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圖片取自電影《百萬英鎊》


金融價值和金融決策的重要基礎是時間,我們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現在擁有現金,把它存起來,就能有利息,反之現在有負債,就得為此付出額外的利息代價。不知道此時看文章的你,是否有存錢的習慣,但我相信你應該聽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學點極簡金融學,讓自己更理解複利背後的力量。

金融和地球上其他的物質一樣,每天都會有新的細胞分裂,也有老的細胞消亡。我們的自然資產,就像莊稼和家禽一樣,會在自然的狀態下創造更多盈餘,運用得當的情況下,它們也會很公平地為我們產生年復一年的自然增值。當我們把時間作為資產價值的確認條件時,起點是錢,關鍵問題是這筆錢還可以做什麼其他事情獲取收益,這就是機會成本的理念。如果不把錢作為起點看資產,只考慮如何將這筆資產投資獲得更高的回報,這則叫為曲線效應。


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圖片取自電影《百萬英鎊》


其實存錢是很有必要的一種行為,只是在我們當下的情況,太多的提前消費灌輸洗腦,導致很多人忘了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行為。這裡說的存錢,並不是買個保險箱,把錢放進去,設置好密碼,而是應該存放在能產生資產價值的地方。假設沒有好的機會做曲線效應,那麼定投存款,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當我們用理性和健康的觀點看待理財,它就會為我們產生本應該有的價值。假設貨幣的時間價值是5%/年,正確的金融角度表述應該是這樣的:

  • 借出100元,確定一年後拿回,因此多得5元,拿回的總錢數是105元;
  • 持有100元一年的價值是5元;
  • 不持有100元一年的成本是5元;
  • 100元在一年後的價值是105元;
  • 一年後105元現在的價值是100元。

貨幣的增值既說明了貨幣的價值,同時也體現了是對通貨膨脹和對風險的補償,當我們這麼看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不去做這個行為,理論上我們已經是"虧了"!


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圖片取自電影《百萬英鎊》


貨幣的時間價值,在於我們做的兩件事:一是計算一段時間內我們支付出去和收入進來的利息總值,二是考慮時間影響調整未來的支付金額,也就是相應的複利和現值。假設我們有一筆閒置的資金,將它放入理財產品中,除了考慮相對應的風險,利率的百分點看似差不多,但其背後卻在悄然無聲地創造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價值,這就是時間成本的重要性。

通過下圖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讓資產翻番的過程中,百分點和時間之間的關係:


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那麼如何計算複利呢?數學公式如下:

FV=PV×(1+r)ⁿ

PV是一項投資的現值,r是利率,n是年數,FV是未來價值(即複利結果)

將1000元存入儲蓄賬戶中,存期5年,每年有5%的利率,得到的複利如下:

1000×(1+0.05)的五次方=1276.28(元)

複利的計算週期各有不同,比如按年計算,就是在年末進行一次計算,次年成為新晉的本金。如果是按年計算的理財產品,那麼每月存入1000元,都需要獨立按12個自然月為複利計算期去看待。


每個月定投1000元,30年後能有多少錢?金融背後的哲學

圖片取自電影《百萬英鎊》


本文的本意,並非和大家溫故學生時期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閱讀關於金融學的書,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處境,明確自己應該做出的調整。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新約·馬太福音》

就如聖經裡的這句話,殘酷一點解釋,就是將更多的財富給予那些更能賺錢的人,而對缺乏賺錢意識或能力的人,就將他們手中的錢收回,實現資本運作的效率更大化。錢雖非萬能,但不能失去我們的理財觀念。

*喜歡內容請關注,持續更新“濃縮讀書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