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唐代的輝煌不僅反映在詩歌上,其時書畫藝術也臻於鼎盛。拿繪畫來說,據文獻記載有跡可查的畫家就有四百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和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記載了不少唐代畫家的事蹟。如玄宗時,大畫家吳道子和李思訓同在大同殿繪嘉陵山水,一寫意,一工筆,明皇對兩人之畫大為讚賞,稱“

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可惜的是至今傳世的唐畫只寥寥數幀,且基本上是人物畫,而一時鼎盛的山水妙品我們今日已難窺其跡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不過唐人留下的相當數量的題畫詩,尤其是杜甫那樣的具高水準鑑賞力的詩歌大家所作之題畫詩,比各種畫史更具體形象地刻畫了丹青妙手的傑作,有時竟能使那湮沒的繪畫世界恍然重視。

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題畫詩

杜甫集中題畫之作有十餘首,其中《題壁上韋偃畫馬圖》、《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丹青引》、《畫鷹》、《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等均為杜詩名作。杜甫題畫詩所涉範圍頗廣,計有松、鶴鷹、馬、山水等,尤以山水為多。杜甫不是畫家,也許論畫顯得不十分專業,但作為一個大詩人來觀賞一門與詩十分接近的藝術,我們應該相信他的審美鑑賞力,明人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對杜甫的鑑賞力有過高度肯定:“子美論畫殊有奇,如雲‘簡易高人意’,尤得畫髓。”

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山水唯美畫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漵,山木盡帶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王宰山水畫能畫出雲氣風濤,且有咫尺萬里之勢,在杜甫筆下,這些特點揭示得可感可觸。“憑軒忽若無丹青,陰崖卻承霜雪幹。”(《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畫家所畫松樹,枝幹蒙著霜雪,逼真微妙,讓人幾疑置身林間。“直訪松杉冷,兼疑菱荇香。雪雲虛點綴,沙草得微茫……”(《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杜甫在嚴武客廳中觀賞所掛山水圖,竟感到了松杉的寒意,聞到了菱荇散發的香氣。記得以前有評論家謂俄羅斯風景畫家希施金所畫的森林,讓人彷彿能聞到松脂的芳香。老杜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杜甫

至於一題畫馬的詩作,杜甫更能將畫中噴嘶蹴踏的神駿的神態刻劃無遺。若“……迥若寒空動煙雪,霜蹄蹴踏長楸間”(《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丹青引》)最值得珍視的是《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聞君掃卻赤縣圖,

乘興遣畫滄洲趣……悄然坐我天姥下,耳邊已似聞清猿。

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畫馬

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元氣淋漓障猶溼,真宰上訴天應泣……面對畫障,詩人恍若置身於真山真水之中,感覺著煙霧蒸蔚,若聞清猿啼鳴,尤其是“元氣淋漓障猶溼”一句生動地寫出了水墨畫畫面暈染溫潤的特殊效果。中國山水畫此時已進入了嫻熟運用水墨渲染技法的新時代。苻載《觀張員外畫樹石序》,記載了唐代著名畫家張璪畫“及其終也,則松麟皴、石巉巖、水湛然、雲窈渺”的水墨暈化的效果。

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輝煌

中國山水畫

《唐朝名畫錄》載王治潑墨畫山水的情景:“凡欲畫圖障,先飲,醺酣之後,即以墨潑……為山為石,為云為水,應手隨意,倏忽造化,圖出雲霧,染成風雨,宛若神巧……”顯然苻載、朱景玄的記載均不若杜甫“元氣淋漓障猶溼”來得生動和富有感性色彩。記得畫家李可染在觀賞黃秋園的《匡廬攬勝》圖時極為歎賞,說站在畫前能感受到一股淋漓溼潤之氣撲面而來。想必少陵先生當年在劉少府畫前也正是這種感受吧!浦起龍稱杜詩能補正史之不足,信也!這不,畫史之不足也依憑杜詩而臻完密。在杜甫的題畫詩中,我們得以更完整地瞭解並感受唐代丹青世界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