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技公司在武汉设第二总部,为何不直接把总部所有迁往武汉?

鸦哥


国内顶尖的科技巨头,总部设立最多的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主要是科技、人力资源、政治和创始人成长等因素决定。北京资源最多,肯定是科技巨头选择总部所在地的首选。深圳是科创企业最多的城市,总部自然设在深圳。上海是经济中心,有许多科技巨头。杭州主要是阿里巴巴,其原因是马云的成长地。武汉作为有竞争力的城市,近10年发展非常快,大学资源丰富,雷军武汉大学毕业,把总部或第二总部设在武汉。武汉还有地理位置优势,相信未来会有很多总部和第二总部落户武汉,加快武汉发展。


华仔之薪


这个问题谁问的啊 我一个湖北人看的好尴尬 凡是大一些的公司都会在国内一些主要城市设有分部的 武汉有各种大公司的分公司很正常

要说科技行业公司最多的城市 首先应该是深圳 再就是北京 上海 广州 杭州

根据最近武汉发布的前100强企业 百分之九十都是重工业和国有企业 科技行业 除了小米 斗鱼两个比较有名的话 真的很少有什么科技行业的总部

武汉在中国地理位置优越 但是想要吸引各个科技行业的公司总部搬到武汉的话 还是要看国家政策有多重视武汉

湖北人还是要和广东人学习 脚踏实地 务实低调 别有点小成就就开始自大和这个比 和那个比






张小轩


一个公司总部的选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是否顺应城市发展方向,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是否有足够的便利资源来支撑公司的发展,是否有各项政策的扶持等等。可以说是城市成就企业,而企业则改变城市。


那我们先来聊聊武汉作为众多科技公司第二总部的优势:

1.武汉大学生总量排全国第三,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给科技公司贡献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武汉拥有众多高端科技研究所,为科技公司科研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减了与国际高科的差距,同时也是科技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3.武汉经济发展迅速,商圈多中心城市。武汉商业资源发达,从江汉路、中南路、街道口、司门口、钟家村商圈,到光谷、古田、CBD等商圈,已经形成了多个核心商业片区。

4.武汉人口基数大,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能力。

5.各种政策的支持。近几年,武汉市政府不断的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大品牌的入驻,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那么,武汉既然有这么多便利条件,那为什么那些科技公司不直接把总部搬到武汉呢?

首先,一个公司总部的搬迁,给原来总部所在政府会造成巨大影响,不仅仅减少了当地的就业,更是减少当地的税收和商业消费力度。


其次,总部的搬迁,会带来大量的员工流动性,部分不愿搬迁的员工应该怎么处理以及搬迁后员工的福利待遇等,牵涉巨大。

然后,公司的搬迁可以说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举措,需要投入巨大的物流费用等,大大增加公司的开支,对公司的名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武汉尽管拥有各大优势,但与北京相比,比不过首都的政治优势,与深圳相比,比不过人家的经济实力,与东北相比,比不过它的工业基础,所以,大部分科技公司都会选择武汉作为第二总部,而不会轻而易举的把总部搬迁至武汉!


梦想健忘症


最近,距离小米“第二总部”入驻武汉光谷金融港接近一周年。

  2017年11月18日,小米“第二总部”正式入驻武汉光谷金融港,“雷军系”旗下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的武汉总部同步落户。这是过去两年武汉在互联网领域引入的最大项目。

  从1988年开始,光谷设立,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如今,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为代表的多家知名企业,先后将第二总部或总部落户武汉,将为武汉带来经济发展的“第二春”。

  第二总部(总部)设在武汉的企业名单(已确定落地)

  据媒体公开报道进行统计,2008年至今武汉已收获第二总部或总部不少于62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光谷地区,有45家。

  第二总部(总部)设在武汉的企业名单(已确定落地)

  这些企业选择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总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与2018年,仅这这两年就有56家企业入驻武汉。

  什么是第二总部?

  在经济学中,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最经济原则”。

  在政策、学术层面上,第二总部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从落地武汉的“第二总部”的企业特征来看,“第二总部”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求:第一是独立法人,子公司可以,分公司不行;第二,有研发、客服等总部级职能;第三,营收、人数规模要仅次于总部。

  北京、上海、深圳成为主要来源地

  根据统计信息分析,将第二总部或是总部设立在武汉的企业,总部所在地中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又以北京33家位居榜首。

  其中,上市企业11家,非上市企业51家。

  目前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总部的企业中,小米科技、中诚信集团、找钢网等6家企业创始人或CEO为武汉校友。小红书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武汉人。

  在汉第二总部聚焦互联网教育和科技领域

  根据统计分析,第二总部或总部落地武汉的企业中,互联网教育这一领域高达17家,位列第1位。

  目前,尚德机构、猿辅导、考虫、火花思维、51 talk、沪江、小站教育等国内在线教育第一梯队,几乎已悉数入驻光谷。

  互联网教育企业在武汉开疆扩土,当然离不开当地的人才资源。

  2017年6月,尚德机构将总部从北京迁往武汉光谷,如今已在光谷买下3栋办公大楼,在汉办公人员超过4500人。3月,尚德机构在纽交所上市。加上在线英语教育51 Talk,以及新落户的精锐教育,光谷已拥有3家纽交所上市的互联网教育公司。

  猿辅导落户光谷一年时间,已招聘上千人,成为其除北京以外最大基地。

  武汉曾面临人才流失的痛点,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武汉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企业,能够消化大量优质的人才资源。

  随着互联网教育企业纷纷落子武汉,这一囧境得到改善,而武汉也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教育第一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软件应用和社交等3个领域科技型企业有18家。

  随着科技公司规模的扩张,同时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及产业调整,向其他城市扩张已成为互联网企业一种趋势。因此类似武汉、成都、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纷纷向这些科技公司伸出了橄榄枝。

  自去年8月落户以来,科大讯飞武汉总部人员规模,已达到1100多人,其中超过八成为研发人员,这将极大推动光谷人工智能产业板块的起飞。

  基于城市发展前景与企业客观需求的考量,小米科技、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企业纷纷把武汉作为最佳选择。小米武汉总部正式落户时,雷军就曾表示,湖北及武汉的人才、政策优势明显,将在智能制造的产业转移中拥有极大机会。

  小米“第二总部”为武汉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它将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武汉。“雷军系”金山软件,是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领先软件及互联网服务公司,旗下拥有金山办公(WPS)、游戏企业西山居、金山云3家子公司。

  由雷军及许达来联合创立的顺为资本,共管理着3支总额17.5亿美元的美元基金,以及两支合计2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重点投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

  小米泛生态链企业已达200多家。这些生态系成员,不少随着小米“第二总部”的落户,将视线投向武汉,极大拉动了光谷乃至湖北互联网产业的跃升。

  除了第二总部,武汉正成为总部迁移首选

  今年10月底,小米武汉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开始打围,根据计划该项目可容纳3000人办公,雷军对武汉总部的远期规划是1万人规模。加上科大讯飞、尚德机构、51 Talk等,将第二总部或总部设立在武汉的企业中有11家上市。

  不仅如此,在培养或引进的过程中,第二总部也有成为第一总部的可能。譬如国药器械、中诚信集团、尚德机构等5家知名企业,都决定将总部迁到武汉。

  他们为什么看好武汉?

  62家企业的第二总部或总部,如此青睐武汉,得益于武汉优越的产业氛围,强劲的创新创业活力。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2017中国递交上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武汉就有5家企业上榜,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

  这些企业选择设立第二总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职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人力成本增加等,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达到特定阶段后必然选择。

  从全国来看,人才储备丰富、房价相对较低、交通便利,这三点兼具的城市并不多。这一背景下,武汉打造第二总部的优势不言而喻。

  在2017 年初,武汉在全国率先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且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为帮企业留才引才,武汉成立“招才局”,启动以校友招商为特色的“资智回汉”计划。

  多年以来,武汉校友在企业家这一群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许家印、李书福、陈东升、茅永红、黄立、阎志、雷军等7名武汉校友企业家上榜。

  为此,有人猜想,光谷招来的第二总部是不是一些“本不愿来的企业”,被武汉通过校友感情、优惠政策“生拉硬拽”来的?

  在小米第二总部正式落户武汉光谷金融港之前,雷军就曾多次带队来放武汉考察,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毛振则表示武汉当前经济发展势头猛,营商环境好。

  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说,小红书选择武汉,不仅是因为它是创始人的家乡,更因为这座城市展现出来的发展动能与广阔前景,政府对创业者、人才有着急切的渴望与支持,武汉是互联网优秀人才的洼地,特别适合小红书的人才战略。

  丰富的人才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等区位优势,不仅校友企业家如此看好武汉,旷视副总裁谢鹏、木仓科技CEO姜英豪、火花思维CEO罗剑、依图科技副总裁陈峰等数十位企业高管表示武汉的人才、政策是他们将第二总部设到武汉的主要原因。

  从当代集团艾路明、高德红外黄立、楚天激光孙文等老一辈光谷人,在这里播撒梦想;到小米、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小红书等来这里追“光谷梦”。

  武汉短短几年就汇集了62家“第二总部”,成为区域创新活力源,并呈现区域发展第一动力之势。

  未来,政府服务加速、营商环境优化、生活成本相对低等比较优势将会吸引更多企业来汉设立“第二总部”,留下更多大学生。


神龙的农村带娃


企业总部即企业的司令部。

选择总部位置,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安全性。

企业的财产安全、人员安全、信息(数据)安全、生产安全、物流安全等必须要有保障!

2.便利性。

企业的地理位置要便利,人才招聘要方便,信息交流要方便,资金流通要方便,生产的基础设施要使用方便,物流要方便,占领市场要方便,长期发展要方便……

3.经济性。

选址要能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

4.政策性。

要考虑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度,亲商度,长期可信度等。

企业把第二总部放在武汉,既说明武汉有优势,也说明还有比它更有优势的地方!

希望我的分析能帮到你!


晓晓微微


武汉有国内第二多的高校,人才济济,对于科技来说能满足人才需求,但是没有北上广深,甚至杭州、成都的行业聚集优势,所以设第二总部或者研发基地是合理的。


楚国农民


就一点!仅仅是一点,武汉用功成本低,非常低!!!低到他节约一个月的工资就能把他外省员工工资发出来。


充钱那个少年


什么第二总部!只是本省指挥部而以。大企业基本上在每个省都设有负责本省的指挥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