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癌症是已發現且好治療的?

孫醫生養生課堂


人體從內到外,很多地方的組織都有癌變的風險,目前癌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除了一些組織特殊、且惰性較強的癌細胞外,很多癌症治療起來都是一句話“治病要趁早”,很多早期的癌症,不僅治療起來簡單迅速,而且效果非常好。

普外科疾病中,這些癌症比較好治,且恢復較好

作為一名普外科醫生,平時可以解除到很多類型的癌症,目前曾醫生就結合自身的所見和大家大概講講。

1、甲狀腺癌:有“懶癌”稱呼的甲狀腺癌,因為其癌細胞特殊的惰性,所以比較少出現周圍侵犯和轉移的情況,只要發現頸前腫塊並及時來就診,手術治療後規範服藥治療,大多數病人都沒有性命之虞。

2、皮膚癌:皮膚癌多見於老年人,如果不是刻意避免來就醫,很顯眼的皮膚潰瘍性疾病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就診,因為疾病發展慢,發現早,切除乾淨後較少復發情況。

3、乳腺癌:特別是早期的乳腺癌,治癒率可達90%,而且手術困難度不大。雖然術後不美觀,但能把命留下比什麼都好。

4、早期胃腸癌:一些早期的胃腸癌,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後,很快就能恢復原有的生活。不過消化道的癌症治療起來有些麻煩,術後要常規化療等,病人所受痛苦不小。雖然醫生覺得簡單,但病人總體感受不佳。早期的胃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5%。

5、早期肝癌:肝癌聽聞起來很可怕,但只要常規做體檢,很容易被發現,治療起來比較簡單;如使用射頻、介入等治療小肝癌,效果很好。如果是乙肝引起的肝癌,再配合抗病毒藥物,效果也很好。

其他系統的疾病,雖然治療起來比較漫長且麻煩,但效果不錯

1、血液系統疾病:如有“血癌”之稱的白血病,還有淋巴瘤等,治療起來雖然困難重重,但有治癒的希望。

2、五官科疾病:如鼻咽癌,因為對放療敏感,手術後再配合放療,有治癒的希望。

3、泌尿系統:前列腺癌治療比較簡單,術後死亡率不高,就算出現轉移對預期壽命影響沒有大家想象中巨大。

PS:對於消化系統的胰腺癌、膽囊炎、膽管癌等,因早期轉移快,手術困難,術後預後效果不佳,所以一直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難題。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1 皮膚癌:無論手術、放療,皮膚癌(皮膚惡黑除外),皮膚癌的療效都是非常好的,臨床此類表明,對於皮膚癌其5年的總的生存率都在80%以上;


2 甲狀腺癌:對於甲狀腺癌早期,手術治療的生存率幾乎可以達到100%,即使是晚期,通過靶向治療、同位素治療、放射治療等也有延長生存的療效;


3 前列腺癌:有研究發現,很多年齡超過80歲的男性屍檢者患前列腺癌的比例幾乎100%,也就是說前列腺癌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許多人至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患者前列腺癌,進展惰性的特點決定了該類癌症通過治療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實際上,還有許多的其它的癌症如膀胱癌、肛管癌、一些早期喉、鼻咽、胃、腸等癌症都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療效,癌症不等於死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這個癌症易發現好治療,千萬不要錯過黃金診治時間!

給大家講一講醫生對大腸癌的獨到見解

以及篩查診治的關鍵

快拿小本本記好~

與胃腸道疾病打了40多年交道,我院汪建平教授認為,結直腸癌比其他消化器官癌症發展稍慢,相對來說,治療效果好。

作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首任院長,也是結直腸肛門外科首席專家,曾任原中山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汪建平與肛腸疾病打了40多年的交道,是國內診療結直腸癌的領軍人物。然而,談到國內近幾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變化,他並不樂觀:“中國人結直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4.2%的速度上升,而如今美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卻在下降。”

究其原因,是美國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工作做得好,民眾也能積極配合預防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如果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腸癌發病率也會明顯下降。”這正是他一直呼籲的。

切除息肉,切掉80%的患癌危險

“對腸癌來說,最有針對性、最有效的預防,是二級預防,即“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汪建平強調。這種“特有的預防方式”指的就是發現並處理腸道息肉。

而發現大腸息肉的直接有效方法就是腸鏡檢查。

200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在接受常規腸鏡檢查時,發現腸道里有5個小息肉。對這個檢查結果,他並不感到陌生,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做過兩次大腸息肉切除手術。切除息肉,這正是總統先生的防癌之道。

80%以上的腸癌都是從腺瘤性息肉轉為癌,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10~15年的時間,發展得很緩慢。如果是早期發現並切除了腺瘤性息肉,就阻止了腸癌的發生。

汪建平建議:“無論男女,45歲應該做人生第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建議30-35歲就要做腸鏡檢查。”


這裡所說的高危人群包括:一級親屬(一級親屬是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中有人患有結直腸癌或腺瘤性息肉;自己或家族中有人曾經得過其他腺體器官,如乳腺癌、胃癌、肝癌等;自己是炎症性腸病、腺瘤性息肉或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

有些人害怕腸鏡檢查,其實現在各大醫院已經基本普及無痛腸鏡(又稱麻醉腸鏡)。在麻醉醫生的監護下,通過麻醉藥物,使患者慢慢進入麻醉狀態,然後進行腸鏡檢查。等醫生完成腸鏡檢查,患者就可以立即醒來,過程就像睡了午覺。整個過程大概10-20分鐘,檢查完除了不能開車以及高危作業,一切如常。

提示:若是首次腸鏡檢查沒有異常,以後每5-10年再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即可。

積極參加免費的腸癌篩查


近年來,各大城市逐漸開展面向市民的免費結直腸癌篩查活動。篩查的主要方法是大便潛血試驗。

糞便在腸道內與腫瘤接觸摩擦會引起血便,因此血便是結直腸癌的重要病徵之一。但早期出血量少,人們難以通過肉眼觀察到,而通過大便潛血試驗更容易發現糞便中的微量出血。

2015年1月至9月期間,廣州市對 50~74 歲的廣州常住人口進行結直腸癌篩查,共有 6 萬餘人進行了大便潛血試驗。結果發現,大便潛血試驗陽性的有3000餘人,其中進一步做腸鏡檢查者2200餘人,結果發現 27 人患有腸癌,其中有9人是腸癌早期。

也就是說,確診腸癌者中有三分之一是早期。而目前我國通過主動臨床檢查,也就是患者自己就診發現的早期癌,只有10%,可見大便潛血試驗篩查對早發現結直腸癌非常有益。

因此,汪建平教授建議“45歲以上的人,無論男女,都應該積極參與篩查。”

如果篩查結果連續三年陰性,則可延至三年一次。如果連續兩次潛血試驗都呈陽性,再做腸鏡,進行第二關的篩查。

早期癌效果好,中晚期也能別灰心

腸癌不全等於絕症

雖然腸癌是癌症,但汪建平卻一直強調,這個癌症比其他消化器官癌症溫和許多,發展慢,治療效果好。

“早期結直腸癌是可以治癒的,1期結直腸癌可以達93%的治癒率。”汪建平說。早期結直腸癌治療起來也相對簡單,一般手術切除腫瘤所在的部位的大約15-20釐米結腸(正常人群結腸長度在1.5-2米)即可,僅需3萬~5萬元,一週左右就可以康復,術後一般並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期(2、3期)結直腸癌治療起來相對棘手,根據病情不同,需要配合放療就化療,希望能殺滅潛伏在體內的癌細胞,防止復發。近年來各種研究都在儘量減少放療的劑量以及化療的時間,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讓患者少些辛苦,獲得更好的生活治療。

不過,與其他發展迅速、預後不好的惡性腫瘤相比,即便是腸癌晚期(4期),發生其他部位的轉移,也仍然要爭取積極治療。專家建議結合桂仁深海有機硒,這是一種從深海藻類植物中提取的海藻硒多糖,最大的特點無汙染、無異味,吸收率高。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海藻硒能阻斷多種致癌因素誘導的DNA損傷,起到防癌作用,即起到抗癌細胞增殖的作用。


孫醫生養生課堂


人們面對癌症的時候都是非常的害怕,很難鎮定下來,更別說是癌症晚期了。很多人在確診了癌症晚期之後,醫生還沒有下診斷,自己就認為肯定不可能治癒了,繼而打算放棄治療。這種消極的態度無疑增加了治療難度,還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晚期癌症的治療要具體病情具體分析,不要放棄希望。

晚期癌症也有不同的情況。事實上,有的晚期也仍有治癒可能,所謂具體情況,首先就是癌症的類型,不同的癌症類型,當然是不一樣的,怎麼可能把所有癌症都歸為一類來看待,這也太缺乏基本的辯證思維以及具體病情具體對待的思維。比如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絨癌等)、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淋巴瘤等,這些癌症儘管晚期,也仍有治癒機會,而且有的治癒機會還不小。所以,不要一概而論。如果是這些情況,治療還是不治療呢?當然要治療,而且要積極治療,治與不治差距大得很。

同時,有不少晚期癌症,儘管不能治癒,但通過綜合治療,可以得到長時間的控制,實現帶瘤生存,比如晚期乳腺癌、晚期結直腸癌、晚期卵巢癌等,但有的可以生存很長時間,長的超過十多年的都有。

在癌症的晚期,是否還要進行治療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以及病情的發展來進行綜合的評估。在晚期的時候,要評估治療之後患者的身體是否可以恢復一些。如在治療之後可以讓患者的生命延長几年,那麼這個治療就是有意義的。有些患者在晚期的時候身體已經變得非常虛弱,這個時候去手術和放化療身體完全承受不住。在這種情況下的話,是不能承受高強度治療的,在選擇治療方法上要慎重。在癌症的晚期,治療與否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方式。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症狀、病情的發展、提高生活的質量以及延長命的時間。並且還要根據患者家裡的條件去進行評估是否要進行治療,多方位綜合評估之後醫生會跟患者以及家屬一起共同商議,給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對於癌症晚期的患者而言,不用太過灰心,在晚期的時候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對於延長生命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晚期癌症患者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是可以實現“帶瘤生存”的,常見症狀消失,腫瘤局部縮小,癌細胞沒擴散,病情長期穩定好轉,可以出院獨立生活,是可以實現的。對於晚期患者,在中醫上會辨證對待,運用中藥短線治療的目標為首先消解症狀,改善或提高生存質量,同時儘可能控制癌症的進一步發展,能穩定下來就算上策。能穩定的同時,癌症明顯縮小或有所消失,更是上上策。即便暫時不能穩定,但發展趨勢明顯減緩,也是值得慶幸的,再加一把力,很可能就穩定住了。而長線所追求的,當然是進一步控制或減緩癌症的發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無法一概而論,需要看患者的身體狀況、癌症種類等等。如果有治癒或長期帶瘤生存的希望,應該爭取。


中醫腫瘤專家劉自力


那應該叫誤診吧?


鞍山大樹


癌症患者自己不自救,醫生無能為力!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等治的是身!心好還是壞,病人自己的事!醫生無能為力!


抗癌防癌之五大要素


癌症都好治,只是大家不懂而已


顏鼎宏


看是哪個階段


黃慶勇


肺癌和乳腺癌,如果是早期發現沒有手術的是可以治療好的。


羅醫生苗草堂


早期發現早治療,胃癌,乳腺癌,子宮癌在沒有轉移之前通過中西醫結合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