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3月27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受邀代表清华五道口《清华金融评论》在“金融学术研究能力提升大讲堂”公益直播系列讲座上分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创办《清华金融评论》的初心与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以下是为读者朋友们整理的讲座文字实录,以飨读者,文末包含讲座回放链接。

办刊初心与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2年初,正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即将挂牌成立之际,学院就开始在考虑创办《清华金融评论》。经过不断探索,在办刊过程中,我们逐步确定了“建言金融政策,引领金融实践”的办刊初心和使命。

这个办刊初心和使命实际上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及其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其办学模式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邀请众多高校著名老师给学生授课,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邀请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专家授课,课程内容贴近政策和实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正式成立后,依然延续这个优良传统,而且在理论方面进一步加强。

《清华金融评论》简况

基本信息

《清华金融评论》创刊于2013年1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的月刊,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控股旗下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发展定位

早在2012年初,学院开始谋划创办《清华金融评论》,对标的是《哈佛商业评论》和《经济学人》两本刊物。《哈佛商业评论》是哈佛商学院主办的,是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刊物,1922年创刊,已经有98年的办刊历史,它的愿景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经济学人》1843年创刊,已经有177年的办刊历史,在2013年纸媒下滑时其发行量仍能上升,无论是对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评估,学院决定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及中国金融体系特点,创办一本“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刊物,后来逐步探索,逐步思考,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建言金融政策,引领金融实践”的办刊初心与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原则是“顶天、立地、学术、政策”。

所谓“顶天、立地”是指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所谓“学术”是指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要有一定学术基础,以规范研究为支撑。《清华金融评论》与一般新闻资讯类、时效性强的刊物不一样,其发表的文章要有规范研究作为支撑,得出的观点、结论要有学术作为基础。

所谓“政策”是指刊物以政策为对象,解读政策或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因为制定政策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践中出了问题又需要政策去解决,所以《清华金融评论》以政策为对象,同时贯穿理论与实践。

相应地,《清华金融评论》的服务对象包括政策制定者、经营决策者、教学科研者和广大投资者,具体而言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发展历程

2013年11月《清华金融评论》正式创刊。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截至2020年3月,已累计出版纸质刊76期,汇聚了专家学者2000余位,共发表文章2220余篇,累计举办约140场会议活动,举办5场线上活动,服务读者100余万人次。可以看出,《清华金融评论》不仅仅是一本纸质刊,近几年举办了大量论坛活动,为打造智库平台奠定基础。

在2018年创刊五周年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的愿景,我们提出了“平台智能化、内容观点化、功能立体化、视野国际化”的“四化”发展目标。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封面与栏目

《清华金融评论》常设1个封面专题、7个固定栏目和N个特色栏目。

封面专题一般占1/3~1/2版面,这是区别于其他刊物的一个典型特点。为什么用这么大的篇幅做一个封面专题呢?目的是希望通过看这个封面专题,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这一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轮值执行主编,组织一个专家团队针对同一个问题从各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7个固定栏目具体是“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和“国际”7个栏目。内容既涉及宏观经济又有微观资本市场,甚至涉及到微观主体,比如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等,栏目内容既体现央行的政策和业务,又体现了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以及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对于“国际”栏目,主要是为了拓宽国际视野。一方面反映海外经济金融政策和实践,另一方面让海外专家从他们的视角分析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和实践,相当于是向中国传递世界的声音。我们今后也希望可以通过办英文刊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比如,《清华金融评论》最近开辟“华尔街热线”这个线上节目,邀请华尔街实战专家解读华尔街当前的局势、美联储的政策、国会的政策以及疫情发展状况等,目的是希望向中国传递第一手的市场资讯和观点分享。

N个特色栏目包括“论文故事汇”“道口研究”“道口案例”,这些栏目每期不固定。其中,“论文故事汇”栏目的策划初心,是希望把国内外顶级刊物的优秀论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再加工,把其思想提炼处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大家更容易关注理论发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应该说,《清华金融评论》不仅仅是一本期刊,而是一个智库型媒体。除了发表单篇文章,策划封面专题,我们还向相关机构报送内参,并且通过举办会议论坛的方式,让专家们发挥更大作用,包括参与课题研究和咨询等。

我们认为,智库型媒体应该是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学术期刊拥有雄厚的专家资源,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智库型媒体。不可否认,发表文章是专家思想的体现和凝练,但不应该局限于此。为了让专家的思想变得更鲜活、更立体,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会议,邀请专家来深入解读,或者可以邀请专家参与课题研究,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政策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清华金融评论》是一本学术期刊,但又不是一本纯学术性的期刊。诸如《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是学术性极强的期刊,在学术方面都非常有影响力,同时其文章对政策有指导作用,总体上,它们更强调的是学术影响力。《经济学人》《财新周刊》等刊物强调更多的是实践影响力。而《清华金融评论》与《哈佛商业评论》《中国金融》等刊物更接近,更强调的是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力。相应地,不像其他非常学术的刊物,《清华金融评论》刊发的文章无需模型,不需要太理论,而是直接切入问题,对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建言献策。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期刊评价时,不宜将这类期刊与学术性很强的期刊放在一起评价比较,不应该评价其学术影响力,而应该更多地聚焦于其对政策的影响力。

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政策制定的逻辑与影响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初心和使命,我们先来客观地分析一下当前疫情及其应对政策。

新冠疫情发展态势

当前,新冠疫情在中国已经被很好地控制住了,而在海外发展态势相当严峻,确诊病例增长速度非常快。

从中国来看,3月初以来疫情基本上被控制住了。新增确诊病例2月12日出现突然增长,这与统计指标有关系,当天湖北省将临床病例划分到确诊病例。排除这个因素,从2月15日开始,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数量是逐渐下降的,自3月6日以来,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数量低于100。由此可见,这个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采取了很多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从全球来看,3月份之前,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很少,3月份之后开始迅速增长。从数据来看,1月31号中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才突破100,而3月16日就突破10万,3月26号突破45万。从另一组数据来看,全球确诊病例由1增加到10万用了70天时间,10万到20万用了12天,20万到30万只用了3天,30万到40万也只用了3天,40万到50万更是只用了2天,可以看出,近期确诊病例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3月27日,美国成为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事态发展相当严峻。《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中提到,根据美国采取措施的严厉程度不同,美国确诊病例增长的趋势是不一样的,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美国确诊病例最高可以达到50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在加速上升,而且新增确诊病例也在加速上升,形势相当严峻。从数据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采取防控措施,但是,他们错过了良好的时间窗口,没有采取严格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现在出现比中国之前更加严重的态势,很显然,是因为没有采取应对政策或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力或不恰当。

应对政策

  • 中国

毋庸赘述,从措施和数据很容易看出,中国针对新冠疫情采取的各种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央行等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专项再贷款、LPR利率下降、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制定这些措施的背后是有大量研究作为支撑。出台什么政策,首先要研究疫情爆发后产生影响最大是哪些领域,比如,首当其冲的是中小企业,相应地就要制定纾解中小企业压力的政策。所以,政策不是随便制定的,是有一定研究作为支撑的。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 美国

同样,从数据也很容易看出,美国疫情愈演愈烈,其背后与当时采取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疫情爆发初期,美国没有采取严控措施,尽管3月13号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3月16号倡导居家隔离,但是,仍然没有有效控制疫情。显然,这背后存在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在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方面,美联储从3月初以来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很多政策。对于这些政策,到底是否有效,是否最优,还需要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通过简单对比分析,这次疫情直接对经济产生冲击,导致停工停产停学,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经济危机,继而反映到了金融市场。在应对方面,中国抓住了问题的根本,重点是先要把疫情控制住,同时配套出台了一些金融政策,然后再复工、复产。而美国主要是依靠美联储,从资金入手,先影响金融市场,当然也有直接渗透到居民、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措施,而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疫情防控方面。关于应对经济下行,这是两种不同策略,到底哪种比较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政策效果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从股票市场反应来看,中美双方采取的措施效果是逐步显现出来的。总体上而言,中国政策的效果更明显,也更好。

通过上述简单分析,可以更清楚《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理念是属于问题导向型,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非常强调要对政策和实践有用。

为什么要建言金融政策和引领金融实践?

政策可以影响人类幸福

经济学家丁伯根说过“人类幸福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而经济政策则依靠经济学形成了他的洞察力。”好的政策对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居民收入、投资等都能起到帮助作用,政策不合理则会造成市场扭曲,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制定政策时离不开理论指导。

政策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一方面,理论指导实践,中间需要政策搭桥,另一方面,实践中可以总结凝练出理论,进而有助于政策制定,因此,理论、政策和实践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实际上,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类似于写一篇文章,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现有理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找不到现有理论,就需要提出新的理论。比如,此次新冠病毒的防治,在医学上是空白,这就需要研究并提出新的理论,并研制新的疫苗,以及治疗方法。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防控疫情与应对政策的启示

通过前面对疫情及其应对政策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实践、理论,还是政策,都存在大量需要讨论和研究的地方。

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言,由于问题存在突发性、复杂性,并且变化快,早期缺乏数据,因此,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原因,乃至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这次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找到病毒的源头,也没有真正弄清楚其爆发原因,如何治疗也是没有简单可行的方法,研制出预防的疫苗还需要时间,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以前没有理论,爆发又很突然,病毒本身又很复杂。所以,面对这种问题,需要群策群力,广开言路,共克时艰。

就理论方面而言,面对复杂的新问题,首先,理论工作者也未必就是旁观者清,意思是说,对问题并不一定就迅速找到答案;其次,面对新的问题,可能出现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第三,即使有现存理论,但也未必有效;第四,也许有多种理论,但是存在选择纠结症。显然,这次新冠疫情不存在现有的医学理论可以解释和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必须研究并提出新的医学理论。而针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冲击,在经济理论上,就有很多理论可以解释,并且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应对措施,但是,哪一种是最行之有效,并且成本最小,实际上很难得出结论。

就政策方面而言,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政策制定受到体制机制约束,从前面简单对比分析中美应对政策的差别,我们也可以发现,政策制定与体制机制密不可分。其次,政策制定者存在“当局者迷”的问题,有时候政策制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三,政策制定者存有私利,以及受利益集团干扰,还有很多市场噪音的干扰,这导致政策制定并不一定站在公众立场上,因此也会使政策出现偏误。第四,同样地,当局当存在多种政策组合可以选择时,政策制定者也会存在“选择纠结症”。

基于以上问题,在制定政策时,政策制定者其实需要广开言路,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让更多的专家来参与谈论,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同时,当政策制定出来之后,为了让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更多的专家解读政策,以对实践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如何建言金融政策和引领金融实践

政策制定的逻辑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一般地,应该处于一线的实践者最先发现问题,同时对问题机制是最为清楚的,他们有的可以直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当问题出现后,研究者会研究问题,在比较严谨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加系统化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同时,决策者本身也可以研究问题,然后制定和实施政策,并对政策效果进行事后评估。这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般逻辑,可以看出,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之间是可以合作的,并且合作更有利于制定政策。

我们的角色

为此,《清华金融评论》希望为上述主体搭建一个第三方交流平台,独立、客观地交流思想,探讨解决方案,以便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实施政策时提供意见和建议;为经营决策者在做经营决策时提供参考;为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提供参考;同时,对教学科研者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支持。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疫情防控与应对政策:再认识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如果再回头去分析本次疫情及其应对政策,那么就更加清楚理解《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初心和使命了。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发动专家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广泛吸收不同专家的看法、观点、建议、意见和方案,集中起来供政策制定者参考,同时,当政策制定出来后,希望发动专家向公众解读政策,以让公众更加理解政策。

在这次疫情爆发后,我们发现,针对疫情本身,有很多研究,最终让政策制定者找到了短期和长期解决问题的“药方”。针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以及应对政策,也有大量专家在研究,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针对这个方面,《清华金融评论》发挥了智库平台功能,通过收集、整理专家观点、定向约稿、举办线上活动等多种方式,汇聚了很多政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因此,为了制定更好的政策,让政策制定更有效,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建言献策,共创美好金融!

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