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成就了今日之茅台?丨茅台特辑(一)

茅台

MOUTAI


可能您没喝过,但是您一定有听过,是的,他来了他来了,今天小二就和大家巴拉巴拉茅台这个东西,噢卖嘎,茅台真不是个东西,死贵死贵,让无数爱酒之人闻风丧胆的价格,还有偶尔夸张到买一瓶还要提前预约的程序,我默默的喝了一口半个月前打开没舍得喝的羊栏山一锅头,接下来,您且看,我且说,还是那句话,所有资料部分来源网络,部分小编小学毕业的水平原(xia)创(bian),见谅见谅^.^


PART 1

(整点英文显得高大上)

茅台镇的前世今生

有很多人说(我也不知道谁说的哈哈):一部茅台酒史,写满了茅台镇的发展史,也是半部贵州酒业的发展史,提到茅台,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贵,好不好喝不晓得,反正请重要人物喝酒得用这个,有面儿,好办事儿等等;但是殊不知曾几何时茅台被五粮液甩开过八条街,流通品市场价格甚至比不过当年的水井坊,更是被南方以大多数广东潮汕、福建等地的酒客们唾弃说怪味、臭味、这东西怎么能喝等等,说起来也巧,当年说不好喝的那帮人,也正是现在喝、买茅台最多的一帮人,真是时也、局也。

对不起您嘞,话唠小二废话一大堆,下来咱们正式唠唠茅台的由来: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帮没酒喝就知道打猎的人(濮僚部落(仫佬族的祖先))学习西方鲁老师探险并成功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山川锦绣的地方,部落老大一看这地方说了句:卧槽(没文化真可怕),就带着族人住了下来,对了,您猜对了,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茅台镇,传闻那时漫山遍野长满了一种植物叫马桑树,所以族长大人一拍脑袋给当时的茅台镇被取名为“马桑湾(这可是茅台镇的爷爷辈)”。族人们住下来以后,没事就瞎逛,有一天一男一女情窦初开约好华灯初上、赤水河畔、不见不散,两人在河边哼着小曲乌漆墨黑散着步,就在男的突然想干点啥的时候突然一脚踩空,半个人不见了,研究一下原来这是踩到了个泉眼,这在以前可是个宝贝,于是这男的打了个饱嗝立马回去报告了族长大人,族长大人一看这东西不得了,以后闲杂人等都不准靠近,并且立马派人砌了一口四四方方的井保护泉眼,后来,族长觉得“马桑湾”这个名字好土,于是 “马桑湾”之后改名“四方井”(真没文化。。。)。

知识点:某部落探险——马桑湾——四方井

好像扯了一大堆,还没说到茅台哈,别急,还是刚才那个族长,没什么文化喜欢搞封建迷信,命族人搭了一个大土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保佑他找到这么个好地方,这个祭祀一开始三天两头搞,又杀羊又宰牛的,族长发现不太对,再这么下去,牛羊都快霍霍完了,于是祭祀的频率就放缓,可是这族人太实在,搭土台的泥都是特别选的肥沃的,以表对祖先的尊敬,于是这土台就经常长满茅草,这族长一看这长满茅草的土台上祭祀好像挺像样,比之前光秃秃的美观,于是神圣的“茅台村”就这样问世了;

知识点:四方井——茅台村

最初的茅台指长满茅草的祭祀台~~!

茅台镇曾经的叫法还有很多,比如“半边桥”、“云鼓镇”等等,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哈,这里小二重点分享一下“茅台镇”的由来,在很久很久也就是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一看国库有钱没事开个河玩一下,于是全国开凿、拓宽了很多河道,赤水河也在其中,茅台因为赤水河成为了川盐入黔(qian)的四大口岸之一,时人称之为“仁岸”,由于茅台来往生意人越来越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也就撤村设镇,由于来茅台镇做生意的商人很多都发财了,商人间还把茅台镇称之为“益商镇”,1930年,民国政府正式给茅台镇名份,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茅台镇”称呼,至今。


PART 2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

曾经,茅台镇成就了茅台酒,而当下,确实茅台成就着茅台镇,下面我们接着说说茅台酒的故事;

大家知道,酒的原材料是粮食,而酒也是粮食富余的产物,春秋战国年间,很多百姓已经进入了农耕阶段,到了西汉时,夜郎地区已经有粮食盈余,茅台镇区域在战国属夜郎国地,唐朝时夜郎归入李氏疆域,叫夜郎邑(夜郎有没有感觉挺别扭哈哈),汉武帝时,一个叫唐蒙的官员出使南越(今广东), 南越王一看钦差大臣来了必须灌醉他,于是拿出了自己没舍得喝估计都过期了的赤水河流域夜郎邑送的美酒,当时叫“枸酱酒”,这唐蒙五大三粗酒量好的很,以前米酒喝多了突然喝到这种烈酒感觉非常好,于是一下住了十天半个月在南越王家里天天喝,最后唐先生估计觉得好像不太礼貌,就依依不舍回去复命,走的时候还打包了部分枸酱酒美其名说是给汉武帝刘老板带回去尝尝,回去后汉武帝收到了一小瓶枸酱酒,喝了以后大为赞赏并定为贡品;经考证,枸酱酒出产就是如今怀仁一代,也可算的上是茅台的祖辈之一。

唐朝时期,贵州已经被称之为“酒乡”,农业发达、物产富饶,酿酒业也因此飞速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酿造方式都在这个阶段为贵州以后的酒历史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有史文记载,当时百姓结婚,必须以“牛酒为聘”,如此也看出当时酒业在当地的发展;

宋朝时期,由于开放的环境,贵州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朝廷看到喝酒的人那么多,觉得这个生意不错,于是乎赵老板卡卡几个章盖了下去,酒水生意就到了朝廷的手里,买卖由朝廷统一管控,明目张胆垄断经营。北宋时,茅台镇附近已经有出产优质的大曲酒,酿造工艺和口感已经非常成熟;到了南宋时期,黔贵一代已经有人特意酿造陈酿老酒,已经懂得粮食混酿还有窖藏了,南宋时期的茶马交易就在播州(今遵义)等地,而当时的茅台镇是茶马道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茅台镇的酒业借此良机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元、明时期,茅台镇发明了今天还在用的“回沙”工艺,回沙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多次蒸煮粮食,所以茅台也曾有“八蒸八煮”一说,回沙工艺使得茅台镇产酒水的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正规的酿酒作坊也在此时陆续兴建。话说元朝时期播州(遵义)有个叫杨汉英的官员给忽老板特供了一批仁怀酿造的烧酒,忽老板喝完直呼:哈拉小亚克西,杨汉英也因为酒成为了贵州最大的吐司;

清朝初年,茅台镇回沙工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逐渐定型,也为现代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奠定了基础,高温堆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造沙、回沙、多轮次发酵蒸烤取酒、陈酿及勾兑等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我们至今仍旧在沿用,所以茅台不仅仅是一杯酒,更是几代人智慧以及勤劳的结晶;前面已经提到因为乾隆老板下令开凿运河使得茅台镇的酒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往来的商人应酬接待以及酒类贸易商人对酒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茅台镇出产的酒在当时被冠以“黔省第一”名号,远近闻名;道光年间,诗人郑珍到仁怀做客,在喝了茅台酒后写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称赞茅台酒;

晚清到近代,茅台经历的战乱、停产、到复产最后到三大烧坊合并今日之茅台酒厂,一波三折,后面还有很多故事,咱们且听下回分解,感谢您的观看与支持,如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给小二我留言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