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扶貧之花”助農採茶解民憂

“滿山茶園喜洋洋,採茶採得滿山香,種茶脫貧又致富,苗家茶農心花放……”近日,走進吉首市隘口村茶園,遠遠地就傳來一陣悠揚的苗家山歌。放眼望去,散佈在山間的百畝梯田層層疊疊,成片的茶樹抽出明前嫩芽,青翠碧綠,滿園清香。

俗話說,“明(清明)前茶,貴如金”。隨著氣溫逐步回暖,明前茶進入盛採期,湘西州各地茶園的茶農們正穿梭在茶園中,與時間賽跑,採摘剛剛吐芽的新茶。

湘西州:“扶贫之花”助农采茶解民忧

明前茶,顧名思義就是清明節之前的茶葉。明前茶一芽一葉,是春茶中最為細小鮮嫩的,也春茶第一季最好的茶,所以它的品質在春茶中最為上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湘西州扶貧辦在瞭解到吉首市隘口村當前春茶採摘力量不足後,組織發動辦機關及二級機構近二十名女同志深入該村開展助力復工復產和“採茶伴我行,茶香潤心田”主題活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貧困群眾搶收明前茶。

湘西州:“扶贫之花”助农采茶解民忧

在貧困戶代武鳳茶園,已經75歲的苗族老奶奶手把手地向大家介紹採茶技巧:“明前茶多是單芽或者一芽一葉,要用手提採,不能用指甲掐,這樣才能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保證茶葉質量”。代武鳳老人家裡共有五畝多茶園,她一個人每天能摘三十多斤新茶,每斤能賣到60元錢。

一些同志因老家種過茶,是採茶“老手”,有著紮實的採茶“童子功”,法規科向開鋒就是其中一個,直接上手就能採摘。

湘西州:“扶贫之花”助农采茶解民忧

“春茶是個時辰草,茶葉生長很快,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便是草”。學過茶葉種植的工會主席唐其昭拿著剛採摘的茶芽對好奇感“爆棚”的梁鈞介紹著。

初次採摘“新手”在茶農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了採茶方法和要求,也逐漸“上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大家興致高昂,全神貫注,不斷加快手中的採茶速度,爭取幫老人多搶收一些春茶,鮮嫩的茶葉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個個小竹簍。

湘西州:“扶贫之花”助农采茶解民忧

“真沒想到採茶還是個技術活,幹活也要細緻用心才行呀。”培訓科幹部丁維害羞地對著大夥說著。她左手把住茶葉枝條,右手手心朝天,尖起手指,迅速一扯,一根嫩綠的芽尖就落入掌心,掉進了胸前的茶簍裡。

湘西州:“扶贫之花”助农采茶解民忧

臨近中午氣溫開始上升,大家的額頭都溢滿了汗水,體會到茶農的辛苦和不易,紛紛說:“採茶方知茶農苦,這次助茶農活動很有意義,以後我們要多開展這樣的活動,儘量幫缺少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

據瞭解,隘口村是湘西黃金茶的原產地,從明朝開始就有種茶的歷史,當地依託大山綠色無汙染的環境,現共種植茶葉面積達15000多畝,帶動周邊8個鄉鎮20個行政村種植茶葉6萬多畝,10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茶脫貧。今年春茶銷售價格較好,同比增長20%。

活動倡議者州扶貧辦副調研員劉筱華表示:“茶葉通過殺青、揉捻、乾燥,加以湘西黃金茶的天生麗質,不可有二的品質,便有了人間最好的茶。此次活動不僅幫助貧困茶農在最佳時節搶摘了最好最美茶葉,更讓我們的扶貧幹部用實際行動真正融入到扶貧工作中來,對大家瞭解貧困群眾的發展狀況、體驗農耕文化強大魅力、感受特色產業扶貧成果、增強打贏脫貧攻堅信心和動力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文圖/張海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