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红外体温检测如何有效防控疫情?

湖南移动微厅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热。而5G红外测温可以实现对进出人群人体温度进行非接触方式快速监测,能及时发现人体温度异常情况个体,而且提高通行效率,减少对群众的干扰。在人群密集的交通场所等区域或复工复产的企业入口部署5G红外测温,可以为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有力保障。


海上通信兵


5G红外热成像测温”,无感式筛查助力疫情防控,通过远距离对大量人群进行非接触式体温筛查,速度快、灵敏度高。进出人员正常步行通过检查区域时,体温都会实时显示在监控屏幕上,一旦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拍摄照片,方便查找确认具体热源。



5G+红外热成像测温”服务,提供口罩佩戴检测、人脸身份识别、体温实时追踪、疫情天天报及防控联动分析等功能,可在医院、学校、车站、机场、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快速监测体温。



面对疫情存在的较长潜伏期、极具感染性的特征,以及潜在感染人群的流动传染的威胁,各种科技战疫“黑科技”项目正在多地大显神通。但也仍存三大困境与不足。

1、是研发人员匮乏。“本来相关的科技研发人员就比较缺乏,现在很多地方没有全面复工,研发人员就更少了,应对疫情,需要按照需求紧急研发,无形中又增加了困难。”四川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2、科技物资调配难。湖南长沙市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赖守红指出,如今全国各地的关联性大大增强,科技产品链条越来越长,因此此次抗疫也增加了科技物资调配生产的难度。“比如,政府为某个生产呼吸机的科技企业保障复工,但呼吸机的配套周边产品如电路板的信息生产企业在外地,这就给跨区域协调增加了难度。以后要改善科技行业内的一盘棋的调控,尤其是跨区储备、跨领域的行业资源调配工作机制。”

“不能否认,由于时间仓促,很多抗疫科技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还不那么尽如人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暴露出应用场景下的缺陷和漏洞,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这是一件好事,疫情给了这些科技行业、技术一个十分珍贵的‘检测机会’,这些产品的创新研发、探索,可以说是给企业、科技人才积累了经验,也为下一次应对疫情提供了前车之鉴。”赖守红说。

3、是上游原材料紧缺。“目前,很多上游原材料厂商还没有完全复工,导致不少原材料非常紧缺。”苟华超说,例如,他们紧急研发出的智能测温系统需要“黑体标定仪芯片”作为温度参照,本来这个芯片国内生产的厂家就很少,库存也不多,现在疫情期间就更难抢到。

不过通过这次各类“黑科技”紧急上马,有助于加强疫情防控,也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将成未来智慧城市常态化发展需要。


南哥语浅情浓


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体温异常,企业复工需要采取严格的体温筛查检测措施,而传统检测手段单一,个人单独检测费时费力。面对复工期间"防疫大考",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快速部署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实现了在1-10米范围内,非接触式快速检测个体体温,发现异常自动声光预警。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通过体温与黑体辐射比对,应用移动5G无线传输,测温精度达到±0.3℃,灵敏度0.1℃。非接触式+精准测温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人员安全。


湖南移动微厅


 体温筛检是这次疫情中对可疑病例进行筛查和排查的一个手段,根据相关资料看到,红外热成像体温仪跟传统的体温计或者额温枪的测量设备相比,能够实现一些较远距离(可达数米),非接触情况下对多目标同时进行体温检测,可以规避大规模体温检测造成人员滞留,减少人员接触,对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有一定好处,也相对安全便捷,是在公共场所甄别发热人群的一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