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了一個草根創業者協會,怎麼吸引創業者參加?

路在我的腳下


主要通過三點來吸引創業者。

第一就是共享辦公室。因為現在很多創業者去租個辦公室或者招聘,包括一些物業費,水電費都比較麻煩。辦公室的費用也挺高的。我們通過共享辦公室的方式。可以降低很多草根創業者的創業成本,營造一個創業大家庭的氛圍。這樣對很多草根創業者來說是比較有吸引力的。當時有一個共享辦公的地方,也可以相互交流以及溝通,更便於自己項目以及創業的推廣。



第二個就是積極聯繫一些投融資機構。定期的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比如說讀書會或者是一些創業項目的比賽。具體可以參照高新創業園的一些方式來操作。通過舉辦一些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創業者之間彼此的交流。同時也讓自己的項目路演更加的流暢以及順利。當然還可以幫他們對接相關的投資機構。這對很多草根創業者來說,可以很大的解決他們項目出路的問題,這也是不錯的。當然通過這種活動也可以瞭解自己項目的不足以及優勢。在創業者之間相互的學習,共同的進步以及發展。



第三,可以組織相關的創業培訓的課程。邀請一些創業的導師來進行相關的指導以及培訓。對於很多草根創業者來說,他們沒有創業的經驗,特別是一些失敗的經驗。對於招聘管理以及項目的路演,投融資,股權激勵政策,項目計劃書,市場的需求以及評估。這些東西都需要學習,而很多草根創業者都沒有學習過。只是有一股腦的衝勁就扎入到創業這個行業裡面來了。他們的切身經歷是很多都不懂,很多都需要學習,還需要對接很多的資源,他們其實抗風險的能力挺弱的,需要相互扶持,特別是有相關培訓經驗的人來扶持他們。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幫助他們這一點。我相信可以吸引很大一批的草根創業者來加入到這個協會里面來的。

以上是我提供的三個觀點。大家覺得贊同的話,歡迎在下方點贊以及留言。


海旭創業課堂22


我會從兩個層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那就打個比方好了,我也是草根創業者,吸引我的就是你的上面寫的初衷,但是你如何讓我相信,加入這個組織可以獲得你所說的……就是你的背書……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現在這個情況,每個草根創業者其實都是泥普薩過河自身難保,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手忙腳亂,哪裡有閒心在群裡交流心得……除非有一些可以利他的現實條件,比如現在大家最著急的都是資金問題,你的組織可以解決……你要別人進來,不能只想一些對的但是不切合實際的東西,要真正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解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那樣你才有號召力!

建議你去了解一下商會,很多地方都有商會,但是80%都是名存實亡,沒有價值,有一些商會是很厲害的,瞭解一下厲害在哪些地方,可以借鑑一下,雖然做不到哪些,起碼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創業十一哥


1、必須有投資才能創業。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創業行為,如果不算親友的天使投資和借款,絕大部分是沒有投資參與的。

一些創業者產生了一個誤區,以為創業第一步必須是融資,必須先有投資人才能創業,這是非常不對的。

中國互聯網草根創業熱潮的那些年,絕大部分草根創業者,都是在沒有投資的情況下,創業成功,把事業做起來的,當然,後續逐漸有些人拿到了投資,甚至做到了上市,但是並不是說,沒有投資就無法啟動創業的。

能夠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把產品做出來,把業務做起來,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是可行的。

雖然現在一直說,草根創業的黃金期過去了,但是,一些個體創業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一筆不菲的收入,還是有很多很多實例在身邊。

2、賺錢的企業不需要融資。

和第一個誤區相比,這是另一個極端,也是很多草根創業者所謂格局不高的一個痛點。

有一種反精英的論調,認為燒錢的都是壞生意,好的生意不需要燒錢,完全可以靠自己積累發展。

一些創業者確實水平不錯,跨過了生死存亡的第一道關卡進入盈利,然後拒絕利益分享,也拒絕精英思路,繼續走小富則安的道路。

但競爭格局是很殘酷的,這個市場空間被你驗證了,你小富則安,別人砸錢來搶,很快市場格局就會出現變化,運氣好的話,你還能小富則安的活下來,坐看一個自己發現的巨大的市場被後入者瓜分。運氣不好的話,可能一輪血洗下來,你想賺點小錢都難。

如果商業模式驗證可行,市場增長空間可以預期,通過融資快速規模化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坐失良機是非常可惜的,很多很多這樣的教訓案例了。

以上兩個誤區,代表兩種極端思想,一種是離開融資寸步難行,另一種是固步自封拒絕融資。我希望創業者,還是要能正確面對融資這個事情,有一個平和和公允的心態。

投資人是如何決定投資一個項目的?

當然,投資人也分很多種,不能一概而論,我只說通常來說,比較優秀的投資人,他們投資的一些判斷標準。

第一是看人。

為什麼很多互聯網大公司的中層出來都能拿到非常高的融資金額,一是大公司的從業經驗,二是大公司人脈資源和信息資源,讓他們在競爭中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

以前海歸名校比較吃香,現在不一定了,就算是硅谷的從業者回國,現在也未必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可。評估標準其實一直在變化,而且隨著競爭的加劇,說實話,優質創業人才的標準已經越來越高。

有人說,是不是人脈決定論了?這話分兩分看,人脈分這麼幾種:

一種是你認識多少人,你手裡攢齊了互聯網所有巨頭大佬的名片,也召喚不出神龍和投資人。

一種是多少人認識你,這個就有點用了,但也不要高估,也許人家以前看你是大公司背景的份上,必須認識你,奉承你,但未必認可你。

再一種是,多少人認可你,願意給你背書,願意給你幫忙(別太貪心,只是舉手之勞就很好了。)這個就價值超級巨大了。

所以,這也可以認為是創業者的資源,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能力和品德的基礎,這個資源也不會從天而降。

第二是看現有成果。

有些人,資歷不夠牛,背景也不夠,怎麼評估呢?看現在做的成果。

比如創業者,自己靠積蓄和個人努力,已經做出了一個不錯的APP產品或小程序,日活躍用戶好幾萬,而且還在持續上升,現在出來找投資,數據說話。

這個就很有說服力,至少證明這個人具有創業的能力和基本素質,知道如何開始一個項目,並且已經初步驗證了產品模式。

前期靠個人努力數據亮眼,甚至不用到處去找投資人,投資人自己就找過來了。

第三看商業計劃書。

很多人會高估商業計劃書的作用,認為搞融資全靠商業計劃書;但有些人也會低估商業計劃書,覺得只要自己厲害,商業計劃書其實沒那麼重要。

那麼,為什麼說第三看商業計劃書呢?

如果創業者背景不夠強,資歷不夠顯眼,而且項目還沒有進展,或者進展中但沒有足夠支撐的數據和成果,這時候,評估一個項目,可能就只能依賴商業計劃書。

看商業計劃書的核心,不是說你點子有多好,你想法多偉大,而是通過你商業計劃書的描述,來判斷你這個創業者,對市場的認知是否正確,對競爭力的認知是否正確,對創業中的風險,財務核算的細節,成本構成等等認知是否正確。

商業計劃書,此時最重要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說你描述的市場有多好,而是你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創業的準備,並具有這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一些創業者會盲目的認為,我描述了一個偉大的市場,投資人就應該會投錢,這有點一廂情願。

關鍵不是你的目標有多偉大,而是你能否證明自己有能力,有實力把握你的目標。

一份優秀的商業計劃書,最核心的,是證明自己,有能力把握目標,完成計劃。商業計劃書你寫的時候,最關鍵的,不是如何取悅投資人,而是如何能正確回答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對創業的財務規劃,項目計劃有清醒和完整的認識,當你這一切都完備的時候,可能投資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看誰來背書。

一個默默無聞的創業者,如果有業內知名人士肯來背書,其獲得融資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倍。

但你要知道,知名人士也是要顧慮自己的信用。

有些投資人對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不是很信任,就選擇一個取巧的手段,所謂跟投,只要有知名投資人肯投,他們就跟,但絕不領投。潛臺詞是,你判斷過了,你肯定比我判斷準,你覺得行,我就跟。

所以,對於知名投資人來說,投資即背書,就算你說你只是投著玩的,但別人真的不是這麼看的。

第五看大浪淘沙。

如果投資人看了以上,依然做不了決定,那麼,還有最後一招,就是把項目擱置起來,放著看。

你這個商業計劃呢,看不懂。你的背景呢,似乎也一般。你的成果呢,也看不到,那就放著。

三個月,六個月,回來找你聊聊,唉,項目還活著,數據咋樣,發展的還行,和計劃相比呢,好像稍差一點,這不是因為沒融到錢麼,不過這樣也不錯了,看來可以投了,再來聊聊吧。

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呢,投資人搶項目,你敢把這個項目擱置,三個月後沒你什麼事了。

但市場環境不那麼好的時候呢,其實很多投資人都覺得擱置一下挺好的,看看創業者有沒有自己活下去的能力和勇氣。其實東南亞的地方創投挺喜歡這樣打磨一下創業者的,但是中國,前幾年,你再看不上的項目也總有其他投資人搶。

但大浪淘沙也有個不好的地方,有些投資人喜歡先簽下來再看,然後簽完了就熬著創業者,看到確實不錯再投,看到發展不好找個藉口就爽約。

第六看投入的決心。

如果一個創業者的財務條件還可以,那麼投資人還是希望說,創業者要自己出點錢,出些成本,不能說自己一點都不擔責任,風險全在投資人身上。

有的創業項目,核心技術或者資源掌握在兼職的員工手裡,這就是投資很忌諱的事情,創業者說,拿到錢就離職,投資人心裡說,離職了再來談錢。

有的創業者,手裡一堆項目和公司,各種關聯公司,當然不是說投資人不肯投,但是就有很多顧慮,你到底重心是哪個,未來會不會各種關聯交易各種洗錢。

但這種呢,就屬於要拼創業者人品了。所以回到第一,還是看創業者這個人,是不是靠譜,人品是不是靠的住,人品靠得住,他項目失敗了,未來也會有機會報答或者償還你;人品靠不住,他項目做成了,可能都有機會找個方法把你的利益輸送出去。

但必須說,投資人也分很多種,也有很多不同的判斷方式和不同的思考方式,我只是總結一些互聯網領域,比較常見的投資人思考模式。

創業者如何理解投資邏輯?

第一,自視過高,開始融資很不順利。期望值太高,而無法證明自己有能力匹配這樣的估值和市場目標。後來逐漸調整預期,也調整了市場方向。

第二,投資人也有靠譜和不靠譜的,有的是真的很懂行,很專業,很會挑你的關鍵問題;有的其實就是來學習的,根本什麼都不懂;當然也會存在心懷不軌的那個另說。創業者面對投資人,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自信;但也要有學習和兼收幷蓄的心態。

第三,百折不撓。你可能談幾十個投資人,但是不能白談,應該越談對自己項目的風險,機會越清晰,越經受各種投資人挑戰,你的預案和對項目風險控制的理解越深入。每次談完回來要覆盤,要檢討那些問題你們疏忽了,或者雖然考慮了,但顯然不夠專業。而且,最關鍵的是,你只需要,有合適的人認可你就可以,而不需要,每個投資人都認可你。

第四,價值的評估。

你項目的價值在哪裡,你團隊的價值在哪裡,投資人的價值在哪裡。

1、你項目的價值

價值在於你的項目處於怎樣的市場格局,以及你們能在這個市場格局中佔據怎樣的位置。

如果你希望你的項目獲得一個公允的估值,你應該自己認真的思考和挖掘,你項目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核心價值應該符合幾個目標:可持續,可規模化,邊際成本可控。

很多草根的賺錢創業項目,或者不可持續,或者不可規模化,是談融資很大的問題。

而很多現在燒錢的項目,最大的問題是邊際成本不可控,所以看上去勢頭不錯,但是盈利遙遙無期。

2、你團隊的價值在哪裡

你有怎樣的團隊,他們的實力如何。

如果你的團隊裡有一些背景亮眼的人才,投資人會覺得你具有足夠的人才吸引力。這肯定是一個加分項。但這也導致了一些壞毛病,有些創業者喜歡去攢一個明星陣容拉投資,但開的條件都很好。反正有投資商麼,可是前期人力成本巨高,很多項目根本熬不下來就死了。

團隊的價值不僅僅是背景光環,還包括磨合度,信任關係。

3、投資人的價值。

投資人的價值,最直白的就是給錢,但是在很多場合,投資人的價值遠大於錢。

有的投資人,本身就是優秀的創業導師,在關鍵時刻可以給創業者關鍵的意見和建議,以前博雅互動的老闆分享過創業經歷,被周鴻禕各種罵,但是覺得自己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

有的投資人,會給創業者帶來更多的後續機會和資源,當然,如果是綁架式創業,另當別論。

有的投資人,可以讓創業者影響力擴大,從而增加創業團隊的人才吸引力和市場合作機會,也就是,投資人什麼都不用做,創業者用投資的事實去宣傳,就夠了。

有的投資人,甚至會當創業的奶媽,事無鉅細的去插手調整,優化,當然,這種極端罕見,但據我所知,還是有的。

所以,創業者選擇投資人,也要分析和認清投資人的價值。

但也有的投資人,是定時炸彈。

也有的投資人,是異想天開者,某些傳統行業的投資人進入互聯網,有些真的缺乏風險意識和人才意識,而且高估回報幾率,在遇到一些挫折和障礙的時候,往往可能會提出很過分的要求和目標。

還有一種投資,是防範式投資。

巨頭這種挺多的,我投你,不是指望你的回報,你這點回報在我財報裡,毛都不算,我投你,就是為了防範競爭對手投你,萬一競爭對手投你,而你又牛逼了,我不冒這個險。

所以,你死了,我無所謂。只要競爭對手沒有靠你獲益,我這點投資,灑灑水。

好幾個朋友都是拿的這種投資,在關鍵時刻非常憋屈,看著你死,也禁止你去拿競爭對手的下一輪投資,或者禁止你賣給競爭對手,哪怕競爭對手開價很好。


小六剪輯666


重中之重就三樣,一,洗腦,二,引誘,三,割菲菜,把草根,低層人民弄個一乾二淨。[骷髏][骷髏][骷髏]


用戶82228038034


協會,創業題材,符合要素,創業者就來了。


半條命老頭


一、協會要有價值。

二、能讓會員釋放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