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晚号黟山人、倦叟等,黄士陵出生在安徽黟县五都黄村一户书香人家。黄士陵在古文字学及碑刻、玺印学方面的修养在晚清印人中十分超群。其对邓石如、吴让之尤为心折,常常心摹手追。黄士陵在广雅书局以校书为契机,接触到了大量三代秦汉吉金文字,开始了他探索印外求印的道路。并后来创立的门派“黟山派”影响深远。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祖道】


以薄刃冲刀力求再现汉铜印古丽妍美的本来面目。作品于平直中寓巧思,光整中求古穆,运刀峻峭犀利,而益见圆腴丰厚,看似呆板,实有变化。侧款用北魏书体,泼辣挺劲,锋棱毕现,腕力之强,时人无以匹敌。能在皖、浙两派外自成一家,人称“黟山派”。刻有《波罗蜜多心经印谱》、《黟山人黄牧甫印集》。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克明长寿】


黄士陵的篆刻起源于他的篆书,接触到了秦汉吉金文字,以书入印,由取法皖浙转而师宗秦汉,无论在构成形式、入印文字和刀法表现上均表现出探索的多样性,取意战国官私玺和秦汉白文,显现出气定神闲的雅正风貌,借鉴了许多权量、泉币、镜铭、砖文、石刻等文字素材,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意趣。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黄士陵比赵之谦小20岁,比吴昌硕小5岁,为什么说吴昌硕在民国这么出名,是因为吴昌硕活得岁数大,而黄士陵不到60岁就去世,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他能活得跟齐白石那样的年岁,估计成就要更大,可见一个艺术家,要想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活得久很重要。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买夏园主】


因为太平天国的起义,许多印人也在所难免受到影响,像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也经历了战乱,因为在清政府统治之下的神州大地正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战火里颤抖。后来黄士陵南下,在南昌,黄士陵谋生之余,常为居所附近的一家书店写书签,以换取免费借阅图书的方便。不料,竟是那小小书签上的金石书法,成了他扬名发迹的桥梁。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儿女心肠英雄肝胆】

当时,江西学政汪鸣銮,无意之中看到黄士陵写的书签,这位酷爱金石书法的学政大人,独具彗眼,认定黄士陵功底深厚,天分极高,前途无量。得力于这位学政大人的宣传,黄士陵结交了众多学者名流,并随当时金石名家盛昱、王廉生、吴大徵出游,遍览各地所藏金石原器、著录和书画珍品,从此学识大进。后来踏上广东这块神奇的土地。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鲲游别馆

一看印面就让人想起《天发神谶碑》,可见从这块碑里找到营养的不止是齐白石一位,黄士陵已经做过了探讨。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六朝管花斋】


1888年,吴大徵调任湖南,黄士陵继续留在广州,帮助著名学者梁鼎芬从事金石书法学术研究,并应湖广总督张之洞邀请,在广雅书局担任校对。


黄士陵在广东的艺术活动,是他在岭南及东南亚地区异军突起,名声大噪的关键。他的许多作品,当时在岭南、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国,即被作为艺术珍品而收藏。
奇怪的是,黄士陵在其艺术成就极其辉煌之时,却悄然隐退回到家乡,不再以艺术作品面世。作为晚清印坛开宗立派、成就极高的艺术大师,黄士陵的隐退,无疑是中国金石书法艺术界一大损失。后世人至今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促使黄士陵做出急流勇退的抉择?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济阳】


黄士陵的创作既有汉印根基,又参以秦权量诏版内容,更兼两汉吉金文字,因此,并不只是汉印的工整,还有一些灵动险绝,因此,我们大致在每一方印里都会找到一处跳动出奇的地方,这跟同时期的许多篆刻大家也没有能做到的。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人生识字忧患始】


黄士陵的学生李尹桑曾论及赵之谦与黄士陵的不同,称:“悲盦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盦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


黄士陵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师承皖派邓石如,融皖、浙两家之长为一体,形成了独立的风格,其独创之处,在于对钟鼎、钱币、诏版、碑额、砖瓦等文字,各体悉入,无格不备,兼收并蓄,熔于一炉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

印章取法吴让之,用刀以锐刀冲削,双面切冲而成,笔画干净利落,光洁圆厚,线条流畅,中锋运笔,笔力饱满弹性十足。字的圆转处施以披削,留红厚而饱满。全印疏密得当,婉转流丽,自然和谐。可见黄牧甫对技法已烂熟于心。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1908年,黄士陵病逝家乡。清政府封疆大吏的两广总督端方送来挽联,联文为:“执竖椽直追秦汉,金石同寿,公已立德,我未立言;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富贵不移,出为名臣,处为名士。”挽联中透出这位权倾一方的清廷重臣,对一位潜心于学术的平民百姓的无限钦慕。


想当官的人,往往羡慕已当官的人;而当官的人,却又往往羡慕那不当官而一心一意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们,世间却处处有这么多的矛盾!


假如黄士陵没有怎么早去世,他的影响力会不会更加深远?只能给我们后人猜想吧!


对岭南篆刻的影响深远的大家,比肩吴昌硕,可惜去世太早。

篆刻|艺 术|生 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