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修指甲”是個技術活兒,剪不好要遭罪

說起剪指甲這件事兒,很多人不以為然。不就是剪個手指甲、足趾甲嘛,有啥可說的。其實,對於咱們糖尿病患者來說,這還真是個大事兒。因為糖友的手、足本身具有特殊性。一起來聽聽看!


糖尿病人“修指甲”是個技術活兒,剪不好要遭罪


前幾天,我們醫院門診來了一位患者李阿姨,患糖尿病12年,在家因剪手指甲不當,致左手大拇指出現憋脹、疼痛的症狀,幾日後指甲處果然破了,還流出了膿液,疼痛沒有停止,還逐步蔓延至左上肢,於是來到我們醫院治療。


還有一個例子,不久前,一位大爺因為在家修剪腳趾甲,一不小心剪破了一點肉,沒以為然,也沒去醫院,結果誘發了糖尿病足病的案例。


從這兩病例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剪指/趾甲是個高風險的活兒,它是有注意事項的。


糖尿病人“修指甲”是個技術活兒,剪不好要遭罪


首先告訴大家正確的修剪指/趾甲的方法:


將指/趾甲剪平,然後用甲刀上的挫將甲兩邊挫頓,以防止手、腳部指/趾甲兩邊將手足部皮膚劃傷。


千萬不要刻意修剪指/趾甲兩側:許多人喜歡把指/趾甲修得很圓,如果指/趾甲長度不足,這時候指/趾甲和側面的甲皺(也就是指/趾甲旁邊的側肉)會產生空隙,指/趾甲的母細胞偵測到這種訊息,下次指/趾甲會往側邊在生長多一點,而形成指/趾甲嵌入(嵌甲症)。


此後患者往往更加關注,精心修剪此區域,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您也有這種情況啊,就應該趕快擦消炎消腫的藥膏,避免修剪此區域,避免嵌甲症。


糖尿病人“修指甲”是個技術活兒,剪不好要遭罪


第二,要注意腳趾甲勿留過長:留太長的趾甲往往容易不知不覺的勾到襪子,而造成趾甲和甲床產生分離,有時勾絆到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反應,造成糖友受傷而不知道,不過趾甲有修護能力,只要不再受傷,分離的情形會慢慢解決。但是如果反覆勾絆而且自己還不知道,反覆受傷,要復原就很難了。所以還是建議手、腳趾甲不要留得過長。


糖尿病人“修指甲”是個技術活兒,剪不好要遭罪


第三,修剪指甲要有耐心:手指甲每週長0.1釐米,腳趾甲生長的速度更慢,三分之一而已,所以並不需要經常修剪,修剪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


第四,如果發現指甲過硬,可以用溫水先浸泡幾分鐘,再行修剪。如果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可以請我們的家人來幫忙,但是修剪原則也要告訴家人,那就是,不要剪得過深,也不要剪得過圓,稍微修剪即可。


您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