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活著時,給自己的子孫從出生就規定了很高的福利待遇。長遠看,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就是竹韻


朱元璋一生歷任放牛娃,窮和尚,乞丐,小兵,領隊,將軍統帥,吳王,皇帝。他來自最艱辛困苦的最底層,對窮困有很深的體會和恐懼。成功當皇帝后,富有天下,他為了子孫後代不再重蹈他的覆轍,除了給嫡長孫朱允文留下皇位,同時也為其他子孫安排好一切,軍權治權高官厚祿一樣不少,個個顯赫一方!

在封建時代,祖宗打江山兒孫享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本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但朱元璋再英文神武,歷史也不會跟隨他的意願發展,甚至一些災難就是起因於他對子孫後代的安排。朱元璋把皇位留給了皇長孫,卻保留了幾個兒子的軍權,導致了後來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朱元璋更想不到的,朱棣當皇帝后,為了防止後來者,保留了朱姓子孫的高爵厚祿,卻剝奪了,他們的事權政權軍權,甚至連人身自由都受到封地官員的嚴格控制。從此皇族朱姓子孫們個個富家翁有地位有尊榮卻無事可做,就可勁地生子繁衍後代,人多指標就多,分到的田地和財富就多。等到崇禎末年,全國掛名載冊的皇族近二百餘萬,個個白白胖胖又錢多,天下大亂後,皇族子孫自然就成了反軍的首要搶殺目標,被屠殺的皇族子孫達到一百多萬。

這樣來看,當年朱元璋留下的福利,反倒害了二百多年後的那撥子孫。當然,朱姓皇族也算享了二百多年的福,他們的生活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得多,多得多!


超級果技


類比一下朱元璋和蜂窩裡的蜂王。

苦了八輩子的貧農朱重八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緩稱王築高牆廣積糧戰略運用巧妙,最終打垮競爭對手,趕走蒙古韃子,建立了強大無比的大明王朝。說到這裡,重點也出來了,老朱是苦出身,又沒有什麼文化,骨子裡的窮苦勞動人民思想根深蒂固,俗話說苦出來的人是最知道苦也是最怕以後再吃苦的。尤其是貧農階級,一旦自己擺脫了貧苦就會本能的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再貧苦。然而苦了半輩子的老朱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可能後期也是因為朱標和馬皇后相繼離世受了刺激導致心理扭曲,頭腦缺了根筋吧,考慮問題很偏激和簡單,機械地覺得一味分封子孫就能保障後代的富裕生活了。然而,老朱忽略了最簡單的一個前提就是大明朝也是人建立和維繫的,只有大明官民軍商所有人(包括老朱的皇室子孫)通過勞動和奮鬥一起建設大明朝,以此來維持大明的強盛才能保證自己子孫的衣食無憂。

我們對比一下蜂巢裡的蜂王,蜂王之所以衣食無憂,蜂巢又總是生機勃勃,如果外界不干預基本不會被毀壞,這是因為蜂王自己的子孫裡有絕大部分是工蜂,工蜂本身又是蜂巢的建設者和保護者,不停地勞作維持著蜂巢的物質供應和蜂群的繁衍生息。這就是運作肯勞動才有保障有繁榮的道理…

我們再看老朱,大明朝早期還好,國力強盛國庫充裕,朱家子孫也不是特別壯大,分封了也就分封了,就像現在,有一部分人吃吃空餉國家財政還是負擔得起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王朝內憂外患花錢的地方多,統治階級和官僚階級敗家敗的厲害,再加上老朱家子孫繁殖能力又超強,到明朝後期老朱家排的上號登記在冊的嫡系子孫都有幾十萬人,這些人還都有爵位,每年朝廷光養這些人都要去掉一小半的庫存了,所以更加導致了大明國力日漸衰弱,失去了維繫好日子的基礎。並且這些老朱家後代基本都是不工作,不勞動,不會手藝,不分擔具體行政和軍事事務的地方一霸,不光不參與地方建設,甚至有的還要橫行地方破壞地方穩定,國家的銀子到了他們手裡對於大明建設毫無益處,倒是為後期何處爆發的農民軍提供了大量的補給站,殺了分封的朱家子孫立威,搶劫他們得錢財。豈不知老朱如果知道自己定下的規矩分封的大量土財主子孫為農民軍提供了給養估計要氣彈起來。

最後再總結一下:目前所有主流明史專家和學者對於明朝撐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概括為積重難返和內憂外患。結合問題分析,越來越多的朱家子孫吃空餉掏空大明財政也算是一大積重吧。然後各地的朱家土財主們還餵飽民軍助長了內憂,同時對於解決外患又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和作用。總之,就是一句話---國家不能養一家人。



大理國鎮南王段郎正淳


大肆給予高待遇,長遠來看的話就不好說了,只能說有好有壞。壞處就是明朝後期宗室規模擴大,佔用了國家的大量資源,並且不事生產,沒有一丁點的益處。好處就是,因為朱元璋子孫有錢有閒,就開始大量造人,到明後期大概有100萬左右的宗室子孫,就算是被李自成和清朝殺了很多,但是肯定還會有很有隱姓埋名的躲藏了起來,直到現在,不知道中國和南洋地區有多少人的血脈裡面流淌的有朱元璋的基因,老朱在另一方面完成了他開枝散葉、傳承千古的心願。


夢迴伍千年


00哦lmm.lgbn.blb l.m.*b;km

:ny0u

m..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