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刘国庆 彭新武 记者 王敏 衡阳报道

春分时节,祁山青翠欲滴,白河岸桃红柳绿,放眼祁东大地,从黄花菜地里,到归阳工业园区,到处活跃着驻村干部的身影,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他们默默付出,让一个个贫困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祁东县委书记杜登峰介绍,祁东虽然已经脱贫摘帽,全县254支驻村工作队、569名驻村干部,继续下沉到村组,帮扶到农家,是他们的默默坚守,让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县焕发出勃勃生机,推动着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绘就更美画卷。

群众哪家有困难,驻村干部先知晓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驻桥石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在祁东县乡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群众哪家有困难,驻村干部先知晓。”

记者了解到,该县驻村干部吃住全在村,真正做到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祁东县委副书记、县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志敏介绍道,“扶贫要做到精准滴灌,把党和人民的关心送到百姓心田”。

2019年7月,是凤歧坪乡嘉达村村民最开心的日子,该村共有7名农家孩子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罗海军、罗贤成两个寒门学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据了解,罗海军的母亲是一级残疾,患有精神病,全靠父亲养家糊口;罗贤成的父亲也是一级残疾,患有精神病,一家五口的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开始为两个孩子的学费操心,向社会各界发出助学倡议。一时间,县税务局、县工商联会、华融湘江银行、湘窖酒业等爱心单位纷纷慷慨解囊,捐助金额达23000元,创下该村乃至凤歧坪乡历史之最!同时,也让7个山坳坳里的寒门孩子顺利踏进了大学之门。

乡村变了样,青年脱了单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美丽的村部。

改变乡村旧貌,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而激起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盼。

步云桥镇桥石村地处祁东与邵东交界之地,由原朝日村、坪上村合并而成,山多、人稀、田少。通过驻村帮扶,该村2016年已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截至2019年,该村贫困发生率已由30%降低至0.1%,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

因为贫困,曾经的桥石村还是一个“婚嫁困难村”。以前,从村里到县城,必须早上4点起来赶车,往往摸黑出、摸黑回,群众戏称“两头黑”。小孩上学遇涨洪水时,全靠老师一个一个抱过去。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争取资金,从根本上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400余万元完成村连心路、入村主干路、进组公路、半山环村公路等公路建设,并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用于该村泄洪渠护砌;争取200余万元,兴建桥石观光旅游休闲木栈道,形成桥石村瀑布、溶洞、古银杏树、桥石泉、木栈道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景线……村级交通、文化旅游和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如今村美、景靓,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线,桥石村已成为当地青年嫁娶的热门村庄。

打造产业链,农民稳增收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组队单位、镇村干部与工作队研究对桥石村贫困户的帮扶措施。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这是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祁东县驻村工作队始终牢记这句嘱托,以村支“两委”成员为砥柱,以党员组长为助力,带领全村百姓奔向致富路。

要让群众真正脱贫,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链。“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每个贫困户都纳入脱贫致富项目。”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驻村工作队都协助帮扶村制作脱贫攻坚组织架构图、贫困户帮扶任务分解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图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标识牌。工作队抓住持续稳定增收这个核心,围绕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加工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脱贫。

该县白地市镇黄花场村由政府贴息,为36户农户办理小额贷款100多万元;落实全村39户贫困户的分贷统还工作,每户连续3年可获得每人每年1000元的分红。以江南华兴公司为主体成立西兰花种植合作社,在全村流转土地300亩,签约吸收贫困户73户228人加入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200元产业分红。太和堂镇良村的驻村工作队长申春生,根据良村山林面积较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帮助产业带头人打通一条通往高山生态养殖场的沙石路,为农户发展上规模的牛、羊养殖场提供条件,共养殖牛、羊800多头,每户年均可增收2万元以上。

祁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丽堂说,祁东县已脱贫摘帽,恰恰表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决战决胜依然在路上。近600名驻村干部正和乡亲们一道,向着全面小康坚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