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反思:农村又一次证明了价值,追求的城镇化是否走样?

2020是特殊的,一场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举全国之力已经渐渐平息,我们不会忘却那些英雄们,疫情带给我们太多的反思。

疫情期间,村村封路,进行严格的管控,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喇叭里村领导那些方言版的教导。虽然形成了封闭的区域,农村却能更好的应对生存,过剩之余支援城市,形成源源不断的力量输出,就像有人说,农村又一次拯救了城市。

农村,这个我们曾经极力摆脱的标签,却又一次证明了它的价值。这个80年代需要5000元才能摆脱的农村户口,如今让我倍感荣幸。那个人人嫌弃的“一亩三分地”,让人如此心安。以前听老一辈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不曾理解,如今相信大家都有感触,当全球危机,唯有自给自足才会存活。

我的家乡是幸运的,起码现在存在,更庆幸还有确权的土地。全国遍地的发展高潮,好多农村早已名存实亡,土地被占尽,取而代之的是每年的现金补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拆迁成了地方成绩的捷径,如今好多村落已不复存在,千篇一律的社区,造就了城镇化指标。

环境友好型、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让拆迁的热度有所冷却,让我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再是一拆了之,更注重安居乐业,因为乐业才能安居,安居方能民安。

如今又一次看到规划蓝图,家乡在列,心里莫名的伤感,看到邻村的新居马上就要竣工,可土地的问题依然是个坎。当然也有一丝丝畅想,梦想着家乡成为新农村建设对象,让农村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谈。相信疫情过后有更多的资本愿意助力农村发展,感恩三农。

疫情过后的反思:农村又一次证明了价值,追求的城镇化是否走样?

向往的新农村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