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在旅遊的途中給路邊的小孩分享自己的食物麼?

用戶98046439258


首先,我要說,我對小朋友無論男孩女孩是有著莫名的喜歡的,所以一些熟知的朋友都說我是“寶寶控”。小朋友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萌萌噠十分可愛,見到他們的笑臉,就讓人快樂,忘了煩憂。故而見了小朋友,都是十分喜歡想要親近,也最見不得小朋友哭泣、餓肚子、孤獨的樣子。因此在旅途中,見到小朋友,我會特別的喜歡,忍不住要將自己所帶的點心食物什麼的和小朋友分享,同時也享受旅途的樂趣。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雲南昆明前往大理坐火車的途中,好像整個行程要七個多小時,所以買的臥鋪票。當時好像正好是寒假期間,我的上鋪是一對母女,小女孩六七歲的樣子,伶牙俐齒非常乖巧可愛。從她和媽媽對話交流中,得知媽媽是大理人,在昆明一所高校當老師,母女倆此行就是回大理看姥姥的。

那次旅途中,我也把自己帶的零食給小朋友品嚐,我們一起愉快聊天,玩些益智遊戲,聽她媽媽對大理的介紹,讓火車上的時光過得特別的快而美好,也因此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不過,也曾遇到過一些戒備心理太重的家長和小孩,在我看到小朋友時忍不住上前逗趣或者給點心吃時,對方有的不屑一顧,有的避而遠之逃得遠遠的,丟下痴呆呆失落落的我,也是讓我感覺好尷尬。

吃一塹,長一智。也因此,在後來的一些旅途中,再遇到小朋友,我也儘量避免突然魯莽的招惹小朋友了。


簡安然


1:善良不等於施捨。

很多朋友在旅行途中,看到當地一些穿的破破爛爛的可愛孩子,總會忍不住給他們一些好吃的、好玩的,覺得這是一種善良友好的行為。實際上你要明白:善良不等於施捨,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

2:慈心生禍害。

很多媒體都曾經報道過:在一些偏遠的地區,許多孩子已經養成了向遊客索要食物、禮物的習慣。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就是一些人抱著“善良”的心態,一次次地給當地的小孩食物和禮物,讓他麼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只是“拋磚引玉”,歡迎更多的人留言補充!我是頭條旅遊體驗官、頭條旅遊達人“揹著女兒去旅行”,歡迎關注吐槽,不服來辯!


揹著女兒去旅行


不管別人怎麼說,我並不認為到偏遠地區旅遊時,給遇到的小孩子分享一些小食品是不負責任的“施捨”,而我如果去西藏、新疆或者偏遠山區時,除了備上一些糖果還會帶一些自動鉛筆、橡皮等小文具,遇到山裡的孩子我總喜歡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跟他們聊上幾句,跟孩子混熟了,也便於我瞭解當地的生活。

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西藏,一路上我遇到過許多怯生生的孩子,他們對我們這些外人有著本能的防範心理;但孩子的心又非常簡單,當我牽著她們的小手,向她們詢問村子裡的情況,並把幾顆棒棒糖,兩包巧克力,一塊牛肉乾分給他們時,我看到了孩子眼裡閃著的淚光,也從她們的臉上讀到了信任,讀到了情意,讀到了期盼。

上圖這小姐弟倆一口一個“姐姐”、“姐姐”地喊著我,還熱情的邀請我到她們家裡喝了酥油茶,又一直送我到大路上,可她們卻始終把我給的糖果緊緊地攥在手裡,我這個其實比她們的媽媽大得多的“姐姐”深受感動。

還有這幾個雪山下的小男孩,他們把我給的糖果裝進口袋,誰都沒有急著吃,而是陪著我一起拍攝雪山,直到太陽快落山了才依依不捨地和我告別;他們開心的笑容和跳躍的身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說實話,我經常會想起他們,真心希望他們能夠快樂的成長。


三姐姐


這個問題我遇到多次,而我是給他們食物,也給他們一些文具,因為面對那些孩子渴望的目光,我們無法拒絕,也無法冷漠。

這些年我到過雲南、貴州、青海、四川、西藏,還有越南和柬埔寨,每到一個貧困地區都要事先買一糖果、文具、小玩具分發給他們,孩子們每次也都是很高興,不僅表示感謝,還會給我們行禮。

有人把這些理解成施捨,說要顧及孩子的尊嚴和不能養成他們不勞而獲的心態,而我覺得恰恰有這種想法是冷漠與自私的表現,把不作為當成一種自我解脫的理由。

其實這些貧困的孩子更需要關注與關照,同他們的交流可以讓他們懂得世界很大,好人很多,可以讓他們知道努力學習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有機會也去幫助別人。

如果你不作為,怎麼同孩子交流,怎麼讓孩子信任你,怎麼把你的想法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愛這些孩子,你就有很多理由拒絕他們渴望的目光,如果你愛他們你就會想到幫助他們,讓他們懂得自尊、自愛、自助,還有這人世間有陌生的愛與關懷。

另外由於我們的主動接觸也可以更好的瞭解當地風土人情,讓我們的旅行知道的更多,變得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