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釣魚人都知道春天是個釣魚的黃金季節,但說真的釣不到魚的人也很多。為啥釣不到?資源確實是個問題,因為過度捕撈導致水裡的魚越來越少,但是這個問題不是咱們釣魚人嚷嚷幾聲能解決的,所以咱們能做的只有提升自己的釣技了。但是問題來了,在提升釣技的路上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研究了無數餌料配方和釣技釣法也沒見漁獲明顯提升。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你莫名其妙的一些堅持,甚至可以說是一些怪癖也不為過。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1,很反感用長竿

經常有人把一句“釣齡越長,魚竿越短”掛在嘴邊,真不知道這句話有什麼依據,難道漁具廠家設計長竿都是給新手用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魚情當然要用不同的漁具,比如說春釣灘,但有時候因為水太淺,岸邊動靜太大魚不靠邊你怎麼辦?難道還堅持用3.6的魚竿釣?抽窩抽得你崩潰也不一定有魚進窩啊。冬天就更別提了,魚都躲在相對深的水域,你用短竿釣近只能吹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大家都用長竿的時候,你用短竿也很難釣到什麼魚。其實長竿雖然累點,但對於釣大魚或者魚在遠處的時候還真是有優勢,如果你一年到頭都是3.6和4.5的魚竿,在很多時候釣不到魚真的不奇怪。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2,不釣靈就不舒服

這種釣友真的太多了,總覺得懸墜釣的精髓就是“靈敏”,所以不管到哪兒都是以靈敏為主。路人甲就有個朋友特別喜歡釣靈,怎麼勸都沒用(常常條7-8目釣1-2目)。很多時候釣魚總是錨魚,空竿,經常切線,很多時候漁獲還不如釣鈍的。其實所謂的靈和鈍沒什麼好糾結的,咱們的目的是讓魚吃得舒服,只要信號清晰中魚率高,你管它靈還是鈍呢?你釣的是魚又不是“靈鈍”。而且有些時候真的是鈍一點更有優勢,比如說小魚鬧窩的時候,魚口特別輕的時候,走水的時候等等。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3,完全接受不了活餌

這個其實可以理解,特別是城裡長大的孩子,面對這些小蟲子的時候會天然反感,不像我們這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挖蚯蚓釣魚。還有些釣友是不喜歡紅蟲,被一些謠言誤導,覺得紅蟲有害,還會讓人得病。相對於商品餌,這些活餌還真是顯得比較“髒”,但是釣魚卻管用啊。特別是釣輕口魚,活性低的魚的時候魚口會明顯好很多。而且這些活餌的廣譜性要比商品餌要好,你可能聽說過某水庫不吃這個味型那個味型的商品餌,你啥時候聽說過哪個水庫的魚不吃活餌的?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4,懶,各種懶

如果簡單釣一下魚是個很休閒的活動,但在如今的條件下想要釣得好付出的東西就不能少。比如說有的人很勤快,他們可以提前打窩,連續打窩,即使這裡的資源不太好,他的漁獲也會比你多。有的人為了找到一個好釣點可以整天看地圖,然後翻山越嶺的去找釣位,有時候路況太差車子都沒辦法進,揹著幾十斤的東西去釣魚。在這種地方肯定會比人山人海的地方要釣得多的。有的人為了開闢一個新釣位,可以花幾個小時整理釣位,砍樹,挖土,還有些人只要那裡可以釣魚,沒辦法坐也無所謂, 站在釣也一樣。可有些人找釣位只喜歡找別人整理好的平整釣位,不能放釣箱不乾淨的位置不去,這種被人釣爛了的釣位能釣多少魚呢?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5,無節制的打窩

要說釣魚人對魚還真是大方,打窩從來不心疼,可是很多時候釣獲的多少並不是窩量來決定的。特別是一些釣友打窩後沒魚就繼續打窩,最後一包窩料全都打完了也沒魚咬鉤。什麼時候該打大窩,什麼時候打小窩,什麼時候不需要打窩這都是要靈活應變的。比如說你去一個寬度只有十來米的小河釣鯽魚,窩量太大了能釣得到魚嗎?這種小河溝基本沒啥大魚,魚的密度也不會很高,正常來講丟一把酒米就夠了,有時候不打窩直接抽窩都行。又不是大水域釣大魚,也不是一釣就是好幾天的節奏,沒必要打大窩。

別總吐槽水裡沒魚,不改掉這些“壞習慣”,水裡魚再多也釣不到

最後:不管什麼時候釣魚咱們都不能太固執,不是很多人都說過嗎,釣魚就要站在魚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然你哪裡知道魚喜歡吃什麼,喜歡躲在哪兒,在哪吃東西?如果不去主動適應魚,只堅持自己的意見又怎麼可能釣好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