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書,刷劇,是用幾倍速的?


你聽書,刷劇,是用幾倍速的?


每天得到聽音頻,習慣開著1.5倍速,時間長了以後,切到正常語速就會覺得非常不習慣。

甚至於慢慢發現,自己說話的速度都開始加快,也開始不習慣別人滿吞吞的語速。

那麼,這種倍數的聽書,看劇模式,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得到專欄的萬維鋼老師,專門在精英日課裡分享了關於這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發現。

在倍數世界裡的人,和那些普通速度的人比起來,有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效率高哈。

別人聽完一本書的時候,你已經聽完兩本了,別人看完一集電視劇的時候,你已經看完了兩集。

這時候你肯定會懷疑,這樣的速度,你能全部吸收麼?你看的電視劇能全部感受到故事的全部麼?

研究發現,情況非常樂觀。

用萬維鋼老師的話說,我們以前沒有進入倍數的世界,並不代表著我們的大腦無法習慣這個世界,而是外界條件限制了我們進入這個世界。

人類是可以在1.5倍,2倍,甚至3倍速度的世界裡,準確的捕捉到信息,並進行理解和吸收的。

只是這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往高速的世界去習慣,也需要我們更加專注的注意力而已。

這個很好理解,你一下子切到3倍,你肯定一臉懵,裡面在說啥?但是假如你從1.25倍開始,到1.5倍,2倍,3倍,就會慢慢習慣。

越快的速度,信息的密度就越高,就需要你更加專注的注意力去捕捉這些信息,去理解這些信息。

越是明快的,難度低的信息,比如每天的新聞,比如比較水的電視劇,就越是不需要太多注意力,也越能用高倍數播放。

而越是邏輯嚴謹,越是信息密度高的信息,比如量子力學,比如哲學推理,高倍數就不一定能吃得下了,你總得停下思考一下,甚至多聽幾遍。

這時候反而不如慢一點。

其實,我們人腦對播放速度的敏感度其實並不高,有人在事先沒有告訴觀眾的情況下,把一場足球比賽錄像提速播放,發現只要提速不超過12%,100個受試者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比賽被提速了。

這可是足球比賽誒,裡面人都是在運動的,一個人跑步走動甚至表情速度提高了12%誒,我們卻完全感覺不到。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用80分鐘去看完一場90分鐘的比賽,換句話說,我們多出了10分鐘的生命。

不僅僅如此,研究還表明我們人類正常語速是150-200個單詞,而最有利於我們理解的語速是多少?是280個單詞。

也就是我們天生的理解效率,是遠超過我們日常語速的。

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走神,並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對方說話太慢了,你理解太快了,等著等著就走神了。

日本也做過一項實驗,讓正常速度和1.5倍速度分別播放同樣的學習內容,然後考試。

雖然學生們普遍反映,正常速度聽起來最舒服,但是考試的結果卻是1.5倍速度下的小組更優秀。

因為1.5倍速度,反而幫你聚焦了注意力,讓你學習效率更高。

這些研究一直在表明,我們沒有任何理解認為,最適合大腦的信息輸入速度,就恰好等於正常的說話速度,或者現在讓我們舒服的,習慣的播放速度。

你看書的時候可以一目好幾行,你依然能看懂。

盲人在聽手機提示語音的是時候,可是三倍速以上,他們非常習慣這個速度。

這些都在說明,我們接受信息的天賦,一直在倍數里,只要你慢慢去訓練,去習慣,你就可以進入這個真正的世界。

在低倍數的世界裡,你會不習慣高倍數的世界。

但是在高倍數的世界裡,你可以隨時降低維度,你可以隨時暫停,隨時調整倍數,這是一種對時間的掌控感,對信息輸入的掌控感。

或者說,因為科技的發展,我們終於可以去探索我們接受信息的天賦極限了,可以去擁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去接觸更多的世界了。

這時候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距,就進入了物理層面的競爭,3倍速接受信息的人和正常速接受信息的人,拉開差距的速度可是指數級別的。

慢慢的,這兩類人會逐漸形成認知隔離,會有代溝,然後變成兩個世界的人。

當然,這裡只是討論信息接受的效率,為什麼我們要高效率的接受信息,節省時間?不正是讓更多的時間流出來去做更加值得的事,去陪伴那個更加值得的人麼?

也許到了那時候,效率高的人,才會有時間去配愛的人慢慢欣賞一部電影,去正常速度感受一種溫暖。

慢,變成了一種奢侈品!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