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千百年來人們一說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是婦孺皆知,為什麼這個故事那麼知名呢,今天咱們就說道說道。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

桃園三結義

演義裡說呀劉備是賣鞋的,關羽是逃難江湖的,張飛是賣肉的,三個人一見如故,結為異性兄弟,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三個人一起闖天下,剛開始屢戰屢敗三人不離不棄,終於在四川建立國家,劉備當上皇帝,關張二人是大將軍。

再後來關羽張飛陸續被殺,劉備為了給二人報仇,不顧大臣反對起兵攻打敵人不幸失敗最後病死白帝城,可以說整部三國對三人的義氣著墨很多,而且受到演義影響,後世一提到義氣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哥仨,後來關二爺更是被後世提升到武財神的位置,影響更是達到巔峰,可以這麼說,在現在東亞文化圈甚至全球的華人圈,沒有不知道劉關張的,影響就是這麼大。

其實啊,劉關張的影響之所以這麼大有很多的原因,我分析呀,首先是演義的內容太過深入人心了,羅貫中的文學水平太厲害了,中國歷史上演義小說很多,像東漢演義,隋唐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民國演義,都很精彩,流傳最廣的當屬《三國演義》。

讀過原著的朋友應該有印象,毛本三國一共一百二十回,第一回的回目是什麼——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金英雄首立功。第一回就把基調定下來了,看三國先看劉關張,絕對的核心,一直到第八十五回劉備託孤,這都是主角著墨最多的,中期核心還有有個諸葛亮也是同一邊的,從書中描寫的比重就加劇了戲份,這個是其一。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

桃園三結義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以劉關張為核心符合中國文化裡的正統觀念,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肯定不想自己統治的時代裡出現像曹操一樣的亂臣,那樣會對自己的統治權利造成威脅。按實際情況來說,歷史上中原是正統,曹魏佔據中原,這才是正統的朝代,正史裡一說到這個時代用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什麼——漢魏晉南北朝,魏朝代表三國時代,沒有人說蜀漢南北朝,東吳南北朝,這個沒有,史學界還是以魏國為正統,但魏國得國不正,是篡權上來的,不符合統治訴求。蜀漢的劉備嚴格來說也不是正統的漢朝,但劉備經常自稱什麼——大漢皇叔,中山靖王之後,是皇族。其實這個有點牽強,這個真實性有待考證不說,另外即使你是漢室宗親,也是劉勝的後人,那是漢景帝的兒子,都十幾代過去了,這種淪落成平民的皇族太多太多了。所以後世的歷史學家都以魏國為正統,但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把蜀漢的地位捧高利於自己的統治,也符合民間老百姓的情感訴求,而且因為蜀國最後失敗了,是個悲劇,大家對此充滿同情,在主觀意識上有加成。

還有一個個人認為的原因是什麼呢,劉關張代表了一種草根逆襲的文化,一種代表了一種奮鬥的文化形象。為什麼這麼說,從漢朝一直到隋唐幾百年的時間裡,當時的社會是一種門閥士族的社會,平民很難有出頭的機會。想當官,得舉孝廉,你得有人推薦,當官的肯定會推薦自己圈子裡的人做官嘛,這樣一代一代把自己的權利鞏固住,而在當時那種社會風氣裡,劉備能從一個平民當上皇帝十分的難能可貴,所以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劉備不管走到哪兒,都一遍一遍強調自己是大漢皇叔,因為當時要想混出來的話必須得有身份,得往上靠。《先主傳》寫劉備販履織蓆為業是個普通的商販,關羽是個殺人逃犯,張飛好一點是個地主。再對比一下其他人,曹操,袁紹都是典型的官二代,相當於三個身份一般的人在一個不可能的情況下,硬生生的闖出一番事業,是不是很勵志。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

桃園三結義

綜合上面我們就發現,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文學還是歷史,對此都很推崇,符合各方的訴求,這幾項因素綜合在一起,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被人津津樂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