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全球抗疫這“六面鏡子”,照出了多少世間百態

本文大概16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作者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26日《參考消息》,原標題為《揭示全球抗疫的“六面鏡子”》。

當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抗擊疫情成為許多國家的當務之急。中國在做好國內防控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各國攜手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抗疫傳遞信心和力量。全球抗疫如同一面面鏡子,反射出世間百態和世界大變局。

「透视」全球抗疫这“六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世间百态

本文在《參考消息》的版面截圖

全球抗疫是一面“照妖鏡”,照清一些政客的險惡嘴臉。聯合國秘書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多次指出,當今世界面臨最大的威脅、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懼、謠言和汙名化。這是特別針對一些政客和媒體暴露出種族歧視和敵對心理,將公共衛生問題政治化而言。人類在防新冠病毒,還要防“信息病毒”“政治病毒”。

全球抗疫是一面“顯微鏡”,看清政治的本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病毒不斷鬥爭的歷史,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弗裡德曼在《紐約時報》發表時評,稱這次全球抗疫將是劃時代的,以前有公元前和公元后,現在有抗疫前和抗疫後。

全球抗疫是一面“望遠鏡”,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應驗。法國總統馬克龍稱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法國百年未遇的公共衛生危機。德國總理默克爾稱疫情是德國戰後最大挑戰。新冠肺炎疫情變成全球大流行,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很好的寫照,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唯一正確選擇。

全球抗疫是一面“折射鏡”,折射出新的全球化雛形。疫情變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提示我們,全球化的劇本變了。疫情是關於人的全球化,而非錢的全球化。錢的全球化,即資本驅動的全球化,是要錢,注重分配的邏輯,產生貧富差距之弊端;人的全球化,是要命。要命的全球化,不存在“你贏我輸”,也不再是“雙贏”,而是“全贏”或“全輸”:人類徹底戰勝病毒,否則被病毒擊垮,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中國凸顯為新全球化的領導者,並非美國反襯,而是由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制度本質決定的。因此,新冠肺炎的地緣政治影響遠甚於全球金融海嘯。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將此次疫情描述為繼“9·11”恐怖襲擊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21世紀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經濟、金融和社會衝擊”。

全球抗疫是一面“透視鏡”,透視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千瘡百孔。疫情變成全球大流行,揭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赤字,並催促國際公共衛生應急、預警、能力建設、培訓、公共衛生援助的國際合作。現在世界上公共衛生的缺口非常大,設立一個像亞投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的全球公共衛生的基金,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機制、平臺建設,刻不容緩。聯合國將創建全球冠狀病毒基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支持全球範圍內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治療。該基金的目的是協助衛生系統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應對疫情危機及其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中國及時給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應急基金,號召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推動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發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積極倡議,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領導者。

全球抗疫是一面“過濾鏡”,過濾掉習慣看中國的有色眼鏡。疫情暴發後,西方輿論拋出各種奇談怪論,種族主義表露無遺,汙名化中國肆無忌憚。隨著中國疫情被控制住,它們反而陷入疫情恐慌之中,不得不承認中國舉國體制優越性,乃至求助中國智慧。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稱,新冠肺炎疫情將是“全球化遊戲規則改變者”。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都是暫時的,還倒逼和推動了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醫療、數字化教育、數字化辦公、數字化傳播、數字化交易、數字化物流、數字化娛樂已蔚然成風。疫情不僅助推中國製造業的信息化轉型,加速人工智能、物聯網、5G技術、生物醫藥的創新和應用,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位次,以及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的話語權。抗疫給全中國人民、海內外中華兒女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這正印證了那句俗話——“凡是不能打倒我們的,必將讓我們更強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碼關注我們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透视」全球抗疫这“六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世间百态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