,在法制的框架內,通過不斷的變革與變法,尋求最佳的治國之策,既不封閉固守,也不激進盲目。

世間最怕的事就是守舊不思改變,時光一刻不停的在前進著,世間萬物也在一刻不停的發展著,時光不會為誰而停留。所以不與時俱進,只能被時代所拋棄。如何解決變法的兩端問題,關鍵在國家治理,民眾教育,韓非子給出了答案“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意思是百姓愚蠢而不懂什麼叫亂,君主懦弱而不能進行改革,這是治理國家的過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因為人是事物的主體,但要看創造的結果,暴力本沒有好與壞的屬性,他的唯一的屬性就是破壞。韓非子將治理國家的過失沒有定義為“國富民強”,而是用了一個反面的回答“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這個回答和二個變法極端的論述一樣聰明,告訴你什麼是錯,自己去悟什麼是對,這就是負面清單管理。

如果百姓愚蠢到什麼是亂都不知道,那社會必然會亂。國家治理不是實驗室裡做試驗,因為錯誤的代價太大,糾錯的空間太小,一不小心就會改朝換代。我們不能說百姓天生是愚蠢或智慧的,百姓的愚蠢與智慧是後天教育與國家治理的結果,沒一個百姓會在幸福安寧的日子想“生亂”。如果君主懦弱到連變改都不想的話,國家必然會滅亡。君主也不是天生的強大與懦弱,強大與懦弱也是後天養成的,沒一個君主會在國貧民弱時不想“變革”的。

窮則思變,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一切皆因環境的逼迫,改變才會發生。

【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

在公司管理中,要想未雨綢繆,就要提前做好變革的準備,真到“窮困”時再想變革,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信息時代,一切事物都已脫離自然時間,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企業要想生存發展,要麼永立潮頭,要麼腳踏實地。


紅林主人


《韓非子-揚權》上節韓非子告訴君主要牢牢握住國家的財政、人事、軍事、外交等大權,切不可君權處移,最後造成“富人而貸、貴人而逼”的後果,富裕了別人窮了自己,顯貴了別人卑微了自己,最後還要向富人借錢招貴人威逼,這會導致國破人亡。


中原文摘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變法的兩個極端及其產生的後果。首先,韓非子講了不變法者的原因,“憚易民之安也”害怕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打破現有的平安,在筆者看來,怕變法的權貴是怕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與既得利益。韓非子所講變法之道只講兩端,一端是不變法則延襲亂跡等死,一端是適民心,則放縱奸邪後患無窮。韓非子的這一論述,其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現階段國家治理的核心問題。這完全是超越了意識形態的思想,不管國家施行何種社會制度,這一問題都存在,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講,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不變法可以視為是獨裁,而適民心可視為民主,對於獨裁與民主,韓非子的聰明在於只講兩端,到底要如何做讓世人自己選。看到沒,不管是古代的聖賢,還是當代的政治家,對於獨裁與民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也許壓根就沒有準確的答案。唯一的答案就是“為人民服務”,但隨著階級與階層的出現與固化,服務的對象也開始多元化,政策的制定就要考慮不同階級與階層的利益,矛盾隨之而來,這很考統治者的智慧。

感覺韓非子是一個穿越者,他既看到了封建時代的獨裁之難,也看到了現代社會的民主之困。其實,那有純粹的獨裁與民主,既是是美國式的民主,也只是二選一的民主。也許,解決獨裁之難與民主之困的唯一出路就是依法治國,在法制的框架內,通過不斷的變革與變法,尋求最佳的治國之策,既不封閉固守,也不激進盲目。

世間最怕的事就是守舊不思改變,時光一刻不停的在前進著,世間萬物也在一刻不停的發展著,時光不會為誰而停留。所以不與時俱進,只能被時代所拋棄。如何解決變法的兩端問題,關鍵在國家治理,民眾教育,韓非子給出了答案“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意思是百姓愚蠢而不懂什麼叫亂,君主懦弱而不能進行改革,這是治理國家的過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因為人是事物的主體,但要看創造的結果,暴力本沒有好與壞的屬性,他的唯一的屬性就是破壞。韓非子將治理國家的過失沒有定義為“國富民強”,而是用了一個反面的回答“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這個回答和二個變法極端的論述一樣聰明,告訴你什麼是錯,自己去悟什麼是對,這就是負面清單管理。

如果百姓愚蠢到什麼是亂都不知道,那社會必然會亂。國家治理不是實驗室裡做試驗,因為錯誤的代價太大,糾錯的空間太小,一不小心就會改朝換代。我們不能說百姓天生是愚蠢或智慧的,百姓的愚蠢與智慧是後天教育與國家治理的結果,沒一個百姓會在幸福安寧的日子想“生亂”。如果君主懦弱到連變改都不想的話,國家必然會滅亡。君主也不是天生的強大與懦弱,強大與懦弱也是後天養成的,沒一個君主會在國貧民弱時不想“變革”的。


大嘴影視圈


在《韓非子·南面》一文中,韓非提出了一位成功的君主所應當掌握的“南面之術”。相當於是成功君主的“內功心法”“武林秘籍”。\r這篇文章篇幅並不長,只有五個自然段。但是,說理深刻,警句迭出,稱得上是字字珠璣。這篇文章,在古代是帝王寶典,而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管理學思想,也極富現代價值,可供現代的管理者學習,提高管理技巧。\r稍微可惜的一點是,這篇文章最後部分,內容有散佚,有幾句話已經無法準確解讀。研究《韓非子》很有心得的周勳初教授就不無遺憾地說,最後三句話,“原文有錯亂,意思不清楚,無法一一註釋。”可惜之餘,值得慶幸的是,散亂的文句很少,不影響我們今天掌握這篇文章的主旨。\r整篇文章,主要表達了這麼幾層意思:嚴明法度;循名責實;因時制宜。\r首先,君主必須嚴明法度。在韓非看來,君主雖然獨攬大權,威風凜凜,但也危機四伏,處境危險。君主為了治理國家,不得不任命大臣,把權力託付給他們。有的君主為了防止大臣權勢過大,就會另外委任一些人,監視大臣。但是,這種方法在韓非子看來,是靠不住的。因為,這些監視大臣的人,同樣也可能會背叛君主。為了提防他們,難道又要委派另一批監視者嗎?如此惡性循環,監視到哪裡是個盡頭呢?所以,用人去監視、制約大臣,效果並不佳,應該用法律和制度,來約束大臣。\r其次,君主必須循名責實。有的大臣,牛皮吹得天花亂墜,君主如果過於輕信,就會被他所矇蔽。所以,對於大臣的建議,要用實效來衡量。話說得再漂亮,卻沒有實效的,就要治他的罪。很多大臣看到這種情形,就尸位素餐,沉默不語,明哲保身。君主看到這種情況,也要治他的罪。所以,大臣對自己職分內的事務,必須發表意見,不發表意見,就要承擔罪責;輕率地發表不當意見,也要擔責。這樣,君主就能掌控大臣。\r最後,君主必須因時制宜。保守或者改革,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關注的焦點。有利於國家的治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謂“變與不變,聖人不聽,正治而已。”君主如果認為有利於國家治理的,哪怕老百姓不願意輕易改變現狀,也要嚴加推行,商鞅變法、管仲相齊,都是成功的歷史例證。\r一個君主,如果掌握了以上三點,就可以實現國家大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