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晖是什么的代名词?怎么理解?

用户4871334684438


“三春晖”来自孟郊的诗《游子吟》。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的针线,一针一针地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密密地缝制着,就是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回来 ,衣服会破损。谁说寸草之心报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三春晖就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指的是孟春、仲春和季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就是阳光。母爱就像春天般温暖,像春天的阳光。

作者早年漂泊,直到五十岁时才结束了长年的流离生活,将母亲接来身边居住。饱尝世态炎凉之后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之诗。

三春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个是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一个是三个春天的意思,也就是三年。

春天代表着人生早年的成长岁月,年轻的时候,就像这美好的春天,生机勃勃,向上拼搏,走遍四方,等到成长之后,结婚生子,做了父母,再读这首诗时才会泪流不止。作者写这首诗时都已经五十岁了,经历了漫长的分离,才可以为母亲尽孝心。

而我们呢?有没有好好地陪伴父母呀?不管你多么忙多么累,多么成功或者失败,一定不要忘了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对于他们而言,你有没有出息,挣不挣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就如同“三春晖”,是我们怎么都报答不完的。


心佳


提到"三春晖",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晖是生育之恩,哺育之义,养育之情的代名词,同时也是赡养之义,中国孝道的代名词。

初为人父的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1、 "三春晖"是生育之恩

故事从2020年的2月说起,当时举国上下还处在抗击疫情的紧张战斗中。而我家媳妇处在分娩的紧张战斗中。两天的催产素打完了,孩子还是没有出生,羊水已破多时,必须剖腹产。就这样在受了顺产之痛以后,又承受了切腹之痛。当医生说出,母子平安的时候,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2、"三春晖"是哺育之义

剖腹产的第二天,医生说麻醉已过,可以喂奶了。媳妇不管伤口的阵阵剧痛,爬起来给孩子喂奶。很多人都曾开玩笑说:生孩子是鬼门关走一遭,走完这一遭,接下来还有地狱门。这个地狱门就是通奶。虽不及分娩的十级痛,也有七八级不假。因为初生婴儿的胃比较小,每次喝的很少,晚上就只能隔两个小时,爬起来喂一次奶。劳累+运动少,就这样,媳妇在产后25天,患上产后血栓。

3、"三春晖"是养育之情

由于产后血栓,媳妇需要绝对卧床至少14天,绝对卧床的意思就是吃喝拉撒都必须在床上,而且之后还要继续吃药,如此就只能回奶。由于媳妇属于奶水特别多的那种,吃了十多天的回奶药才初见效果。刚刚开始一天要挤掉好几百毫升的奶水,那种乳房肿痛,不能哺乳,血栓肿痛,卧床不起的种种加在一起,可谓无奈至极。不能说这是为了养娃才防病的。因为只要孩子需要,只要父母能做到,父母一定不会有迟疑,这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4、"三春晖"是赡养之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都是子女的赡养之义。孩子的出生让我更加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对我来说,在媳妇出院的第二天,老丈人因为肺炎,肺气肿,肺大泡住进了医院,疫情的缘故,只能一个人陪护。就这样,我连续两个多月一直奔跑在医院,无论经济压力,身体压力,精神压力都比较大,每天告诉自己最多的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难报三春晖,不是说不报,是说怎么做都觉得不够。

5、"

三春晖"是中国孝道

中华五千年文明,孝道一直是正统。里面有父母慈爱,父母伟大的因素,也有子孙孝顺,精心抚养的因素。"三春晖"不仅仅是代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博大。


小陈聊茶


诗人选取的意象,在诗句中染上属于他自己的情感,便“著诗人之色彩”,而不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写。

这便是王国维划分的诗词的“有我之境”。因此,我们在分析诗词的时候,也会捎带自己微妙的情感,所以难免会出现偏差。

关于题主提出的“三春晖”,在西普看来,在诗中不能笼统地认为成“母爱”,更具象的解释应该是“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

出处

“三春晖”最早出现于典型的大唐寒士孟郊所作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幼年丧父,在艰难的世道,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屡屡名落孙山,中年方得功名。

蹉跎半生才等来溧阳县尉这个微不足道的官职,暂时安定,终于可以将年迈的母亲接到身边。

有感而发,每一个分离时分,母亲总其赶制衣物的场景,深深烙印在诗人心间。

一针一线,千针万线,母亲把对儿子的关爱、思念、担忧都缝进了衣物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更为感人。

如此深重的慈母恩情,以“寸草心”,难以为报。但还是要以“寸草心”,报“三春晖”。

三春晖

要理解「三春晖」,需要和「寸草心」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

🔺寸草心

「寸」,在这里名词当作形容词用,引申为极小的、极短的。

「寸草」,指小草,取喻微小。在诗句中指代子女。

「心」,植物的苗尖,一语双关,又指子女的心意。

◎寸草心,合起来便是子女微小的心意。

🔻三春晖

「三」与「寸」,对应。“三”不是确指三个,而是一个虚数,在古文中通常的用法是虚指多数

「三春」,很多人理解成一年之中的孟春、仲春、季春(合指春季)。但是基于上述“三”的含义,这里指的是

多个春天

一个春天过去了,又迎来了另一个春天,过去多个春天,就是度过了许多年的时间。

「晖」,阳光。与“春”组成“春晖”,亦春光。“春光”又有岁月的解释。同样是一语双关,“晖”又指母亲的恩情。

◎三春晖,合起来就是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


插一句题外话,由这句诗衍生出两个成语:

【寸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深重有如春晖,子女即使竭尽心力也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晖寸草】:比喻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

单从今天来看,“春晖”是父母恩情的代名词


—END—

我是西普,请大家多多关注☆


恋恋西普


三春晖是母爱的代名词。

这个词来自唐朝孟郊的《游子吟》,诗里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前四句写母亲对将远行的子女之爱,游子身上所穿,一针一线都浸润了母亲的爱。而恐子远游不归,既担心孩子的未来,又忧虑孩子不能常见。母爱之无私,对子女之厚爱,处处可见。而最后一句,用小草不能报答春光来做比,母爱就好比伟大的春光,而子女就是享受阳光的小草,小草不能报答春晖,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之爱。

后来就经常用这个词来表达母爱,相沿成习。





无心随墨


三春晖”最早来源于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现多用于比喻深厚的恩情。

基本释义

[ sān chūn huī ]

1.春天的阳光。喻母爱。唐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暉。”

2.比喻深厚的恩情。《诗刊》1977年第6期:“何当得报三春晖,献给恩人 毛泽东。”比喻深厚的恩情。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报得三春晖出自:《游子吟》

[ 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MQ研究


我是故事领域创作者,文字玩家文武公,很高兴分享有关于“三春晖”的背后故事。

“三春晖”一语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传世名篇《游子吟》,比喻的是母爱深恩,其原诗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分享一下此诗的创作背景故事,方便大家对其意更深的理解。

诗人孟郊其实是个单亲小可怜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的。

孟郊的父亲生前曾任昆山蔚,工资收入不高,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他父亲死后,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断了,家里除了他,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孩子要吃饭,要上学,生活自然是艰难至极。孟郊的母亲很伟大,也是明见之人,秉承着苦什么也不能苦教育的原则,不惜一切代价的供孟郊读书。赶考临行时,还一针一线的为他添置了御寒衣物。

可是天不遂人意,孟郊一连考了多年,也没考上,若是换了旁人早就心灰意冷了,可是没想到这世上第一个没放弃他的就是他母亲,始终鼓励他要坚持下去,这一坚持,孟郊就坚持到了五十岁,从一个鹤发少年,变成一个垂暮老者。真是造化弄人。

贞元十二年,在母亲的长期鼓励下,两鬓斑白的孟郊再次背上行囊,踏上“高考”的征途。这一次,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得偿所愿考取了功名。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他将母亲接来与自己同住,膝前尽孝,总算是在潦倒的一生中取得了一个还算温情的结尾。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越发感觉到了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了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名垂青史的颂母之诗。

以上就是有关于诗人孟郊与“三春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感谢阅读。






文字玩家文武公


关于“三春晖”,很多人认为是指代母爱,“丁小的时空”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指母亲的养育之恩。


1、“三春晖”的出处

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早年生活十分穷困,屡试不第,46岁才及第,当溧阳尉时,以诗为乐,不好好工作,工资被罚去了一半,韩愈称他“酸寒溧阳尉”。孟郊的诗,苏东坡评价是“郊寒”,是指他的诗意境简啬孤峭,不够开朗。但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只有六句三十个字,简洁明快,表达母子之间的深情厚意。母亲把对儿子的关爱、挂念、思念一针一线缝进了衣服中,儿子感念母恩,要以“寸草心”,报答“三春晖”。

2、“三春晖”是什么意思


“ 三春”有三种解释,一是春天有三个月,二是指春天的第三个月,三是指代三年。“晖”,指阳光,与春相连是指春光。因为受春光的误导,很多人就认为春天的阳光温暖,照耀着小草,不就像母爱一样慈爱美好吗?这是误解。


在这里的“三春”,是指三年;“三春晖”三年的时光,而不是指春天的阳光。

3、为什么说是三年的时光

俗语说,三冬三夏,才成娃娃。三岁之前是婴幼儿时期,是发育期,也是最脆弱的时期,全靠母亲的精心喂养、照料,母亲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一个小孩从孕育、到离开母亲的怀抱需要三年的时间,到了这时,身体的基本机能发育完全,夭折的可能性很小,这时这个小孩才算长成。所以,在中国很重视孩子三岁这个生日,要请亲朋好友进行庆贺,祝贺孩子长成。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的弟子宰我对孔子说,父母死后守丧三年太长了,守一年就行了。子张离开后,孔子教育其他弟子说,宰我这个人太一点没有良心,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就是由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我们要还报他们这些年的抚养。


所以,“三春晖”是指三年的抚养之恩,当然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三年,而应该是指长期的养育之恩。孟郊要报答的不仅仅是母爱,而是母亲深厚的养育之恩,自己的报答之情,像小草一样,一点一滴地回报,没有穷尽,这才是孟郊所要表达的对母亲的深厚情意。


欢迎大家与“丁小的时空”一起讨论。


丁小的时空


“三春晖”是“感恩”的代名词。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作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在物欲横流中,我们往往会遗忘人性之中最美好的东西“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纵然是小草,不因卑微而奉献大地春意、绿意、诗意。以此感恩阳光、雨露、土地。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来自父母、亲人、领导、同事、好友帮助不胜枚举,我们是不是都每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表达我们最纯真感激之情呢?

作者诚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爱与尊敬之情,纵然是草芥之心,无以竭尽,但言在、情在、心在,常怀感恩之情,同样可以惊天地 泣鬼神!诚如“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社会、家庭更和谐!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处事原则,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是一种敬佩,永远“感恩”。








诗情画意白蘋洲


  “三春晖”是伟大母爱的代名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著名诗句。整首诗是这样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平凡、朴素而又伟大的母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墨飞龙2216


三春晖出自当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原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三春指的是孟春,仲春,暮春,晖则是光辉的意思。原意是春天般的光辉,如今代指慈母的恩惠。与前一句的寸草心,如草芥般微小的孝心相对应。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