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湖南省鳳凰人。湖南巡撫陳寶箴孫,著名詩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籬菊圖》

《籬菊圖》軸,紙本,設色,縱136.9釐米,橫33.2釐米。畫幅左側自題:“籬邊黃菊關小事,窗外青山不世情。衡恪。”鈐“師曾”印。圖中畫菊花竹籬。菊花用寫意筆法鉤形著色,再以墨葉襯托。從畫法來看,兼具陳淳的俊逸與吳昌碩的渾厚。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與意境引得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陳師曾此圖以疏淡的景物、簡潔的筆法描繪出自己淡泊的文人心態。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菊石圖》

《菊石圖》軸,紙本,設色,縱134.3釐米,橫33.4釐米。“梅蘭竹菊”四君子是畫家普遍喜愛的題材,畫家們在畫這四種植物時多配以枯木或秀石,用以豐富畫面,易於構圖,因此出現“梅石”、“蘭石”、“竹石”以及“菊石”的組合。對於石頭,畫家多根據自己的喜好或選擇玲瓏的太湖石,或選擇層次分明的片石,或用體態囫圇的頑石,不同的石材富有不同的質感,藝術效果也不相同。

本幅構圖以石居中,畫石色墨結合,用筆粗放,不究細節,重在突出石塊的體量感。石塊上下以凌亂的雙勾筆法分別畫墨菊數朵,葉片水墨飽滿。整幅作品充滿了渾然大氣的筆墨意蘊。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桃花圖》

《桃花圖》軸,紙本,設色,縱132.9釐米,橫33.5釐米。畫面左下方另有周大烈題:“師曾題此畫,誤一字,手自挖去,儗裝裱填寫。適從母病,急赴金陵,疾作遂不返。此不知何句,挖處或是‘於’字。越一年,予過其家,為記之。甲子九月周大烈。”鈐“周氏大烈”印。

圖畫虯枝枯乾,桃花盛開。用筆較幹,墨色中多有飛白之處,表現老樹粗糙的質感。花朵直接以純色點染,筆法圓熟老練。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竹桃圖》

《竹桃圖》軸,紙本,設色,縱129.6釐米,橫24.2釐米。圖繪竹葉、桃花交相掩映,景物豐滿,構圖別緻。陳師曾畫竹多用狼毫尖筆,竹竿自下而上節節上聳,有直衝雲霄之勢,竹葉尖峭,挺拔鋒利,既畫出了竹子昂然瀟灑的姿態,又有亭亭玉立、精巧細膩之韻致,不失自然本色。本圖中畫竹用墨,桃花則單純用色,雖然在整幅作品中桃花只佔十之一、二的比例,但是點點桃花在縱橫的墨葉中顯得格外嬌豔。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梨花圖》

《梨花圖》軸,紙本,墨筆,縱56.8釐米,橫31.4釐米。這是陳師曾對景寫生的一幅作品,選取梨花一枝,純用水墨描繪,潔白剔透,出塵脫俗。花朵以纖巧的墨線勾圈,葉片用沒骨法,濃淡相間,片片分明。陳師曾的花鳥畫多筆姿剛健,而此幅則柔美清秀,頗有華嵒的風神。自題中的詩句平淡天真,婉約動人,字裡行間透露出畫家關愛自然與生命的情懷。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墨梅圖》

《墨梅圖》軸,紙本,墨筆,縱132.5釐米,橫63.7釐米。“驢屋”是清初著名畫家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的又一別號,師曾此圖即擬八大筆意。畫中一株粗壯的老梅樹當中而立,樹梢間僅有梅花三五朵。梅花是文人畫的傳統題材,陳師曾此作更是在眾多梅畫之中獨樹一幟,雖是畫梅,卻不以梅花為主,反而突出枝幹,筆墨極簡然富於力度,看似枯朽的老樹,枝頭卻有花朵綻放,顯示出老樹頑強的生機。陳師曾別號“朽者”,在他去世後吳昌碩曾題詞稱其為“朽者不朽”,此畫正表達了此意。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墨荷圖》

《墨荷圖》軸,紙本,墨筆,縱62.7釐米,橫26.5釐米。此圖佈景用筆都極其簡省,以少勝多。“簡筆”(或稱“減筆”)畫法早已有之,宋時梁楷即以此法著稱。畫家用高度概括精煉的線條或筆劃塑造物態,寥寥數筆卻形神兼備。陳師曾此作筆力似徐渭之狂縱,風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畫墨荷昂然向上,剛強不屈,抒發出畫家胸中鬱勃之氣。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墨荷圖》

《墨荷圖》軸,近現代,陳師曾、張大千繪,紙本,墨筆,縱178.5釐米,橫47.4釐米。畫面右側張大千題:“水殿風來暗香滿。師曾畫荷,大千補茨荘水草。”鈐“張大千”、“大風堂”印。圖中陳師曾畫荷用筆粗放,富有拙趣,而張大千畫的水草筆觸伶俐瀟灑,英氣勃勃,二人之畫風差異明顯,但相互補充,配合頗為默契。畫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令人觀之似覺暗香浮動。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陳師曾:形成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

《鸚鵡圖》

《鸚鵡圖》軸,近現代,陳師曾、王雲繪,紙本,設色,縱92.7釐米,橫33.5釐米。畫幅右側師曾自題:“壬戌仲春,夢白王雲、師曾陳衡恪合作於李氏雙館。”鈐“陳師曾”印。畫面另有姚華填詞並書。“壬戌”指民國十一年(1922年)。圖繪兩隻虎皮鸚鵡並立於花枝之上,一隻正面,一隻側面。作品設色精雅,明快清麗。從筆法來看,花卉似師曾手筆,而鸚鵡應該是王雲所繪。王雲的花鳥學華喦的小寫意畫風,用筆輕快,風格俊逸,注重色彩與寫實。本圖中鸚鵡的畫法甚為工緻,結構準確,造型優美,而師曾的花卉也較平常豪放的大寫意不同,法度嚴謹,秀逸明朗。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