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特别峰会用视频开有多难?


G20特别峰会用视频开有多难?

3月26日,G20领导人首次采取基于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峰会,重点讨论如何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G20用视频召开的特别峰会在技术上难度有多大,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项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今后的网络视频会议还将如何发展?

过硬技术解决多用户同步上线

“事实上,视频会议几十年前就有了,算是个老技术,而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这个曾经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在线办公软件,当下成为企业的刚需,特别是此次国家元首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更是催火了远程办公,将在全球掀起一股线上办公和会议风潮。”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毓忠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孙毓忠进一步指出,其实会议系统前端的单项设备技术比较简单(高保真除外),如话筒、拾音器、声音识别技术等,而后端在疫情影响下增加了科技含量,技术有很大提升,如云计算、音视频压缩等变得复杂,要求更为自动化、智能化。而让全球更多的用户同步上线,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孙毓忠说。

“在疫情期间,眼下最急迫需要提升的是服务的质量、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孙毓忠指出。例如,不久前钉钉紧急通过阿里云扩容1万台服务器,后又增加1万台,以保证为用户提供正常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G20的远程视频会议折射出对庞大云平台的需求。也就是说,未来若要支撑全球海量视频通话,从20个用户到200万+,云平台是否有能力顶得住,这就需要后端技术要有过硬的调度能力、灵活的任务分配、超强的数据存储及压缩等。”孙毓忠说。

带来工作模式或方式的转变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视频网络会议的应用带来重大转变,之前远程办公并不广为认可,而现在形势所迫,被各国领导人采用得以推广,这是工作方式的重大改变;以前大多国家工作状态以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主,不允许在家办公、开会、开药等,而现在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孙毓忠指出。

实际上,视频会议终端也就是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例如摄像头、显示设备、麦克风、音响、传输网络,以及在会议中共享文件、影像资料等。显然,视频会议需要一系列的产品,可以集成和牵动更多的产业链条。

比较而言,国内在网络视频会议方面有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例如华为、字节跳动(抖音)、阿里(钉钉)、腾讯会议等。那么,今后相关产品能否在国际重大会议上担纲重任?

孙毓忠表示,“坦率地说,尽管我国的一些核心部件还不如国外做得好,而拾音器、摄像头、显示器,以及音视频的压缩技术等不比国外差。若要走向国外市场,就要在单件产品、系统、后台技术等提高竞争力,突破技术壁垒,大力开拓市场。建议国家从政策上对视频网络会议的发展给予支持,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多新的就业机会。这将彰显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未来视频会议可能更逼真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特别峰会采用的后端技术产品是美国公司的。“国内视频会议应用由于本次疫情的原因,出现大量远程办公、远程课堂、远程医疗的需求才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在美国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视频会议软件是Webex和Zoom,其中Zoom以可靠性著称,连接稳定,几乎没有延迟,在多个应用商店内评分排行第一,产品最多可容纳千名参会者。”远望智库人工智能事业部部长、图灵机器人首席战略官谭茗洲表示。

“未来视频网络会议可能会更逼真,而且高质量视频会议将是未来5G的重要应用。”谭茗洲介绍说,“近日,SPACES推出一款兼容Zoom等云视频会议工具的VR应用,其特点是可以让用户在VR中加入线上会议,相当于一个VR虚拟摄像头。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其他人只会看到用户的虚拟形象和背景,看不到他的脸。”

据介绍,其提供的虚拟环境专为会议场景打造,有白板、马克笔供你使用,同时你也可以360°调整虚拟摄像头角度。白板对面有一个虚拟显示屏(电脑投屏),用户可以同时看到自己和其他参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