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是纺织上的一条条坚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有“经”,“纬”也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绢帛

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论语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十足的“小人书”。

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宇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古代正儿八经的“经”和“书”,相比之下《论语》只是“小人书”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的距离更接近了,传播性当然也大大提高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