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陷欠薪風波,前途汽車員工討薪難,CEO:前途依然光明

  如今,車市下行疊加疫情影響,部分車企在生存邊緣掙扎。

  前途汽車身陷欠薪風波

  近日,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在前途汽車多次調整員工的工資發放時間並拖欠數月後,部分員工前往公司,“駐紮”在大廳討要被拖欠的工資。

  據瞭解,在將復工時間從3月中旬再次改為5月6日後,前途汽車曾告知員工,根據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放假期間員工當月工資不低於蘇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

  但據公開報道稱,實際上,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前途汽車便已經拖欠員工工資。具體情況為公司A、B、C等級的員工同年7月工資發放已經停止,其他D、E、F、G等級的從8月、9月開始陸續拖欠工資。

  另外,並非只有在職員工被拖欠工資,還有包括前途汽車離職員工、供應商以及此前前途汽車生產基地裝修公司也被拖欠工資。

  對此,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回覆員工稱:“公司經營困難,給同事們帶來的生活困難,我非常抱歉。”同時,他表示不接受採取極端手段,破壞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他還透露,近期公司已經有了新的進展,“後面的恢復和改善還會繼續,前途依然光明”。

  此前,前途汽車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推出離職結清協議,讓員工自行決定去留。按照協議,前途汽車給出員工3個選擇。第一種是選擇本週內主動離職,公司將在5月底前結清工資,無賠償。第二種是在兩天內協議離職,與公司簽署賠償協議,按國家規定的N+1標準提供賠償金,在2020年8月31日之前結清工資。第三種是繼續留在公司,公司將努力盡快解決工資問題,“只是短時間內確實無法給予發放時間上的承諾”。

  但是此前曾簽署過相關協議的員工至今仍沒有如期結清的工資,不少員工表示對這些“無法相信”。

  造車新勢力的至暗時刻

  前途汽車成立於2015年2月,曾是被看好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其母公司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華冠)作為新能源第一股於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2016年成為國內第三家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但是,自去年上市以來,前途汽車首款量產車型銷量慘淡,售價高達70萬元起的純電動跑車K50上牌量不超過200輛。

  自2015年登陸新三板以來,長城華冠經歷5次募資,合計募資21.2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對其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的投入。但自2016年起到2018年前三季度,長城華冠連續虧損3年,虧損金額近7億元且呈逐年擴大之勢。2019年2月,長城華冠宣佈退出新三板。

  “造車新勢力從開始的高歌猛進到現在越來越難,沒有快速實現量產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著淘汰賽的壓力。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已經面臨至暗時刻,該退出了。”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道。

  而今年疫情也是汽車行業洗牌加速劑,邊緣品牌會加速死亡。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1月,國內汽車的銷量和產量分別為178.3萬輛和194.1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24.6%和18%。至此,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19個月銷量同比下滑。

造車新勢力陷欠薪風波,前途汽車員工討薪難,CEO:前途依然光明

  2月,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銷量0.9萬臺,同比下降76%。插電混動乘用車批發銷量0.2萬臺,同比下降84%。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銷量0.2萬臺,同比下降80%。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未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更加註重服務體驗提升、員工健康教育、降本增效以及企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但不少抗風險弱的中小企業,或無力抵抗疫情的負面衝擊,將直接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