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春满庭芳



碧纱窗,春好眠,谁唤梦醒起?回乡闽北浦城,正值抗新冠疫情宅家。春三月,疫情好转,翻了半夜诗书方能入睡的我,下床推门,只见晨晓莺啼,春满庭芳。

儿孙早饭后植树去,老妻为我沏壶茶在庭院石桌上。三月春正浓,我走前庭,转后院,观花草,悠然自得,春色无疆,踏青何须东郊去?

庭前小院,东风轻拂,路边、屋角,阶傍、花墙下,一丛一簇,绿草沁园。春草芳菲,天涯何处无芳草?想起屈原《离骚》中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感怀柳宗元的“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足见古人早已在满庭芳草赏春了。庭院虽小巧,亦百草芳菲,让我喜欢。

小草知春,寸草春晖。草儿从地上萌发,从墙角挺出,从石缝中挤出来,悠悠生长。庭草春色,着人感怀,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机活力;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忠孝之德。草生一春,人生一世,我想古人以草民、草芥,为普通百姓谦卑之称,意蕴要像小草一样有承受忍耐的气度,自然从容的风格,淡泊宁静的品德,能至善万物,方报得家国恩情。

眼前一棵棵小草,虽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与世无争,无人知道,却是随地生长,那样执着、自信,不卑不亢,奋力向上,给小院奉献一把绿色,留下人间春使的形象。庭草芳萋,让我心香。你瞧,“疾风知劲草”的力量;“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喻人才遍地;“香草美人”象征国人忠国爱民的思想;“狂草书法”为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草的千古艺术再生……春满庭芳,蕴无限生机;百娆芳菲,涵百般精神。

忽然,两只燕子飞进院,相拥在木樨树上,当我的面秀起恩爱。转身,只见一株盛开五彩山茶花,姹紫嫣红,映在一汪斗池,荡漾着春色。

平生好兰,庭阶上大小十多盆兰花先后而开,争奇斗香。春兰直劲不欹、多花红缕,建兰淡黄嫩绿、花纯素心,墨兰幽香阵阵、沁人心脾,蕙兰一茎多朵、十分壮美,一盆蝴蝶兰、点红欲飞,欲争花中皇后?庭兰中,我独钟那盆君子兰,它虽没有娇艳动人的花朵,但碧绿光亮,光彩照人;它文雅俊秀,丰神玉立。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若君子,那厚实光滑的叶片直立似剑,人见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的高贵品格;那丰满的花容、艳丽的色彩,人盼幸福美满。

“好一朵‘女人花 ’呀!”午饭后,提壶茶水的老伴惊然一声叫,让我回看,原来花坛中的一株大红月季静悄悄地开了,好像和对面的那株玫瑰比花姿,赛风韵。走近细瞧,月季绽开的花朵像个小酒杯,花瓣赤红,如燃烧的火,美艳浓香,誉称“月月红”。四季展芳华。

这株月季天真可爱,见四季芳华,有蔷薇颜色,现玫瑰态度,展牡丹精神,富有青春女人的魅力。此花是妻十多年当作玫瑰求购而种,说其华丽、华彩、华贵,但尖刺多,提醒我敬畏自然,敬重家庭,敬爱事业。于此,我笑之为家园的“女人花”。

“嗡嗡,花美勤劳动。”一群蜜蜂唱着歌,欢乐地在前庭后院飞来飞去,引得老妻推着我流连花间,这花瞧瞧,那花看看,好像都开在心儿里。一庭春色,百般红紫斗芳菲,芳甸落英红几片,吐香欲晚,和美了庭院。

庭院芳香,夕梦寻春。唐代吴融有首《废宅》诗:“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芳草易黄昏。”据传,文人墨客的“满庭芳”词牌因此诗而来。不过春芳满庭,春色满园,是美丽城镇的“家家乐”,也是夕阳老人脚不出门的赏春之苑。

夕阳下,几度眼前花影,一丝梦里心房。草木情深,想起农家的儿时,曾经庭前早读,花下练笔,与邻居小友,捉蚯蚓前庭,愉摘毛桃后院,跟从父母下田地耕作,酷夏下河摸鱼草,寒冬上山雪地捡柴的艰苦岁月。农家的汗水、泪水,都浇灌在温馨的庭院中。草根的生活,给人情感春夏秋冬的往来,人生的苦短,情觉草卉的一岁一枯荣。此时,我想战胜冠疫,亦如“病树前头万木春”,情寄花开花谢,来年更花红。

一度春光,匆匆时光。故乡庭院,是童年的蝴蝶,青春的诗韵;是爱人的执子之手,父母给我成长的摇篮;是离乡从军后的依稀梦里。尔今,庭芳心芳,一个笑靥的回眸,一个温暖的巢居,它为上辈的拥有,子孙的期待。春满庭芳,是生命优雅的定格,是生活时尚的流动,是夕阳梦的色彩。

春满庭芳,千门万户;庭院春深,春漫人生。我怀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画景,正靠石桌醉梦花丛,敲门声“砰砰”响起,去植树的儿子携媳回家,小孙手里拿着一枝红桃,说花是从家后院草墙上伸出……呵,最是一年春好处,原来春藏在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